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高职院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道校门,是形成终身价值观的关键期。高等数学基础理论和数学思维具有贯穿学生终身发展、引领学生学会实践创新、培育科学精神的重大意义,同时与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不谋而合。因此,正视高职高等数学的供给质量,站在核心素养提升的角度,提高数学课程产品质量,改进供给方式,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着力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职数学 供给侧改革
课 题:本文系基础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等数学课程设计与信息化教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18R W02)研究成果。
一、核心素养提升与需求侧结构的辩证关系
1.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内涵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化,是国家宏观层面对学生的希冀,是社会中观层面的需求,是学校和师生微观层面的宗旨,是抽象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核心素养要求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三大维度,具体辐射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成为国家和社会评价学校的准绳,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同时内化为教育教学实践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已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方式,因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同时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说来,作为新时代的电商人,应该具备以下几种核心素质:市场分析、经营决策、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营管理能力,高度的热情度和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2.社会需求侧对学生的希冀
(1)宏观层面——国际战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同样要坚持适应社会需求,从供给侧方面出发,实现经济社会同步迈进。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 ”模式下的经济体制创新改革,探索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新模式,并在政策上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将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需要有更多的电子商务系统运行与维护方面、服务网络市场方面的人才来助力电商产业的前进。
(2)中观层面——企业需求。数据显示,“有强烈责任心、科学工作、勇于探索、坚忍不拔、良好的人际沟通”是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相较于道德品质和个人精神,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显得不那么重要。因此在高职学习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勤于反思、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具备科学精神,实现自主承担和社会参与观念。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理工类课程,应该在教授中注重学生严谨学风的养成,注重学习方法的培育,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工作人员,并非是高学历、高智商,而是能够立足本职岗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具备电子商务信息检索、系统运行维护、制订电商应用计划并能实践的能力。
(3)微观层面——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世界著名的坦普尔大学建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哲理就是,人的内心蕴藏着钻石和宝藏,而这宝藏就是潜力和能力。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人才成为第一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在高度挑战性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教育光环下个人终身发展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新业态。而这也使得纯知识掌握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性很强的学科,能让学生获得求知能力、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学生的优势就在于技能技术。所以,高职学生的诉求就是能够掌握技术,练就一身实践本领,求职时,拥有与高学历学生竞争的优势。
二、当前高职数学供给侧现状
高职数学供给侧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和载体三大要素。其中,主体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老师,客体是高职院校学习高数的学生,载体是指课程产品和教学服务。
教师是供给侧的关键,是“人才”这一特殊产品的生产者和制造者。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决定着“人才产品”的质量,决定着课程产品和教学服务质量的优劣。据调查,高职数学教师大部分是研究生以上学历,都是毕业后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教授过程中只注重于数学理论的介绍和推导计算,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潜力挖掘不够。根据高职学生发展与就业岗位需求来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理念只是存在于意识层面的接受,并没有付诸实践。
归根结底,学生才是真正的“供给侧产品”。现在高职学生大多是98后,甚至是00后,是教师教授知识的直接接受者。雖然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但是灵活性较强,动手能力强,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强。所以高深的知识推导并不适合他们,而在核心素养所提倡的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方面,学生的潜力却大有可为。
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课程产品和教学服务成为学生成才的关键路径。趣味性的、实践性的课程内容必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性和开放拓展性的任务驱动问题,也必然带动学生积极探索,对接就业岗位和社会需求的内涵式教材也必然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尽管引入了实践课程,但是相对来说,学生所学到知识,依然是书本上的理论,教师依然按照是“教课本”,没有实现“按课本教”。更何况,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泓永远流动的活水,一直在发展,一直在革新。而校企合作,也并没有切入到实质。企业老师没有完全融入学校氛围,对企业文化、经营等知识尚有保留,泛泛而谈。学生没有被带入到真正的企业环境中,学习企业文化,领略企业生活,体会企业工作,学习企业知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职数学 供给侧改革
课 题:本文系基础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等数学课程设计与信息化教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18R W02)研究成果。
一、核心素养提升与需求侧结构的辩证关系
1.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内涵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化,是国家宏观层面对学生的希冀,是社会中观层面的需求,是学校和师生微观层面的宗旨,是抽象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核心素养要求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三大维度,具体辐射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成为国家和社会评价学校的准绳,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同时内化为教育教学实践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已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方式,因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同时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说来,作为新时代的电商人,应该具备以下几种核心素质:市场分析、经营决策、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营管理能力,高度的热情度和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2.社会需求侧对学生的希冀
(1)宏观层面——国际战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同样要坚持适应社会需求,从供给侧方面出发,实现经济社会同步迈进。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 ”模式下的经济体制创新改革,探索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新模式,并在政策上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将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需要有更多的电子商务系统运行与维护方面、服务网络市场方面的人才来助力电商产业的前进。
(2)中观层面——企业需求。数据显示,“有强烈责任心、科学工作、勇于探索、坚忍不拔、良好的人际沟通”是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相较于道德品质和个人精神,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显得不那么重要。因此在高职学习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勤于反思、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具备科学精神,实现自主承担和社会参与观念。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理工类课程,应该在教授中注重学生严谨学风的养成,注重学习方法的培育,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工作人员,并非是高学历、高智商,而是能够立足本职岗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具备电子商务信息检索、系统运行维护、制订电商应用计划并能实践的能力。
(3)微观层面——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世界著名的坦普尔大学建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哲理就是,人的内心蕴藏着钻石和宝藏,而这宝藏就是潜力和能力。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人才成为第一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在高度挑战性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教育光环下个人终身发展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新业态。而这也使得纯知识掌握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性很强的学科,能让学生获得求知能力、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学生的优势就在于技能技术。所以,高职学生的诉求就是能够掌握技术,练就一身实践本领,求职时,拥有与高学历学生竞争的优势。
二、当前高职数学供给侧现状
高职数学供给侧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和载体三大要素。其中,主体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老师,客体是高职院校学习高数的学生,载体是指课程产品和教学服务。
教师是供给侧的关键,是“人才”这一特殊产品的生产者和制造者。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决定着“人才产品”的质量,决定着课程产品和教学服务质量的优劣。据调查,高职数学教师大部分是研究生以上学历,都是毕业后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教授过程中只注重于数学理论的介绍和推导计算,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潜力挖掘不够。根据高职学生发展与就业岗位需求来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理念只是存在于意识层面的接受,并没有付诸实践。
归根结底,学生才是真正的“供给侧产品”。现在高职学生大多是98后,甚至是00后,是教师教授知识的直接接受者。雖然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但是灵活性较强,动手能力强,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强。所以高深的知识推导并不适合他们,而在核心素养所提倡的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方面,学生的潜力却大有可为。
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课程产品和教学服务成为学生成才的关键路径。趣味性的、实践性的课程内容必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性和开放拓展性的任务驱动问题,也必然带动学生积极探索,对接就业岗位和社会需求的内涵式教材也必然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尽管引入了实践课程,但是相对来说,学生所学到知识,依然是书本上的理论,教师依然按照是“教课本”,没有实现“按课本教”。更何况,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泓永远流动的活水,一直在发展,一直在革新。而校企合作,也并没有切入到实质。企业老师没有完全融入学校氛围,对企业文化、经营等知识尚有保留,泛泛而谈。学生没有被带入到真正的企业环境中,学习企业文化,领略企业生活,体会企业工作,学习企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