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精神文明生活的改进,近年,在广东各大独立学院各类表演场合上,学生自编自导,频上“街舞”类节目,即便其它类别的节目,也大多带上“hip-hop”的风格,这在独立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外来文化中坚持传统文化的建设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独立学院校园传统文化建设“hip-hop”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街头的一种黑人文化,它有四种表现方式包:rap,即有节奏、押韵地说话;b-boying,即街舞;dj-ing,即玩弄唱片及唱盘的技巧;graffiti writing,即涂鸦艺术。加上率性不羁的生活态度以及特有的时尚元素,构成较为完整的“hip-hop文化”。除了在舞台上,在校园里还有学生创作的大幅“hip-hop”风格涂鸦、学生身穿宽大T恤和板裤的形象、广场上飞驰着的滑板和滑轮,以及经常听到宿舍传出的摇滚旋律。“hip-hop”从不同方面渗透,大有垄断之意。
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不难看出“hip-hop”流行的必然性。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与一本、二本高校不同的特点:从家庭条件看,由于大多独立学院属于高收费学校,选择就读的学生一般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他们接受外来资讯、参与开放性活动的条件比较充分。从学生的特性来看,大多学生重视实践和体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兴趣多而不精,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相对薄弱,价值取向功利化、现实化。从学习能力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基于这样的特点,带着异域时尚的风情,强调个性展示,即兴随性且便于普及的“hip-hop”在校园内为学生热衷,并广为流行就理所当然了。
一种文化能为广大青年所追捧,必定有其积极的一面,笔者就听过“hip-hop”版的《国际歌》,大众化之余不缺典雅大气。但我们也要反思,校园文化作为学生“精神成人”的空气和土壤,应当带有“传统”和“博雅”的特点。“传统”指的是高校应不遗余力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精髓,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爱国情怀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公民素养。“博雅”指的是大学对多元文化,尤其是高雅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让学生拓宽眼界、提升气度。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尚,长期不断对学生产生感染与熏陶、引领与教化、约束与规范、洗礼与激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英国学者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就说过:“大学是一个教学的场所,是一个培育人才的机构,也是一个保存文化传统的地方。”因此,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避免传统文化的缺失,避免任何单一种文化的垄断。
一、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
这包括校园建筑和设施,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符号(雕塑、书法美术作品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来展现,让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路一景都蕴含着一方水土的精神内涵,向学生传递着饱含人文关怀的、美的、积极的信息。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依该地的莲峰山势而建成校园绿化小品“竹园”,虽不大,但借原生竹林为己用,赋予了绿化景观新的内涵:莘莘学子如竹之君子。加上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门楼、平台和雕塑,学生身处其中就能真切感受到学校的育人理念,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又如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具有传统厚重的建筑风格的图书馆总给人一种庄重的震撼,人还没走进馆内,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和虔诚便油然而生,曾经有学生坦言,从清水河图书馆看到了电子科技大学的明天。这些,都是传统的校园文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引领作用。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
如果说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是确立学生道德信念和培养良好精神风貌的外部环境,那么,校园的“精神环境”就是荡涤学生心灵的深层次动力。精神环境包括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政风、学术之风等,它直接对学生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造成深刻而长期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三、加大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力度
目前,基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职业化”“实用化”的趋势明显,完全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类别的课程渐少,甚至在“选修课”模块里也难以找到传统文化元素。这里有很多原因,包含办学理念及导向、师资、场地等,其中学生选这样的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传统課程学习的理念的孕育和引导很重要。独立学院可以在“素质教育选修课”中重点扶持若干个传统文化课程,如“中国古代史”“中国名著导读”“中国舞蹈艺术”“书法艺术”“中华武术”等,采取适度的资源和政策倾斜,实行小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体味到国学国粹的魅力,领悟到深邃的哲学道理,感受到古典音韵意境间对于个人修养乃至成长所提供的巨大能量,以点带面,口口相传,做出口碑和品牌,慢慢扩大影响。
四、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群众普及活动
一方面,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广泛开展以“修身养德”为主题的文化活。学校大力整合、扶植一批高质量的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以社团带动群众性活动,让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散落在校园每个角落,拒绝蜗居斗室,倡导以书会友、以画会友;拒绝沉迷网络,倡导武术健身;拒绝电玩,倡导汉语言文字应用;拒绝睡懒觉,倡导学习和参与。通过社团创建,逐步实现“科技创新”“传统文化学习”“体育锻炼”成为学校学生业余活动的三大支柱,配合其它必要的个性化的社团活动,营造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群众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借助学校以及当地的文化研究平台、文化传播机构、社区文化阵地等,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的推广及学术交流活动,培育师生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特别是本土特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提升欣赏品位和水平。
可以想象,有了传统文化的引领和熏陶,在独立学院的各类晚会上、运动会中、展览厅里,乃至校园的不同场地间,有学生街舞、爵士、拉拉队、现代摄影作品的时尚炫影,还有学生美轮美奂的民族舞蹈、刚柔并济的群体太极、栩栩如生的水墨书画、琅琅的经典诵读;除了线条刚劲的建筑,还满是情味浓浓的雕塑和绿化;除了轻松娱乐的笑脸,更多的是学习研讨的身影;有绵绵情话的温馨,也有学术争论的面红耳赤。校园文化的百花齐放才能使学生成为齐放的百花。
参考文献:
[1]蔡磊.大学生德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39).
