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类似36×54 13×36=(54 36)×13、25×(40×8)=25×40 25×8这样的问题。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形式的记忆而忽视意义的理解造成的。对此,经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笔者认为,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感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解决实际问题,感知规律
【片段一】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学校就要开运动会了,张老师打算给运动员们买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信息:夹克衫65元,裤子45元,短袖衫32元,短裤28元,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花多少钱?
师:请大家列综合算式并解答。
生(汇报):① (65 45)×5② 65×5 45×5。
【反思】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直接提供两种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并发现相等,然后再总结出规律。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脱离实际意义,只关注算式的外在形式。
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前,已经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多次接触过本规律,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片段一中,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挖掘与乘法分配律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设计了给运动员买夹克衫和裤子的情境,让学生用非常熟悉的两种方法来解决,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产生亲切感,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为规律的发现和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联系实际问题,认识规律
【片段二】
师:能说说第一种算法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先算一套衣服的钱,再算5套衣服的钱。
师(课件演示):这个同学的想法是把一件夹克衫和一条裤子先搭配成一套,有这样的5套,所以把65和45先加起来,再乘5,就可以求出总价。
师:再看第二种算法,你是怎样想的?
生:……
师:这位同学是把夹克衫和裤子分开来算,先算5件夹克衫的钱,再算5条裤子的钱,然后合起来。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但结果都一样,所以这两道算式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师:“买3件短袖衫和3条短裤一共要付多少元?”你会算吗?
生:……
【反思】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释两种解题方法的意义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做不到与乘法分配律很好地结合,致使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
如何让学生对两种方法意义的阐述有利于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呢?片段二中,教师在让学生充分阐述算式意义的同时,注重加强其与乘法分配律的联系:一种想法是把一件夹克衫和一条裤子先搭配成一套,突出一个“配”;另一种方法是把夹克衫和裤子
一、 解决实际问题,感知规律
【片段一】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学校就要开运动会了,张老师打算给运动员们买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信息:夹克衫65元,裤子45元,短袖衫32元,短裤28元,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花多少钱?
师:请大家列综合算式并解答。
生(汇报):① (65 45)×5② 65×5 45×5。
【反思】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直接提供两种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并发现相等,然后再总结出规律。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脱离实际意义,只关注算式的外在形式。
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前,已经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多次接触过本规律,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片段一中,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挖掘与乘法分配律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设计了给运动员买夹克衫和裤子的情境,让学生用非常熟悉的两种方法来解决,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产生亲切感,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为规律的发现和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联系实际问题,认识规律
【片段二】
师:能说说第一种算法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先算一套衣服的钱,再算5套衣服的钱。
师(课件演示):这个同学的想法是把一件夹克衫和一条裤子先搭配成一套,有这样的5套,所以把65和45先加起来,再乘5,就可以求出总价。
师:再看第二种算法,你是怎样想的?
生:……
师:这位同学是把夹克衫和裤子分开来算,先算5件夹克衫的钱,再算5条裤子的钱,然后合起来。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但结果都一样,所以这两道算式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师:“买3件短袖衫和3条短裤一共要付多少元?”你会算吗?
生:……
【反思】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释两种解题方法的意义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做不到与乘法分配律很好地结合,致使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
如何让学生对两种方法意义的阐述有利于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呢?片段二中,教师在让学生充分阐述算式意义的同时,注重加强其与乘法分配律的联系:一种想法是把一件夹克衫和一条裤子先搭配成一套,突出一个“配”;另一种方法是把夹克衫和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