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迹酒店的多种可能性
保存古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即使如此,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放弃修复行动。因为每一座历史建筑,都意味着那段岁月所经历的风霜,这不仅仅是往后能纳入教科书的内容,还是组成国家人民集体记忆的重要资产。对于保护古迹的课题,新加坡出尽全力,截至目前,已有超过7,000个建筑和地区受到保留,其中包括几间耳熟能详的古迹酒店。
这些百岁的酒店,承载着近一个世纪的美丽,也同时背负着岁月消逝后的哀愁。入住酒店享受豪华待遇之外,也像是翻阅着一本立体的历史读物,身历其境地去感受,甚至是幻想当时的一草一木。它们的来历和价值,不光是作为古迹酒店来解读,更要成为人们心中不禁赞叹的伟大建筑。
地底有什么秘密
新加坡河,这条属于狮城的母亲河,于1819年在莱佛士爵士登陆后,变成了水泄不通的贸易站。河流南岸是接驳船只的重地,1928年建成的前浮尔顿大厦(Fullerton Building)是河口的地标,宏伟的建筑物气势逼人,成为当时新加坡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如今周边的高楼大厦触目皆是,但在2001年改造成浮尔顿酒店(The Fullerton Hotel)的这栋建筑,依然引人注目。
老建筑要进行重建是冒险任务,不过浮尔顿办到了。它在殖民风格的外观下融入了最新技术,包括湿度、防火等控制系统,住在里头完全不会觉得陈旧不堪,反而倍感舒适。办理入住时,从大厅的雍容华贵,就可看出端倪。漫步大廳,尽头是浮尔顿文化遗产走廊(The Fullerton Heritage Gallery),那里恢复了浮尔顿大厦前身的邮局原貌。墙上的旧照片叙述着往事,浮尔顿原本是综合大厦,以前一层和底层属于最大租户——邮政总局,其中地下室负责处理邮件,那里有一条行人隧道可通往码头,所有海内外邮件就是经由这里收送。这栋建筑迎合需求的合理规划,真的让人感到佩服。后来在二战时期,浮尔顿也被占领为日军总部。
浮尔顿酒店
1 Fullerton Square, Singapore 049178
+65 6733 8388
340SGD起/晚
www.fullertonhotels.com
为了让住客有机会探索不一样的新加坡,浮尔顿酒店还设有“新加坡浮尔顿酒店之旅”和“海事畅游”两个导览团,有兴趣者可电邮enquiries@fullertonhotels.com以获得进一步的协助。(鉴于近期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酒店暂停导览活动。恢复时间可留意酒店官网。)
良木园酒店&福良不宁酒店 城市花园的英式浪漫
海峡殖民地时期的新加坡,受到英国的影响,建筑风格充满了英式浪漫。于1900年完工的良木园酒店(Goodwood Park Hotel),前身是新加坡条顿俱乐部(Teutonia Club),为旅居新加坡的德国侨民聚集地;建于1926年,曾为英国远东司令部总部的行政大楼的福康宁酒店(Hotel Fort Canning),从1965年开始一直是新加坡武装部队和指挥参谋学院的所在地,2002年变成会员制的社交俱乐部“The Legends Fort Canning Park”,直到2012年才成为福康宁酒店。
这两座招待过达官贵人的殖民设计酒店,有几处不谋而合。最像的地方是客房数量都不多,其次同样在二战期间作为军事用途,再来便是它们都躲在城市的花丛中,优雅地和热带花园融为一体。花园是英式建筑的一部分,两座酒店不约而同地仿效了这一特点,却稍微有了意义上的递进关系。当中特别的地方在于,新加坡的四季都能看到茂盛的花草,绿油油的草地随时可见,在贵族的气息里,呈现出新加坡的南洋魅力。原来那么早以前,建筑设计就懂得混搭创意,让建筑物留下殖民地的历史,还给新加坡式的花园缔造了永恒的纪念。
良木园酒店
22 Scotts Road, Singapore 228221
+65 6737 7411
230SGD起/晚
www.goodwoodparkhotel.com
福康宁酒店
11 Canning Walk, Singapore 178881
