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其不仅对人的自然健康予以关注,更重视人文健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以及金钱本位主义等诸多功利化思想意识随之盛行,社会上失信失德行为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生命丧失了应有的珍惜、敬畏及尊重。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通过生命教育告诉当代青少年充分关注并尊重生命,对他人生命予以尊重和热爱,同时还应认识到生命教育既惠泽于人类群体,又与其他物种共存有着密切的关联。生命教育不仅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更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笔者就此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通过个性化解读带领学生领悟生命意义
初中教材中编入的课文大多清新隽永、寓意深刻,也是我们需要深刻解读、透彻分析的文本,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及心理特点来发掘文本文意。以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们在字里行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主人公心中迸发出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讲解课文时不必分条分理地剖析,而是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体会、品味其中的震撼,反思主人公为何如此坚定、坚持,感悟出这一切都反映了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与永不放弃。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同时介绍《鲁宾逊漂流记》,鲁滨逊独自一人在荒岛上生活长达28年,让他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返回现代文明世界,重返人类社会。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的珍爱、敬畏并尊重生命的思想,对于此类教材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空间及阅读时间,不可太过于重视文本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以自己的角度来感受文本思想,感受生命的震撼,以收到更满意的教育效果。
二、通过情感体验来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古人的文章中大多蕴藏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往往给学生带来震撼。正如太史公所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时,应帮助学生感受文本主旨和作者的内心情感,了解作者的种种经历,包括挫折、打击、喜悦、悲伤……在学习这些流芳百世、闻名遐迩的作品时,强调思想感情的解读,直刺学生内心深处,使之产生珍惜、热爱生命的真实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宋濂利用自己现身说法来劝勉马生,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应注意带领学生明确文章主旨和内涵,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宋濂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精神,重视正能量的宣传,唤醒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断奋进的积极意识。
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思维,建构生命信仰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选入教材的这些课文仅仅是冰山一角,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更多的影视及文学作品,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其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仍以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一课为例,笔者为了刻画大自然的无情和暴虐,体现出生命的无奈与脆弱,特地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截取了沉船事故发生的片段,当万吨巨轮最终翻转倾覆的刹那,人们的生命显得无比脆弱,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这一幕人间惨剧也犹如“沧海一粟”。生命一旦遇险,即便有再多的金钱、再大的权力也无济于事。当杰克放开船板、决然沉入水中的瞬间,我们知道他并非不热爱自己的生命,而是有着更为伟大、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生命信仰,他将生的希望留给心爱之人,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歌颂的。
四、利用多种对话来彰显生命的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受制于个人阅读能力水平高低及知识储备多寡的影响,在文本理解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例如,部分学生对于文章主旨和内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生命主题;而部分学生则流于表象,仅仅能够体会文本内容中的表层含义。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全面探究、剖析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让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中蕴藏的真实感情来体悟作者的思想。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主人公或者作者本人产生思想层面上的共鸣,就说明他们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已然到位。应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对话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与文本角色、文本作者之间的思想交流,也涉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点拨,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虽然稍作指点就可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但不可点拨过多,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丧失了思考的积极性,难以产生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同龄人之间的看法与观点很容易一致,教师应在课堂上预留时间供学生们讨论交流,彼此阐述个人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观点,在心灵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总而言之,课堂上的多种对话途径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更多的探究途径,只要他们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必然会赋予生命更多的尊重与呵护。
五、小结
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生命教育的渗透更有赖于学生自身的感悟和体验,绝非单纯说教可以达到的效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基于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情感和生命价值来熏陶、感染学生,使之主动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塑造出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大有中学)
一、通过个性化解读带领学生领悟生命意义
初中教材中编入的课文大多清新隽永、寓意深刻,也是我们需要深刻解读、透彻分析的文本,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及心理特点来发掘文本文意。以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们在字里行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主人公心中迸发出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讲解课文时不必分条分理地剖析,而是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体会、品味其中的震撼,反思主人公为何如此坚定、坚持,感悟出这一切都反映了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与永不放弃。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同时介绍《鲁宾逊漂流记》,鲁滨逊独自一人在荒岛上生活长达28年,让他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返回现代文明世界,重返人类社会。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的珍爱、敬畏并尊重生命的思想,对于此类教材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空间及阅读时间,不可太过于重视文本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以自己的角度来感受文本思想,感受生命的震撼,以收到更满意的教育效果。
二、通过情感体验来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古人的文章中大多蕴藏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往往给学生带来震撼。正如太史公所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时,应帮助学生感受文本主旨和作者的内心情感,了解作者的种种经历,包括挫折、打击、喜悦、悲伤……在学习这些流芳百世、闻名遐迩的作品时,强调思想感情的解读,直刺学生内心深处,使之产生珍惜、热爱生命的真实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宋濂利用自己现身说法来劝勉马生,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应注意带领学生明确文章主旨和内涵,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宋濂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精神,重视正能量的宣传,唤醒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断奋进的积极意识。
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思维,建构生命信仰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选入教材的这些课文仅仅是冰山一角,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更多的影视及文学作品,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其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仍以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一课为例,笔者为了刻画大自然的无情和暴虐,体现出生命的无奈与脆弱,特地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截取了沉船事故发生的片段,当万吨巨轮最终翻转倾覆的刹那,人们的生命显得无比脆弱,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这一幕人间惨剧也犹如“沧海一粟”。生命一旦遇险,即便有再多的金钱、再大的权力也无济于事。当杰克放开船板、决然沉入水中的瞬间,我们知道他并非不热爱自己的生命,而是有着更为伟大、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生命信仰,他将生的希望留给心爱之人,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歌颂的。
四、利用多种对话来彰显生命的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受制于个人阅读能力水平高低及知识储备多寡的影响,在文本理解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例如,部分学生对于文章主旨和内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生命主题;而部分学生则流于表象,仅仅能够体会文本内容中的表层含义。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全面探究、剖析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让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中蕴藏的真实感情来体悟作者的思想。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主人公或者作者本人产生思想层面上的共鸣,就说明他们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已然到位。应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对话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与文本角色、文本作者之间的思想交流,也涉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点拨,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虽然稍作指点就可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但不可点拨过多,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丧失了思考的积极性,难以产生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同龄人之间的看法与观点很容易一致,教师应在课堂上预留时间供学生们讨论交流,彼此阐述个人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观点,在心灵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总而言之,课堂上的多种对话途径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更多的探究途径,只要他们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必然会赋予生命更多的尊重与呵护。
五、小结
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生命教育的渗透更有赖于学生自身的感悟和体验,绝非单纯说教可以达到的效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基于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情感和生命价值来熏陶、感染学生,使之主动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塑造出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大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