[2]李懋,胡波.当代大学的人文教育与教育的人文精神[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0-16.
独立学院校园传统文化建设“hip-hop”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街头的一种黑人文化,它有四种表现方式包:rap,即有节奏、押韵地说话;b-boying,即街舞;dj-ing,即玩弄唱片及唱盘的技巧;graffiti writing,即涂鸦艺术。加上率性不羁的生活态度以及特有的时尚元素,构成较为完整的“hip-hop文化”。除了在舞台上,在校园里还有学生创作的大幅“hip-hop”风格涂鸦、学生身穿宽大T恤和板裤的形象、广场上飞驰着的滑板和滑轮,以及经常听到宿舍传出的摇滚旋律。“hip-hop”从不同方面渗透,大有垄断之意。
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不难看出“hip-hop”流行的必然性。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与一本、二本高校不同的特点:从家庭条件看,由于大多独立学院属于高收费学校,选择就读的学生一般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他们接受外来资讯、参与开放性活动的条件比较充分。从学生的特性来看,大多学生重视实践和体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兴趣多而不精,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相对薄弱,价值取向功利化、现实化。从学习能力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基于这样的特点,带着异域时尚的风情,强调个性展示,即兴随性且便于普及的“hip-hop”在校园内为学生热衷,并广为流行就理所当然了。
一种文化能为广大青年所追捧,必定有其积极的一面,笔者就听过“hip-hop”版的《国际歌》,大众化之余不缺典雅大气。但我们也要反思,校园文化作为学生“精神成人”的空气和土壤,应当带有“传统”和“博雅”的特点。“传统”指的是高校应不遗余力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精髓,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爱国情怀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公民素养。“博雅”指的是大学对多元文化,尤其是高雅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让学生拓宽眼界、提升气度。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尚,长期不断对学生产生感染与熏陶、引领与教化、约束与规范、洗礼与激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英国学者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就说过:“大学是一个教学的场所,是一个培育人才的机构,也是一个保存文化传统的地方。”因此,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避免传统文化的缺失,避免任何单一种文化的垄断。
一、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
这包括校园建筑和设施,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符号(雕塑、书法美术作品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来展现,让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路一景都蕴含着一方水土的精神内涵,向学生传递着饱含人文关怀的、美的、积极的信息。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依该地的莲峰山势而建成校园绿化小品“竹园”,虽不大,但借原生竹林为己用,赋予了绿化景观新的内涵:莘莘学子如竹之君子。加上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门楼、平台和雕塑,学生身处其中就能真切感受到学校的育人理念,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又如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具有传统厚重的建筑风格的图书馆总给人一种庄重的震撼,人还没走进馆内,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和虔诚便油然而生,曾经有学生坦言,从清水河图书馆看到了电子科技大学的明天。这些,都是传统的校园文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引领作用。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
如果说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是确立学生道德信念和培养良好精神风貌的外部环境,那么,校园的“精神环境”就是荡涤学生心灵的深层次动力。精神环境包括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政风、学术之风等,它直接对学生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造成深刻而长期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三、加大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力度
目前,基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职业化”“实用化”的趋势明显,完全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类别的课程渐少,甚至在“选修课”模块里也难以找到传统文化元素。这里有很多原因,包含办学理念及导向、师资、场地等,其中学生选这样的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传统課程学习的理念的孕育和引导很重要。独立学院可以在“素质教育选修课”中重点扶持若干个传统文化课程,如“中国古代史”“中国名著导读”“中国舞蹈艺术”“书法艺术”“中华武术”等,采取适度的资源和政策倾斜,实行小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体味到国学国粹的魅力,领悟到深邃的哲学道理,感受到古典音韵意境间对于个人修养乃至成长所提供的巨大能量,以点带面,口口相传,做出口碑和品牌,慢慢扩大影响。
四、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群众普及活动
一方面,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广泛开展以“修身养德”为主题的文化活。学校大力整合、扶植一批高质量的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以社团带动群众性活动,让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散落在校园每个角落,拒绝蜗居斗室,倡导以书会友、以画会友;拒绝沉迷网络,倡导武术健身;拒绝电玩,倡导汉语言文字应用;拒绝睡懒觉,倡导学习和参与。通过社团创建,逐步实现“科技创新”“传统文化学习”“体育锻炼”成为学校学生业余活动的三大支柱,配合其它必要的个性化的社团活动,营造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群众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借助学校以及当地的文化研究平台、文化传播机构、社区文化阵地等,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的推广及学术交流活动,培育师生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特别是本土特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提升欣赏品位和水平。
可以想象,有了传统文化的引领和熏陶,在独立学院的各类晚会上、运动会中、展览厅里,乃至校园的不同场地间,有学生街舞、爵士、拉拉队、现代摄影作品的时尚炫影,还有学生美轮美奂的民族舞蹈、刚柔并济的群体太极、栩栩如生的水墨书画、琅琅的经典诵读;除了线条刚劲的建筑,还满是情味浓浓的雕塑和绿化;除了轻松娱乐的笑脸,更多的是学习研讨的身影;有绵绵情话的温馨,也有学术争论的面红耳赤。校园文化的百花齐放才能使学生成为齐放的百花。
参考文献:
[1]蔡磊.大学生德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39).
[2]李懋,胡波.当代大学的人文教育与教育的人文精神[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