+65 6559 6769
285SGD起/晚
www.hfcsingapore.com
莱佛士酒店 不可取代的名字
同样拥有热带花园的菜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是之前提到的酒店中,最早被定位为酒店,也是最早被新加坡政府宣布成为国家级古迹的建筑。1887年,酒店由4位亚美尼亚兄弟创建,仅以10间客房开始营业,经过几回的扩建和翻新,才有如今的规模。
在二战时被侵占,也服务过卓别林、伊丽莎白泰勒、爱娃·嘉德纳等名人,许多游客到访莱佛士,犹如回顾星路,有的会先参观酒店长廊,有的会在客房享受可能是名人享受过的客房待遇,毕竟莱佛士的房费可不便宜,花了大钱就要“物尽其用”地享受整套的华丽设施。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游客会第一时间询问:“有没有新加坡司令?”还真别说,这杯从1910年爆红至今的酸甜鸡尾酒,适合一边小酌,一边欣赏酒店的建筑艺术。
用建筑风格来考古,就可以推断建筑物的建造时间。酒店大门的屋顶上围着铁艺围栏,为这栋建筑盖上维多利亚式的印章,洁白的油漆也符合了文艺复兴的大气。不为人知的是,为了保持墙面白得发亮的效果,酒店会定时上漆,漆色和漆号也绝不能有差异。要维持不可取代的地位,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要被注重,专业的服务和形象从这些小事开始。
莱佛士酒店
1 Beach Road, Singapore 189673
+65 6337 1886
809SGD起/晚
www.raffles.com/singapore
它們的过去和现在
良木园酒店
1963年→2020年
福康宁酒店
1942年→2020年
莱佛士酒店
1942年→2020年
以上酒店旧照均为网络资料图:近照则由有关酒店提供。
新加坡文化遗产计划
在新加坡的发展中,文化这一块是积极推进的项目。1965年建国以后,许多古迹在城市发展中被淹没,1971年成立的古迹保存局,扮演着新加坡文化保镖一角。前几年,新推出的“新加坡文化遗产计划”是首个勾勒出本地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领域前景的总蓝图。它为这个领域在2018年至2022年及以后的发展拟定了主要策略和方案,也同时将这个领域至今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纳入完整布局。
从此项计划可看出,新加坡在保护遗产方面尽心尽力,单从维护古迹酒店的成果就能看出,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很有一套。况且,酒店业者也有突破,在推广和保护文化遗产项目中竭尽所能,出钱出力出法子。只是没想到,古迹酒店巡礼当中,除了英国殖民时期的建筑被改造成住宿之外,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历史建筑物,也成为了既能让游客舒舒服服睡觉,又能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的文化小栈。
华绣酒店 进酒店,先通过那座庙
第一次循着地址来到华绣酒店(AMOY),我敢担保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地方了。门上大大的“福德祠”牌匾,很难让人联想到酒店的位置就在这座庙的后方。这表示,欲进酒店大门,就得先通过这座庙才行。
在身着旗袍的酒店服务员带领下,走进1820年建造的福德祠,这里对于新加坡华族可是不得了的地标。二战时期,华社为了躲避日军的检证,将所有的文字纪录一把火烧尽,而福德祠竟还保有远至光绪十二年(1887)间的纪录。不愧是新加坡开埠之前就存在的最古老华人庙宇,历史佐证,不容置疑。走在庙里感到阵阵庄严的气氛,百年庙宇的威严,气势雄厚。
