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机能实验学教学特点的分析,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 键 词] 机能实验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174-01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融汇在一起,用实验方法手段观察、探讨在正常状态下、疾病状态下、药物作用状态下的机体功能活动以及变化规律的实验课程。机能实验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理论知识的能力、实验动手和观察的能力、综合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1]。
机能实验学的实验教学对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师资力量要求较高,涉及的学科课程、实验内容和动物种类较多,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课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后如何增强学生的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本文就这三个“如何”谈一些体会。
一、课前学生预习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流程
正确的课前预习是课堂顺利完成实验的保证。预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了解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重点、难点。(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包含生理、病生、药理三门理论课程,需要着重理解和记忆。(3)实验流程大体记忆,观察指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图。(4)根据已掌握的理论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如,“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实验预习,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不同给药途径给,不同个体出现了同样的药物效应,但强度不一样。重点是对实验动物实行灌胃法给药、皮下注射给药和腹腔注射给药的基本方法;正确理解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剂量或不同剂量所引起药理作用量和质的差异。难点是小鼠灌胃法给药。涉及药理学知识点的是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尼可刹米的药理作用。实验流程是三种给药方式,记录惊厥潜伏期。预测实验结果:灌胃给药,惊厥潜伏期长;皮下给药,潜伏期较长;腹腔给药,潜伏期最短。
二、課堂指导学生操作,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培养精准动手能力
实验课堂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确保实验数据及结果真实有效。
1.操作讲解要详细,每一步细节到位,重点要突出。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教师正确示教。如,“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课堂中,小鼠的灌胃方法是操作前,将胃管接在注射器上,大致测试一下从口腔至胃(最后一根肋骨后缘)的长度,以估计胃管插入深度。成年动物插管深度一般是:小鼠3cm。
操作时,动物取直立或平卧体位,固定动物头部,强迫张口,胃管压在舌根部顺上腭缓缓插入至所需深度。插管时注意动物的反应,若动物反应剧烈,应拔出胃管,检查食管是否有损伤,并重新操作。插管完成后应注意检查胃管是否准确插入食管内,以防将药物注入气管。
2.BL-420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贯穿整个机能实验学,无论是记录血压、呼吸波,还是监测心电图、神经放电波形图,都要熟练掌握,图形数据如何标记、如何剪辑、如何保存等。
3.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如16个同学的实验小班,分成4组,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实验前进行分工,以每次实验课轮流操作的原则,人人都有动手机会,人人都会动手为目的,男女生合理搭配。
4.实验结束,养成良好的拆台及清理、打扫的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素养。
三、课后学生分组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机理,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报告实验结果。可以采用图例形式,也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进行报告。如实验失败的小组,没有实验数据,则要分析失败原因。根据学生报告的实验结果,老师逐一分析实验机理。如,“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给药途经,即灌胃给药、皮下给药、腹腔给药。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差异。我们的实验观察指标是惊厥潜伏期,即给药之后到惊厥出现的这段时间。由于给药途径不同,会造成吸收速率上的差异,也就是出现了同样的药物效应,但强度不一样。由于肝脏首关效应,灌胃给药后,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惊厥潜伏期长。由于皮下血管少,血流量不大,皮下给药时药物经皮下毛细血管网吸收入血,潜伏期较长。肠系膜静脉系统吸收入血且血流量较大,腹腔给药时,药物吸收最快而潜伏期最短。最后,可布置思考题,拓展临床思维能力[2],加深对药理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如,直肠给药是否会有首关消除作用。
总之,我们将不断探索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方法,注重于:基础知识的夯实,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内容的融合,学生整体观、系统观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和网络平台的适度应用,由经典验证性向探索研究性的转换过渡。
参考文献:
[1]郭志英,任启伟,朱凡河.医学机能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7):609-610.
[2]郑梅,陈嵘,杨榆青,等.在生理学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5(2):171-172.
[关 键 词] 机能实验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174-01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融汇在一起,用实验方法手段观察、探讨在正常状态下、疾病状态下、药物作用状态下的机体功能活动以及变化规律的实验课程。机能实验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理论知识的能力、实验动手和观察的能力、综合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1]。
机能实验学的实验教学对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师资力量要求较高,涉及的学科课程、实验内容和动物种类较多,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课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后如何增强学生的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本文就这三个“如何”谈一些体会。
一、课前学生预习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流程
正确的课前预习是课堂顺利完成实验的保证。预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了解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重点、难点。(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包含生理、病生、药理三门理论课程,需要着重理解和记忆。(3)实验流程大体记忆,观察指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图。(4)根据已掌握的理论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如,“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实验预习,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不同给药途径给,不同个体出现了同样的药物效应,但强度不一样。重点是对实验动物实行灌胃法给药、皮下注射给药和腹腔注射给药的基本方法;正确理解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剂量或不同剂量所引起药理作用量和质的差异。难点是小鼠灌胃法给药。涉及药理学知识点的是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尼可刹米的药理作用。实验流程是三种给药方式,记录惊厥潜伏期。预测实验结果:灌胃给药,惊厥潜伏期长;皮下给药,潜伏期较长;腹腔给药,潜伏期最短。
二、課堂指导学生操作,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培养精准动手能力
实验课堂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确保实验数据及结果真实有效。
1.操作讲解要详细,每一步细节到位,重点要突出。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教师正确示教。如,“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课堂中,小鼠的灌胃方法是操作前,将胃管接在注射器上,大致测试一下从口腔至胃(最后一根肋骨后缘)的长度,以估计胃管插入深度。成年动物插管深度一般是:小鼠3cm。
操作时,动物取直立或平卧体位,固定动物头部,强迫张口,胃管压在舌根部顺上腭缓缓插入至所需深度。插管时注意动物的反应,若动物反应剧烈,应拔出胃管,检查食管是否有损伤,并重新操作。插管完成后应注意检查胃管是否准确插入食管内,以防将药物注入气管。
2.BL-420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贯穿整个机能实验学,无论是记录血压、呼吸波,还是监测心电图、神经放电波形图,都要熟练掌握,图形数据如何标记、如何剪辑、如何保存等。
3.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如16个同学的实验小班,分成4组,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实验前进行分工,以每次实验课轮流操作的原则,人人都有动手机会,人人都会动手为目的,男女生合理搭配。
4.实验结束,养成良好的拆台及清理、打扫的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素养。
三、课后学生分组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机理,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报告实验结果。可以采用图例形式,也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进行报告。如实验失败的小组,没有实验数据,则要分析失败原因。根据学生报告的实验结果,老师逐一分析实验机理。如,“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给药途经,即灌胃给药、皮下给药、腹腔给药。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差异。我们的实验观察指标是惊厥潜伏期,即给药之后到惊厥出现的这段时间。由于给药途径不同,会造成吸收速率上的差异,也就是出现了同样的药物效应,但强度不一样。由于肝脏首关效应,灌胃给药后,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惊厥潜伏期长。由于皮下血管少,血流量不大,皮下给药时药物经皮下毛细血管网吸收入血,潜伏期较长。肠系膜静脉系统吸收入血且血流量较大,腹腔给药时,药物吸收最快而潜伏期最短。最后,可布置思考题,拓展临床思维能力[2],加深对药理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如,直肠给药是否会有首关消除作用。
总之,我们将不断探索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方法,注重于:基础知识的夯实,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内容的融合,学生整体观、系统观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和网络平台的适度应用,由经典验证性向探索研究性的转换过渡。
参考文献:
[1]郭志英,任启伟,朱凡河.医学机能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7):609-610.
[2]郑梅,陈嵘,杨榆青,等.在生理学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5(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