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拒证权之探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r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亲属拒证权是当前我国诉讼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将从亲属拒证权的发展情况、根源入手,对其法律价值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在构建该制度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人权;亲属;拒证权
  维护伦理还是捍卫法律,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所激烈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法律界所要面对的一个难点。如只维护伦理,可能会违背法律;如仅捍卫法律,也可能亵渎了伦理。所谓亲属拒证权,是指法律规定如有人违法犯罪,其亲属在法律上依法可豁免告发、作证的义务;不检举不作证不构成违法犯罪,可被免予处罚;积极地一定程度上还有互相保护的权利。
  一、设立亲属拒证权的法律价值分析
  (一)符合人权保护发展潮流,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
  血缘关系是人类间最为牢固的一种带生物性的社会关系。这种无可摆脱的心理动力习惯,使人类之爱首先必然体现为亲属之爱、血缘之爱。经历过文革的人,回想一下那时夫妻互相揭发、父子互相批判的场面,那种家庭变成地狱的场景,多么令人不寒而栗。因为强制亲属之间互相告发,不但违背人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以伦理亲情维系的家庭关系网络遭到破坏,而家庭关系网络一旦破坏,也就意味着以家庭为基础的国家关系网络最终也被破坏。美国著名证据学专家华尔兹教授说过:“社会期望通过保守秘密来促进某种关系,社会极度重视某种关系,宁愿为捍卫保守秘密的性质,甚至不惜失去与案件结局关系重大的情报。”[1]法律对价值的选择过程说到底就是人类理性对利益的权衡过程,牺牲较小的、个别的利益乃是为了促使更重大的、基本的利益。
  在诸多的证据种类中,证人证言又被称为“证据之王”,因为它能以直接或间接感知涉案事情过程的当事人的描述和回忆再现事情的全部或部分,是司法机关查证涉案事实的最有力证据。所以,古今中外的司法机关莫不重视证人证言,尤其是在刑事诉讼中,从而导致刑讯逼供屡禁不止,而重口供、轻调查的思想也至今不绝,“亲亲相隐”原则的缺失,导致难以取证现象比比皆是。
  (二)符合诉讼经济效益原则,节约司法资源
  公平、效益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针对司法资源有限这一情况,怎样将有限的资源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司法效果是立法者孜孜以求的。有学者对其进行了引例求证:假如父亲犯罪,儿子知道其犯罪情节,司法机关要求儿子提供相关证据,儿子被迫提供了证据,且父亲也受到了制裁,其成本如下:(1)父亲受到的惩罚;(2)父亲的精神痛苦,对儿子的怨恨、仇恨;(3)儿子对父亲的深深忏悔及良心谴责所带来的精神痛苦;(4)父子关系处于尴尬状态,他们将难以共同生活;(5)基于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特殊关系,儿子的许多证言及提供的其他证据将不被采用导致的劳动浪费;(6)司法机关为辨别儿子证据的真伪而发生的调查鉴别费用(该费用因父子关系而将大大增加)。[2]以上成本将大大高于惩罚犯罪所得收益。显然在亲属拒证权制度下,上述开支都是可以避免的,并且,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而言,都是有益无害的。
  有的学者就“证人与当事人的亲友关系是否影响其证言的可靠性”这一问题向法官作过调查,认为“有的情况下会影响”的占67%;认为“肯定会影响的”占31%;认为不会影响的仅占2%。表明绝大部分法官认为证人与案件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会影响证言的证明力。[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法官认为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但是司法机关在进行对有关证人的传唤时所要完成的一系列程序却是不可少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司法资源都是在无形之中被浪费了。若是设立了亲属拒证权,那么这一部分的证人就可以免于作证义务,有限的司法资源也可以得到更优化的配置。
  (三)符合证据制度的科学规律,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任何证据之生命力就在于其证明力,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能力,而证据证明力的关键在于证据的可靠性。从证人证言这一类证据来看,当然是与案件毫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提供的证言可信度最高。相反,如果证人与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关系或存在利益冲突的时候,即使基于法律的规定提供了证言,其真实程度也会令人怀疑。而今,刑事诉讼的庭审方式要求当庭举证、质证、认证,证人出庭作证是控辩式庭审方式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如果证人不出庭作证,新的庭审方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然而现今的司法审判中,证人出庭率普遍过低,法律必须进行完善。证人如果不出庭作证,可强制其履行,事后再对证人因作证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做出补偿。但如果将特定身份的人也列入强制的范围之列,势必使无辜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等陷入两难的境地:要么违法作证,要么违心作证,而这都有悖于法律的文明进步和人道主义精神,给证人出庭制度蒙上一层阴影。因此,在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同时,法律应规定某一范围的证人可免除作证的义务就成为必然。