从初建时的亚答屋到后来以砖石重建,这里一直都以大伯公为主祭神,庇佑华族移民安居乐业。虽然现在作为酒店的博物馆,但是仍有香火鼎盛的既视感。2013年改造成酒店的一部分,用福德祠来衔接大厅,变成一个住客必经的过道,而客房也刻意融入中华传统的摆设,例如房门挂着的华人姓氏、房内的凳子和瓷器等。看见老旧的设计,通常有两种反应,若不是有点畏惧,就是特别喜欢。前者或许是因为看太多恐怖片,在幻想世界里总把老气和恐怖画上等号。但其实只要撇开这些不必要的害怕,古色古香的环境,会让人很自在,并且能够真实地触摸到那些曾经的历史回忆。 就像其外观一样,华绣酒店古风兼现代化的房间,让人入住后就哪里都不想去了。37间客房内所有的布局和家具,无一重复,用不同的方式带给住客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浓浓的过往情感教人回味。在这座小小的城市里,一不留神就能接触到珍贵的遗迹,可能是块头很大的欧洲古典建筑,也有可能是这种中式的古庙宇。
华绣酒店
76 Telok Ayer Street, Singapore 048464
+65 6580 2888
266SGD起/晚
www.stayfareast.com/en/hotels/amoy
仓库酒店
320 Havelock Road, Robertson Quay,Singapore 169628
+65 6580 2888
383SGD起/晚
www.thewarehousehotel.com
不同时代的工业风
有人说:“上了年纪的人,谁还没有一点黑历史呢?”老建筑物也一样,它们可能也有避而不谈的事迹。沿着新加坡河,位于罗伯逊码头区(Robertson Quay)有3栋仓库,单看外形其实猜不出来,这里以前是经常举办地下活动的娱乐场所,分别在不同时期有储存鸦片和酿酒之用途。
19世纪末,新加坡河沿岸出现了很多仓库,连同建于1895年的The Warehouse Hotel前身“和丰油厂”,均为当时马六甲海峡贸易路线的核心据点。20世纪初,这一带变成违法行业的温床,仓库一度被滥用来售卖鸦片和非法酿酒,后来政府介入制止才重见光明。接着在20世纪末,它变成带领风潮的迪斯科舞厅
(Warehouse Disco),在2017年才正式成为仓库酒店。
尽管大部分历史已被时间冲淡,但是仓库被修复团队进行了“外科手术”后,保留了基本架构,原有的砖墙也完美修复。重启后,酒店的室内设计采用时下流行的工业风主题,和旧时仓库带来的既粗狂又精致、历史和现代并重的交叉混搭,显现出不同年代的工业美感。这一道新加坡河辉煌的风景,绝不能失去。
流浪酒店 拯救旧建筑物
离开仓库酒店,沿着新加坡河往东走,进入友族同胞的地盘——小印度。这里最初是18世纪末南来的印度劳工聚居之处,拥有悠久历史,文化色彩鲜艳,常常能吸引游客。周边各宗教场所林立,也因为外来移民在此定居创业,所以商行发展良好,店屋也跟着一排又一排地建造。
21世纪来临,旧店屋被保留,一部分被翻新变成酒店来接待游客。在圣公会真光堂(Church of The True Light)附近,由Unlisted Collection国际团队打造的“流浪饭店”(Wanderlust)便是成功改造的例子之一。这栋1920年诞生的旧店屋,在二战后,成为当时的宏文学校(Hong Wen School)。由于该校是由兴安会馆所筹設,因此学校和会馆都在同一栋店屋里。
1970年后商业区加倍蓬勃,考虑到校地不够用、合约又要到期的情况,宏文学校在1981年由政府拨经费搬迂至现在的校舍。在宏文学校搬离后,新加坡佛教福利院迁入,2010年才正式由流浪饭店接掌。
光阴荏苒,这座建筑不断易主,但无论如何它仍在,而且墙外新艺术主义风格的瓷砖也一直未变。保留外观是改造团队Unlisted Collection的初衷,当初选择改造Wanderlust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目光投射过来,让小印度区显露它应有的锋芒。
不仅是小印度,新加坡还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并对新加坡人甚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也许是一间酒店、也许是一个剧院。那可能不只是留给新加坡的珍藏,还是社会走向文明的一个小苗头,一同让它成为世世代代持续重视和珍惜的事物。
流浪酒店
2 Dickson Road, Singapore 209494
+65 6396 3322
175SGD起/晚
www.8mcollective.com/wanderl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