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活用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如何在化学课堂上灵活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这成为了高中化学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对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阵地,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则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使教学观念现代化,活用教学方法,注重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笔者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与总结出如下几种教学方法,以便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借鉴。
一、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传授者转为现代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同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理论教学,更应注重实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主。其次,教师在教学理论知识时,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思考问题。此外,教师应重视课后教学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
二、活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联系实际法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而言,生活化的化学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若能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联系实际法开展课堂教学。可通过图片、实物、实验,或工厂参观等,拓宽学生探索化学生活化的途径。如教完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铁匠打铁时为什么会“淬火”,有何原理。讲解明矾的性质后,要求学生讨论:当我们在“炸油条”时,常加入明矾与小苏打,这有何作用,并分析上面小洞的成因。通过这样的类似教学,让学生学会以理论来联系生活实际能。
2、类比发散法
在化学课程中,有些章节存在共同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类比发散法来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掌握代表物性质来预测相似物的性质。如教学元素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合物的代表物性质出发,分析同族元素与同系物。然后按照化学原理进行大胆预测与推断,同时结合书本加以验证。如甲烷为烷烃的代表物,依据它的性质,学生便能推测出其同系物的性质:①氧化性,同时写出方程;②取代反应,同时探讨氯气与乙烷的反应产物。③分解,推测十七烷可能得到的分解产物。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体验到化学课程的乐趣。
3、具体化手法
在学习元素周期律这一章时,其习题练习中含有不少排序问题,如离子半径大小、原子半径大小、金属性(非)的强弱等。然而,在习题中通常不会具体指出是怎样的元素微粒,只是字母代号,这就要求学生对题意的分析,把未知的粒子与两组“靶心”粒子一一对应,然后进行对照探究,这两组离子为:具备氖原子结构的、、、及与具备氩原子结构的、、及。这需要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这两组离子的性质,如:在元素周期表位置中,原子与离子半径大小,相应单质与水合物性质等。假设:给出的离子为、及,电荷绝对值为m>n,且它们电子层结构一样,选择性质进行排序,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及看成、及,这样问题就会变得简单点。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探究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起着引导、调节以及控制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创设知识探究氛围,不但可唤起学生求知欲,还可明确学习目标。比如,在教学氯水的漂白性这一内容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探究情境: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则会变红,在将氯气通入上述溶液中,这时红色变为无色。然后组织学生对其原因进行讨论,其原因可能为:①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②某种漂白性物质让红色漂白。同时,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求证其真实原因。这样,通过此类情境创设,营造学生探究学习氛围,从而唤起学生好奇心与兴趣,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意识。
四、重视实验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即以课堂为基础,同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动手与探究活动,将化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将化学服务于生活。
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而在实际中,不少学校实验基础设备不完善,往往是以教师的实验演示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基于学校实际,创造更多的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机会。教师可通过各类生活用品来设计较为简易的微型实验,让更多的学生动手实验。如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教师可利用青霉素药瓶作为反应器,并装入石灰石,然后借助一次性针管装酸,推入使其反应,还可以输液管作为导气管,这样,实验器材就完整了。这不但进行废物利用,节省实验药品,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与动手能力。
2、组织探究性实验课题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他们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可组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课题让学生探究。如课堂上教师可布置一些课本上的实验改进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改进方案,最后由教师分析与点评,并以实验加以证实。
五、结论
总之,要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应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探索与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体验到化学的魅力与乐趣。
参考文献:
[1]张惠萍.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45).
[2]刘卫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成功(教育),2009,(01).
[3]王秀英.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中学),2010,(07).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阵地,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则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使教学观念现代化,活用教学方法,注重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笔者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与总结出如下几种教学方法,以便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借鉴。
一、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传授者转为现代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同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理论教学,更应注重实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主。其次,教师在教学理论知识时,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思考问题。此外,教师应重视课后教学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
二、活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联系实际法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而言,生活化的化学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若能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联系实际法开展课堂教学。可通过图片、实物、实验,或工厂参观等,拓宽学生探索化学生活化的途径。如教完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铁匠打铁时为什么会“淬火”,有何原理。讲解明矾的性质后,要求学生讨论:当我们在“炸油条”时,常加入明矾与小苏打,这有何作用,并分析上面小洞的成因。通过这样的类似教学,让学生学会以理论来联系生活实际能。
2、类比发散法
在化学课程中,有些章节存在共同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类比发散法来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掌握代表物性质来预测相似物的性质。如教学元素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合物的代表物性质出发,分析同族元素与同系物。然后按照化学原理进行大胆预测与推断,同时结合书本加以验证。如甲烷为烷烃的代表物,依据它的性质,学生便能推测出其同系物的性质:①氧化性,同时写出方程;②取代反应,同时探讨氯气与乙烷的反应产物。③分解,推测十七烷可能得到的分解产物。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体验到化学课程的乐趣。
3、具体化手法
在学习元素周期律这一章时,其习题练习中含有不少排序问题,如离子半径大小、原子半径大小、金属性(非)的强弱等。然而,在习题中通常不会具体指出是怎样的元素微粒,只是字母代号,这就要求学生对题意的分析,把未知的粒子与两组“靶心”粒子一一对应,然后进行对照探究,这两组离子为:具备氖原子结构的、、、及与具备氩原子结构的、、及。这需要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这两组离子的性质,如:在元素周期表位置中,原子与离子半径大小,相应单质与水合物性质等。假设:给出的离子为、及,电荷绝对值为m>n,且它们电子层结构一样,选择性质进行排序,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及看成、及,这样问题就会变得简单点。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探究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起着引导、调节以及控制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创设知识探究氛围,不但可唤起学生求知欲,还可明确学习目标。比如,在教学氯水的漂白性这一内容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探究情境: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则会变红,在将氯气通入上述溶液中,这时红色变为无色。然后组织学生对其原因进行讨论,其原因可能为:①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②某种漂白性物质让红色漂白。同时,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求证其真实原因。这样,通过此类情境创设,营造学生探究学习氛围,从而唤起学生好奇心与兴趣,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意识。
四、重视实验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即以课堂为基础,同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动手与探究活动,将化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将化学服务于生活。
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而在实际中,不少学校实验基础设备不完善,往往是以教师的实验演示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基于学校实际,创造更多的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机会。教师可通过各类生活用品来设计较为简易的微型实验,让更多的学生动手实验。如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教师可利用青霉素药瓶作为反应器,并装入石灰石,然后借助一次性针管装酸,推入使其反应,还可以输液管作为导气管,这样,实验器材就完整了。这不但进行废物利用,节省实验药品,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与动手能力。
2、组织探究性实验课题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他们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可组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课题让学生探究。如课堂上教师可布置一些课本上的实验改进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改进方案,最后由教师分析与点评,并以实验加以证实。
五、结论
总之,要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应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探索与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体验到化学的魅力与乐趣。
参考文献:
[1]张惠萍.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45).
[2]刘卫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成功(教育),2009,(01).
[3]王秀英.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中学),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