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3414”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y=287.270+(17.624N)+(9.248P)+(33.781K)+(0.062N2)+(-1.619P2)+(0.062K2)+(-0.381NP)+(-3.039NK)+(1.079PK),理论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平均为N173.6kg/hm2,P2O5 38.3kg/hm2,K2O 80.4kg/hm2,最佳产量1 755.1kg/hm2。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N、P、K建议推荐量为:N225~240kg/hm2,P2O575~90kg/hm2,K2O90~105kg/hm2。
关键词:小麦;“3414”肥料效应;施肥模型;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29-03
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安徽省3414肥效田间试验总体方案”要求,笔者于2014年在宿州市埇桥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进行了小麦“3414”肥效试验。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当地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以及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安排在埇桥区灰古镇付湖村李清武承包地进行。土壤为砂姜黑土,前茬作物为夏玉米,常年产量在7 500kg/hm2以上,一年两熟,耕层厚度20cm,通常地下水位2~8m,田块平整,肥力均匀,pH值8.1。有机质含量22.4g/kg,全氮1.37g/kg,碱解氮123mg/kg,有效磷25.5mg/kg,速效钾198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为氮肥为大颗粒尿素,含量46%,产地山西晋丰;磷肥为过磷酸钙,含量16%,产地为安徽铜陵;钾肥为氯化钾,含量60%,产地俄罗斯。供试水稻品种为烟农5158。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表1),该试验方案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是指:0水平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小区面积30m2(5m×6m),行距20cm,播量187.5kg/hm2,小区间距60cm,区组间距1m,3次重复,试验区外围走道1m,周边种3行保护行。试验肥料磷、钾肥采用一次基施,氮肥采取基础肥75%,小麦拔节期(3月15日)追肥25%,即基施为掺混肥料24-12-12(含氯)750kg/hm2,追肥为尿素127.5kg/hm2,开沟追施。施肥情况见表2。
1.4 试验实施与田间管理 2014年10月16日播種,10月18日下雨,10月24日出苗,12月15日浇水。2015年3月10日进行田间除草,使用药剂为苯磺隆、2钾4氯、井冈霉素。3月13日追施尿素,3月14日浇水。4月30日进行“一喷三防”,使用药剂为吡蚜酮150g/hm2、甲基硫菌灵1 500g/hm2,并配施磷酸二氢钾1 500g/hm2。2015年6月8日收获,每个小区分开收获、记产,当天全部收获完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作物生物学性状分析 从田间观察结果看,因土壤基础养分较高,越冬前小麦幼苗长势差异较小,包括处理1在内,麦苗长势都比较正常。到了拔节期以后,N0表现明显缺肥,植株矮小、叶色淡、成穗少。P、K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没有N表现的明显。经综合分析: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使植株增高、穗长显著增加,同时穗数、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虽然施磷、钾量的增加也可致使穗数、穗粒数增加,但不明显;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依次为N>P>K。试验结果显示:肥料效应曲线中已出现的边际效应为零,继续增加施用量增产幅度变小,效益下降。
2.2 产量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处理5产量最高,空白产量最低,处理8配方较合理。缺氮(处理2)、缺磷(处理4)、缺钾(处理8)三者对产量的影响,缺磷最大,缺氮次之,缺钾影响最小。
2.3 肥料效应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如下:
y=287.270+(17.624N)+(9.248P)+(33.781K)+(0.062N2)
+(-1.619P2)+(0.062K2)+(-0.381NP)+(-3.039NK)+(1.079PK)
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得到的最大产量为7 690.2kg/hm2,最佳产量为7 655.1kg/hm2。小麦按当季市场价2.12元/kg,肥料按购肥时价格纯N3.8元/kg,纯P2O5 5.0元/kg,纯K2O 4.3元/kg计算,最大和最佳产量的施肥量见4。
2.4 经济效益分析 各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表见表5,各种肥料价格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投入=肥料数量×单价,产出=产量×单价,纯收益=产出-投入,投入产出比=纯收益/投入。从表5可以发现,纯收益最高的是处理5,最低的是处理1.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处理2,最低的是处理11,因此处理3的配方是最合理的。
3 结论
(1)试验中,基础产量为290.89kg/hm2,处理6的产量为517.77kg/hm2。从试验结果分析得到,因土壤基础养分较高,在当地小麦生产过程中,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施用增产和增收效果明显优于磷、钾配合施用和单一肥料施用;三要素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株高、穗长、穗数和穗粒数,增产效应依次为P>N>K。
(2)纯收益最高的是处理5,最低的是处理1。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处理2,最低的是处理11。
(3)通过“3414”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y=287.270+(17.624N)+(9.248P)+(33.781K)+(0.062N2)+(-1.619P2)+(0.062K2)+(-0.381NP)+(-3.039NK)+(1.079PK),理论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平均为N 173.6kg/hm2,P2O5 38.3kg/hm2,K2O 80.4kg/hm2,最佳产量510.34kg/hm2。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N、P、K建议推荐量为:
N 225~240kg/hm2,P2O5 75~90kg/hm2,K2O 90~105kg/hm2。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小麦;“3414”肥料效应;施肥模型;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29-03
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安徽省3414肥效田间试验总体方案”要求,笔者于2014年在宿州市埇桥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进行了小麦“3414”肥效试验。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当地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以及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安排在埇桥区灰古镇付湖村李清武承包地进行。土壤为砂姜黑土,前茬作物为夏玉米,常年产量在7 500kg/hm2以上,一年两熟,耕层厚度20cm,通常地下水位2~8m,田块平整,肥力均匀,pH值8.1。有机质含量22.4g/kg,全氮1.37g/kg,碱解氮123mg/kg,有效磷25.5mg/kg,速效钾198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为氮肥为大颗粒尿素,含量46%,产地山西晋丰;磷肥为过磷酸钙,含量16%,产地为安徽铜陵;钾肥为氯化钾,含量60%,产地俄罗斯。供试水稻品种为烟农5158。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表1),该试验方案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是指:0水平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小区面积30m2(5m×6m),行距20cm,播量187.5kg/hm2,小区间距60cm,区组间距1m,3次重复,试验区外围走道1m,周边种3行保护行。试验肥料磷、钾肥采用一次基施,氮肥采取基础肥75%,小麦拔节期(3月15日)追肥25%,即基施为掺混肥料24-12-12(含氯)750kg/hm2,追肥为尿素127.5kg/hm2,开沟追施。施肥情况见表2。
1.4 试验实施与田间管理 2014年10月16日播種,10月18日下雨,10月24日出苗,12月15日浇水。2015年3月10日进行田间除草,使用药剂为苯磺隆、2钾4氯、井冈霉素。3月13日追施尿素,3月14日浇水。4月30日进行“一喷三防”,使用药剂为吡蚜酮150g/hm2、甲基硫菌灵1 500g/hm2,并配施磷酸二氢钾1 500g/hm2。2015年6月8日收获,每个小区分开收获、记产,当天全部收获完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作物生物学性状分析 从田间观察结果看,因土壤基础养分较高,越冬前小麦幼苗长势差异较小,包括处理1在内,麦苗长势都比较正常。到了拔节期以后,N0表现明显缺肥,植株矮小、叶色淡、成穗少。P、K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没有N表现的明显。经综合分析: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使植株增高、穗长显著增加,同时穗数、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虽然施磷、钾量的增加也可致使穗数、穗粒数增加,但不明显;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依次为N>P>K。试验结果显示:肥料效应曲线中已出现的边际效应为零,继续增加施用量增产幅度变小,效益下降。
2.2 产量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处理5产量最高,空白产量最低,处理8配方较合理。缺氮(处理2)、缺磷(处理4)、缺钾(处理8)三者对产量的影响,缺磷最大,缺氮次之,缺钾影响最小。
2.3 肥料效应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如下:
y=287.270+(17.624N)+(9.248P)+(33.781K)+(0.062N2)
+(-1.619P2)+(0.062K2)+(-0.381NP)+(-3.039NK)+(1.079PK)
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得到的最大产量为7 690.2kg/hm2,最佳产量为7 655.1kg/hm2。小麦按当季市场价2.12元/kg,肥料按购肥时价格纯N3.8元/kg,纯P2O5 5.0元/kg,纯K2O 4.3元/kg计算,最大和最佳产量的施肥量见4。
2.4 经济效益分析 各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表见表5,各种肥料价格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投入=肥料数量×单价,产出=产量×单价,纯收益=产出-投入,投入产出比=纯收益/投入。从表5可以发现,纯收益最高的是处理5,最低的是处理1.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处理2,最低的是处理11,因此处理3的配方是最合理的。
3 结论
(1)试验中,基础产量为290.89kg/hm2,处理6的产量为517.77kg/hm2。从试验结果分析得到,因土壤基础养分较高,在当地小麦生产过程中,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施用增产和增收效果明显优于磷、钾配合施用和单一肥料施用;三要素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株高、穗长、穗数和穗粒数,增产效应依次为P>N>K。
(2)纯收益最高的是处理5,最低的是处理1。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处理2,最低的是处理11。
(3)通过“3414”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y=287.270+(17.624N)+(9.248P)+(33.781K)+(0.062N2)+(-1.619P2)+(0.062K2)+(-0.381NP)+(-3.039NK)+(1.079PK),理论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平均为N 173.6kg/hm2,P2O5 38.3kg/hm2,K2O 80.4kg/hm2,最佳产量510.34kg/hm2。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N、P、K建议推荐量为:
N 225~240kg/hm2,P2O5 75~90kg/hm2,K2O 90~105kg/hm2。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