  二、我国亲属拒证权制度的构建
  (一)亲属范围的界定
  关于限定亲属拒证权的范围,由于我国当前的家庭已经脱离了传统社会的大家庭模式,近亲属的范围基本上以父母,兄弟姊妹为限,故将“近亲属”限定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根据中国人的伦理观念,这个范围是大多数人比较容易接受的。
  (二)亲属拒证权的使用规则
  1、实体法方面
  实体法上,笔者认为在我国亲属拒证权立法时可以考虑才用概括式立法,既通过限制容隐权的行使来规定容隐行为的范围,法律没有做出限制的其他一切行为可以容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国家安全或国家重大利益时不得拒绝作证。在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形式案件中或国家处于紧急状态维护社会利益时,拒证权应让位于国家利益。
  (2)亲属之间的伤害犯罪不得容隐。亲属拒证权设立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保护特定的亲情关系,维系家庭的和谐稳定和尊重人们保护亲属的心理本性。同时,设立拒证权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但如果对亲属实施了犯罪,就说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行为已经严重的背离了亲情,背离了人性,对于这种行为法律必须予以严惩,其他近亲属不能享有拒证权,否则就违背了立法的本意。   (3)容隐行为只能限于消极的不作为,积极的作为行为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互为亲属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的行为应视为不作为,而“帮助其逃匿或作假证明包庇”则属作为,应负刑事责任。即亲属之间可以不互证有罪,但如果提供虚假证据证明其无罪的,则应承担刑事责任。
  2、程序法方面
  一部良好的法律如果没有一个公正的程序做保障,那么其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保障亲属拒证权的实现,我构想了以下程序。
  (1)主张拒证权的诉讼阶段。证人履行作证义务的时间无疑是在侦查和审判阶段,因此,证人必须在这两个阶段主张自己的拒证权。
  (2)告知程序。新的规定被大众接受肯定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如果证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权利那么这个规定等于一纸空文。所以在侦查阶段,司法机关的调查人员应当告知亲属证人有行使拒证权的权利,在审判阶段,法庭也应当告知亲属证人有权行使拒证权,这样来确保亲属证人知道自己享有的权利。
  (3)救济程序。“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法律在设立亲属拒证权的同时,应当设立相应的救济途径,保证证人在此项权利没有依法实现或受到侵犯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己的权利:①申请复议:当申请人不服司法机关作出的不享有拒证权的决定时,可向作出该决定的司法机关申请复议一次;②控告权:如果司法机关否决公民拒证权的程序明显违法,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了证人的拒证权,证人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控告。③上诉、申诉权:如果证人请求拒证权被司法机关驳回,申请复议后再次被驳回而被强制作证时,案件被告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或者进行申诉,以证人享有亲属拒证权为由要求法院排除非法证据,达到保护亲属拒证权的目的。
  司法机关向犯罪嫌疑人的亲属调查取证时应当符合以上程序,否则即为非法证据,不得作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依据。
  三、结语
  从法律空白到填补这一空白,必须有一个渐进的高速适应过程,规定亲属拒证权制度要尽量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因此,对亲属拒证权人的范围、拒证涉及的犯罪种类的范围、拒证行为的具体内容等都应当由法律明确列出。诉讼过程追求的目标是多元化的。通过诉讼不但要查明真相,惩罚犯罪,解决纠纷,在诉讼的过程中也要保护人权,保护社会伦理、公共利益、证人权益以及国家稳定。正是基于对社会关系的宏观考虑,因此,在诉讼过程中设立亲属拒证权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1]乔思·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
  [2]汪启和、游俊峰:《我可以不证明我的亲属有罪吗》,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0页。
  [3]何家弘:《证据法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第482—483页。
  (作者通讯地址: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检察院,浙江 天台 317200)
其他文献
摘要:禁止令是为完善缓刑、管制罪犯的监管措施,预防再犯罪的发生而创设的一项新的制度,具体而言对判处缓刑、管制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况适用禁止令,即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作为法院作出裁判时的一项新的内容,我们面临着如何合理适用禁止令,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项新的内容,我们面临着如何有效的执行禁止令,本文旨在通过对于禁止令这项制度本身的分析,结合相关法律规
期刊
