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溶阿司匹林针对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理为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合酶的合成;由于血小板内这些酶不可再合成,所以此抑制作用尤为显著。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还有其他抑制作用。因此它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作用
  
  肠溶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小板产生血栓烷素 A2 的能力下降,后者是一种强力的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刺激物,作为环氧化酶的抑制剂,阿司匹林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血小板的聚集又是动脉血栓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肠溶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举足
  轻重,本文阐述如下。
  
  1肠溶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以动脉管壁增厚、僵硬而失去弹性为特征,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的积聚、纤维组织的增生和钙质沉着,而后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的形成。局部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管腔小、血流速度快、剪切应力高、血小板易聚集,故容易形成血小板血栓。阿司匹林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从其作用机制来看,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后,阿司匹林在体内分解产生水杨酸,后者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产生不可逆性的抑制,导致血栓素A2合成减少,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由于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生存期约为7天,且血小板成熟后自身没有合成蛋白的的能力,其环氧化酶失活后在其生存期内是得不到补偿的,故口服1次阿司匹林后其抗血小板作用的时间可持续5~7天,换言之,血小板的促凝功能受到抑制后,要一直等到有新的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功能才能恢复。由此看来,只需每天早餐后服药1次就能起到抗血栓的疗效。这样既避免了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又起到了抗血栓的作用。而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对阿司匹林特别敏感,小剂量即可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2的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新的环氧化酶,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够明显地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的形成,所以阿司匹林可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一线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二级预防。
  
  2肠溶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2.1急性冠脉综合 急性冠脉综合是指由于冠脉内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所致严重心脏缺血而产生的一个疾病谱,分为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主要成分是以纤维蛋白质作为网架结构的“红色血栓”,是纤溶药物的作用底物,故应行溶栓治疗。而辅助溶栓治疗的抗栓治疗的目的在于提高开通的速率和开通的比率,尤其是提高心肌水平的再灌注,减少溶栓后的血栓性再闭塞和再梗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病的机制也是斑块的破裂,使形成的血栓多数未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血栓的成分主要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治疗的原则是稳定病变,防止病变进展,减少病死率,减少发展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早期的抗栓治疗,阿司匹林加肝素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基础。无论高危、低危,行介入治疗还是非介入治疗,加用氯吡格雷都能在阿司匹林加肝素(低分子肝素)已经获益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
  2.2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其较高的发病率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时间就是大脑”是急性期治疗的口号,超早期溶栓能够有效挽救大脑,抗血小板治疗通过阻止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而起到预防血栓形成、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2.3动脉血栓形成的一级预防如果存在动脉粥样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如患糖尿病或已经存在心脑外周血管疾病,则应考虑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没有必要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如果年龄大于 50 岁或者存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应口服阿司匹林预防。
  
  3使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阿斯匹林抵抗的确切概念尚无定论,其表现为尽管患者规律服用推荐剂量的阿司匹林,但仍有血栓事件发生,或者血小板功能检测仍有持续的血小板活化现象,由于血小板聚集是多途径、多因素参与的瀑布过程,环氧化酶抑制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阿司匹林不能阻止血小板聚集的其他途径,发生血栓事件在所难免。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1)大剂量可出现恶心呕吐,长期应用可加重或诱发溃疡病,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如应用,须予抗酸药口服或应用肠溶片。(2)少数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或哮喘。(3)长期应用,可引起肾乳头坏死。(4)妊娠期妇女慎用或避免应用。(5)饮酒前后不可用。(6)避免与糖皮质激素联用,二者合用可使出血加剧。(7)手术 1 周内应避免应用,以免出血。(8)脑出血患者禁用。
  
  4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问题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剂量为每日75~100mg即可,餐后服用,二级预防的阿司匹林在100~300mg之间,对于一旦確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尽快给予阿司匹林160~325mg嚼碎后服用。总之,阿司匹林在血管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正确地应用阿司匹林,掌握其使用的适应证和造成的不良反应至关重要,对于抗栓治疗的意义举足轻重,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
  
  参看文献
  [1] 春华. 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的“瘀滞地带”[J]. 科学大观园 , 2006,(08)
  [2] 刘承炳. 心脑血管疾病将不再是“第一杀手”——“九七三”工程巡礼[J]. 科技潮 , 2001,(10)
  [3] 王艳菲. 办公室职业病 现代社会的杀手[J]. 科学之友 , 2006,(06)
其他文献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X线胸片研究多着重与边缘、密度及纹理的改变,而CT扫描多着重于研究其结节密度的CT值。根据X线胸片与CT对比后再分析诊断为良性或恶性病变可能,但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基于鉴别良、恶性结节常遇到的困难,我院研究20例经手术或病理学证实<3cm的孤立性结节,进行常规X线胸片与CT对比分析,再與手术病理对照研究来鉴别肺内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作用。
期刊
1 臨床资料
期刊
近几年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狀况更为关注。以往的甲状腺癌患者,因病情发展缓慢,认为手术切除后就万事大吉了。近些年,无论是我们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对131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认识越来越多,更多的患者选择了术后进行1311治疗。在我科初次行1311治疗患者中,大多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及对1311治疗信心不足,因此与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期刊
褚老师认为治疗肿瘤应当按中医四诊、并结合现代细胞学诊断,辨证分型。患者在手术期、化疗期、放疗期、三期后用药、危重后期,要分清寒热虚实,而“扶正祛邪”应贯穿始终。扶正以调脾胃为主,患者饮食恢复正常,可谓“输五谷杂粮而顾护胃气”。
期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的原因之一,现在临床上日益多见。此病多发于青壮年,是由工作时用力不当或受暴力作用,超出腰部承受能力,就可以形成腰椎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膨出,压近一侧或双侧的脊神经,引起一侧或双侧腰腿痛,麻木等症状。临床上以I4~L5,L5~S1,椎间盘最易发生脱出,老年人也亦常见,过去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所以我院近几年来采用了按摩,牵引,等中医理疗的方法,互
期刊
骨折内固定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严重,急性期临床表现为发热,患处肿胀,疼痛,切口不愈合流脓;慢性期则形成窦道,长期渗液,最终基本上都形成慢性骨髓炎,感染性骨不连。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也给医患之间增加了不少矛盾。自2003年来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20例病例联系骨科,给予中药蜈蚣应用,效果明显,显著地减少了骨髓炎及感染性骨不连的发生率,特报告如下。
期刊
1.3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住院病死率比较,并于入院当天、入院后15d、30d对存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期刊
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对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由于肺部疾病的x线表现复杂,肺癌较易被误诊,鉴别诊断是放射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收集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本院收治的24例周围型肺癌,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和中药剂型改革研究的深入,中草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中草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也逐年增多,有关中草药所致肾脏损害的病例相继报道,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纷纷呼吁临床医生提高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为此,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谨供广大临床医师及药师参考。
期刊
作者简介:  马婧婧,女,(1981.10-),甘肃白银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级妇科硕士  王倩,女,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级妇科硕士;  秦芳,女,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级妇科硕士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发病率约占妇科门诊患者的10% ~15%【1】。本病临床可分为排卵功血和无排卵功血,以无排卵功血为多见,约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