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的创设”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诸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把联系生活实际作为唯一的方法,但是情境创设也存在形式化和喧宾夺主等问题:有的情境“生活味”大于“数学味”;有的情境缺乏真实性、典型性;有的情境缺乏深入考虑,耗费了大量心血和教学资源,却未能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的情境创设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一、情境创设要目的明确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求学愿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因此,创设的生活情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活跃一下气氛,把课堂搞得热闹一些”,而是要紧扣教学目标,为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识结构的过程及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提供素材。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生会举出多种实物,比如水桶底、下水道洞口的盖子、汽车的轮子、硬币等等。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讲出了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水桶的底面用圆形可以多装水;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就不会掉入洞;汽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接着,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是与圆的特点有关,等学了‘圆的认识’之后,大家就会明白它的设计道理了。”由于有了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导入,学生学习圆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的目的性强了,兴趣自然产生了。
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目标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创设与之相符合的情境,学生产生的兴趣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二、情境创设要具有真实性
情境创设贵在求真,不弄虚作假。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看、所闻、所做或是所经历体验的。这样的情境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我们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所以,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否则事倍功半。例如,在“小数乘法”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许多学生觉得学得很枯燥,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每月用电和使用煤气的情况。当学生学会小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算一算你们家在煤气和用电方面的支出情况,比比看用电与用煤烧饭,哪个更便宜。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理关注的不再只是枯燥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本身,而是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家里解决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学生的情绪高涨,都很认真地进行计算,对此得出结论:教师有机地利用生活中蕴含的大量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尝试应用,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充分地被调动起来。
三、情境创设要充满生活气息
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亲切轻松的感觉,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是一种享受。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情境,把充满生活气息的场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背景出发,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如教学“24时计时法”,可采用录像播放场面。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美好的未来(夜里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这一时刻是0时)。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枝头鸣叫,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了……这种熟悉的场面、悦耳的音乐、生动的解说词,使学生赏心悦目、思想活跃、兴趣浓厚,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学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四、情境创设要展现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上的情境,不应只指现实的生活情境,也应包括较为抽象的数学情境,对于有些内容,直接从数学情境引入,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要比一些貌似热闹活泼却缺乏数学内涵的现实情境好得多。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问:“小朋友,你们上街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需要什么?”这一问,唤起学生们想到生活中熟悉的人民币。教师顺势又向学生们简单地介绍了几个国家货币的名称,紧接着让学生欣赏从网络上下载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行的五套人民币,最后让画面定格在第五套前使用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版本的人民币,学生们瞪大双眼出神地看着、听着,屏幕上放大的生活实物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这样自然和谐地引入了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认识人民币”。这样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学生能够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使课堂充满了趣味,充满了数学味,展现了数学课的魅力。
(责编杜华)
一、情境创设要目的明确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求学愿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因此,创设的生活情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活跃一下气氛,把课堂搞得热闹一些”,而是要紧扣教学目标,为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识结构的过程及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提供素材。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生会举出多种实物,比如水桶底、下水道洞口的盖子、汽车的轮子、硬币等等。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讲出了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水桶的底面用圆形可以多装水;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就不会掉入洞;汽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接着,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是与圆的特点有关,等学了‘圆的认识’之后,大家就会明白它的设计道理了。”由于有了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导入,学生学习圆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的目的性强了,兴趣自然产生了。
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目标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创设与之相符合的情境,学生产生的兴趣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二、情境创设要具有真实性
情境创设贵在求真,不弄虚作假。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看、所闻、所做或是所经历体验的。这样的情境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我们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所以,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否则事倍功半。例如,在“小数乘法”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许多学生觉得学得很枯燥,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每月用电和使用煤气的情况。当学生学会小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算一算你们家在煤气和用电方面的支出情况,比比看用电与用煤烧饭,哪个更便宜。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理关注的不再只是枯燥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本身,而是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家里解决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学生的情绪高涨,都很认真地进行计算,对此得出结论:教师有机地利用生活中蕴含的大量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尝试应用,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充分地被调动起来。
三、情境创设要充满生活气息
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亲切轻松的感觉,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是一种享受。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情境,把充满生活气息的场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背景出发,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如教学“24时计时法”,可采用录像播放场面。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美好的未来(夜里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这一时刻是0时)。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枝头鸣叫,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了……这种熟悉的场面、悦耳的音乐、生动的解说词,使学生赏心悦目、思想活跃、兴趣浓厚,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学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四、情境创设要展现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上的情境,不应只指现实的生活情境,也应包括较为抽象的数学情境,对于有些内容,直接从数学情境引入,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要比一些貌似热闹活泼却缺乏数学内涵的现实情境好得多。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问:“小朋友,你们上街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需要什么?”这一问,唤起学生们想到生活中熟悉的人民币。教师顺势又向学生们简单地介绍了几个国家货币的名称,紧接着让学生欣赏从网络上下载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行的五套人民币,最后让画面定格在第五套前使用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版本的人民币,学生们瞪大双眼出神地看着、听着,屏幕上放大的生活实物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这样自然和谐地引入了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认识人民币”。这样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学生能够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使课堂充满了趣味,充满了数学味,展现了数学课的魅力。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