案情:  犯罪嫌疑人何某因被人逼债,所以想租一辆车,然后把租来的车拿到寄卖行典当,所得的钱再拿去还债。2011年3月某一天,何某从被害人刘某处租来一辆银白色海马轿车,几天后便将租来的车以2.2万的价格抵押在某寄卖行。过了几天,车主刘某要求何某还车,何某又从被害人阳某处租来一辆黑色海马轿车,并将该车开至寄卖行将前面的轿车赎回,还给刘某。因何某无力赎回阳某的轿车案发。经价格认证中心鉴定,该黑色海马轿车
期刊
摘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严禁刑讯逼供的基础上,增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还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标准。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实现了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同时也给自侦案件审讯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切入点,从审讯前的准备、审讯技巧和审讯语言这三个方面着手,结合自身办案经验谈谈对自侦案件审讯工作的几点心得。  关键词:审讯;语言;技巧  一
期刊
对于单位人员与非单位人员相勾结的涉嫌职务犯罪的定罪问题,是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均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因此需要加以探讨。  本问题所指的,实际上就是通常说的内外勾结的共同犯罪问题。在理论上,对于这种共同犯罪形态的定罪,存在主犯决定说、分别定罪说、实行犯决定说、特殊身份说、职务利用说等等主张。其中的主犯决定说,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曾于1985年7月18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当前办理经济案件中具
期刊
摘要:当前,舆论监督在遏制司法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若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舆论又可能左右司法机关的审判,对司法公正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发挥其积极作用,平衡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舆论监督;司法公正;平衡  近年来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间的关系备受人们关注,“许霆案”与“平顶山天价逃费案”等一系列案件由于媒体的介入及大肆报道,最终导
期刊
摘要: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充分赋予了律师阅卷权,其一方面在保障律师辩护权和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也给检察机关做好律师阅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接待律师阅卷的工作提出若干看法。  关键词:新刑诉法;接待律师;阅卷;风险  新刑诉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突破了现行刑诉法的规定,更充分地赋予了律师阅卷权。在律师参与刑事
期刊
案情摘要:程某、曾某欲设立居雅橱柜有限公司,于2010年5月5日在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但一直未办理公司设立登记。其后,程某、曾某又设立一加工厂生产橱柜,7月16日,程某、曾某聘请胡某某为执行厂长负责生产以及日常管理,7月26日,胡某某以工厂主名义联系不知情的第三人林某,由林某将加工厂内价值3万余元的设备运走,胡某某得款1万元。  分歧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胡某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期刊
摘 要:亲属、家庭是人类感情的皈依和社会关系的基础,对亲属犯罪行为的隐匿是人的本性使然。孔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但当代中国过多地强调“大义灭亲”的法律思想,亲属间对于犯罪行为要相互揭发、作证等规定触击着人的道德底线和人伦常理,使亲属们在“情”与“法”之间难以取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规定了“近亲属出庭作证豁免权”,这再次将“亲亲相隐”这一儒家传统法治思想引入法学界
期刊
摘要:“三打两建”活动开展以来,笔者所在院加强和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打击力度,取得一定成绩,同时也发现了新的问题,即制售侵犯知识产权产品的产业链有向国外延伸的态势。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院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情况,从制售侵犯知识产权产品的产业链向国外延伸的特点和打击中存在的问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打击对策,以期有助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关键词:知识
期刊
摘 要:民事诉讼费用是当事人在进行民事诉讼活动时,依法所应交纳和支付的各种费用。我国的民事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和其他费用等三类。由于现行的民事诉讼收费制度在收费范围、收费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严重阻碍了诉讼效益的实现。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收费制度应尽快进行改革。本文简要介绍了英国近两年内的民事诉讼费用收费改革情况,以冀对我国的民事诉讼收费有所启示。  关键词:诉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