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赧的雪(五首)

来源 :江南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弓赋
  它绷紧命运的弦,一个弧度里
  难以掩藏的隐喻。它深知流矢的禀性
  也擅长引而不发,将危险
  摁在不起眼的地方。最重要的
  它有着好韧性,深谙屈膝与弹射的哲学
  就这样,它拥有一副良弓的模样。
  就像它的主人,那个身经百战
  却不善表达、沉静如水的闷雷。
  从表面看,它有一副好脾气
  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共同构成
  它的形体,它懂得以柔克刚到
  以柔铸刚的技艺,当箭镞在它催促之下
  破空而出,它呈现出狰狞的一面——
  柘木。牛角。牛筋。鹿胶。丝线。
  还有上好的土漆。一张良弓呼之欲出
  而成为十八般兵器的发端。
  它曾射落九个太阳,也具裂石的神勇
  更有射戟解围的蕴藉,亦挟弯弓
  射大雕的豪情。它缓缓弯曲
  仿佛膨胀的愤怒,填充,聚集
  类似于满月的形状。如果
  外力足够大,愤怒足够多,它也有
  折断的时候——一张良弓
  要因为折断,才完成它一生的谢幕。
  大海折叠成一本蓝色的教科书
  邮轮抛锚在灯塔极目也难以看见的
  海岸,空气浸满了海腥味。
  船长返回他的办公室兼卧室
  用铅笔在泛黄的航海图上,标注
  下一个港口的美食。一条飞鱼
  落在甲板上奋力起舞。
  水手们无所事事,数着胸毛
  和时间经过的分秒。夕阳挂在
  桅杆上,像一只煮熟的火鸡。
  晚霞是一片被点燃的森林,仿佛
  发出焚毁的轰响,穿过稀薄的云层
  向海面撒满黄金。有猛虎在密林
  穿行,就在靠近海岸的地方
  它们发出轻微喘息,应和着
  海浪拍岸的节律。有时波浪掀起潮声
  比鼓点还要急,邮轮随之起伏。
  天是蓝的,除了晚霞俘虜的部分
  海用大面积蓝色与天空对抗。
  邮轮是白色的,甲板四周的钢柱
  反射出无数闪耀的光束,但
  白得令人心慌。蓝天和碧海
  犹如一本书的正反两面,折叠起来
  在遥远的地平线处,缝合成
  硕大的书脊。像诗中描述的一样。
  蜡像馆素描
   ——致卡尔维诺
  在一种肃穆的气氛中,他悄悄登场
  占据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凝目沉思。
  我们要绕开他对想象力作出的贡献
  而深入他一生的轨迹——
  他的童年,乡音。以及差点未完成的
  长久的游历。他收藏沙子
  贝壳,火车汽笛的轰鸣。
  是的。我们看到一列火车在铺满油菜花
  略显狭窄的山谷里穿行。
  他把头靠在车窗上。行李架就在头顶
  深铜色的烟斗摆在面前的小几上。
  他陷入一种古老的寂寞——
  目的地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能确认的是,午餐时间已经到来
  炊烟将从屋顶升起——从小站旁
  那一排排低矮的茅屋顶升起。
  他在他复杂的大脑穿行,找到一个
  精致的出口,从通向蜘蛛巢的小径
  闪身出去。他在小站停下
  深入一间乡村小酒馆中午的慵懒里
  回到梦境抵达的异乡。
  他持续到达海滩,河岸,寂静的湖边
  经过沙漠,荒原,古老的教堂。
  一辆马车在路口等他。
  他一次又一次出行,归来,收获
  叙事的天赋和旅行的喜悦。
  现在他停留在蜡像馆不起眼的角落
  我们不知道他离开多久了。
  有人坐在岸边读古书
  他的内心自有和谐的沟渠
  温顺的池塘。微风吹拂杨柳。
  他在自己的夕光下,读一本
  安然的旧书。书里有树叶
  簌簌落下,撞响时间
  发出细微的叮叮之声。他
  就坐在岸边,仿佛在一幅画里
  沉思,柔缓地呼吸
  天和地之间浩大而宽广。
  我在遥远的地方打量他
  捕捉他呼吸间的节律。
  他在想什么呢?桃花开满
  山坡,牛羊归于圈舍。
  尘世喧嚣,物来物往,灰尘
  歇在肩头,风声正悄然过境。
  羞赧的雪
  经过的跋涉比命运稍长。
  雪落下来,一往无前
  只是我们羞于说出
  并刻意忽略和回避细微之物
  所蕴涵的短暂的永恒。
  我们的心坚如磐石,再也不会被击中。
  一场雪是如何静静地覆盖内心?
  他要去探望老头子怀里的钟表
  踩着积雪,穿过寂静的城市
  倾听时间经过,指挥着雪
  一层一层覆盖梦的原野,即是
  我们明明知晓但并不能指认的内心。
  先于万物被唤醒,所有洁白的
  温暖的死亡,都可被期许。
  如果我们能静下来——
  所有动作都是仪式,回廊里的风声
  露珠里藏着的闪电,一粒雪花
  在消失前,所极力闪耀的光芒。
  而我还是羞于说出。雪花飘落下来
  是对一个人的祭祀,还是挽歌?
  我是不是需要打着节拍以示回应?
其他文献
庚子赤水杯中纪历兼怀陈超  1  我和赤水打过照面  云南镇雄的司机师傅  还没学会说普通话  “你是一个心存醉酒愿望的人”  这是你离开尘世时  说的最后一句话  高原上的人影鸟影树影  都在微微晃动  酒是用来呼吸的  湿软的蓝色舌头  一次次碰亮斯人  小小的闪电也在旁敲侧击  2  相爱的人  不需要饮酒  我在一个玻璃酒杯中  豢养一只无形的豹子  轻轻低吼  模仿一个个砍落一地的红色高
期刊
主持人语:   诗人人邻是双栖作家,散文、随笔也相当出色,所以他谈诗论诗,多了一种随笔作家别样的意趣和视角,擅长故事和细节的发现,擅用出新的比喻,并且每每能够直抵要害。这组诗学札记好读、耐读,有清新、纯正之气,娓娓道来,给人返璞归真之感。的确,在当代诗歌诸多成功或失败的探索中,我们的确需要沉静而有效的思考,停下杂沓、局促的步履,像人邻一样问一问:“柔软和热忱,怜惜和敬畏,怜爱与施舍,去了哪儿了呢
期刊
别  加一滴苦泪  加一点盐甚至可以  加进一点地沟油  别让佛灯  太空  太飘渺  别让佛陀太凄清  消散  房东在焚烧青杨叶  晴空  一缕清香  一个青衣的女子很缥缈  一脸西伯利亚的惺忪  顿时,一个斯拉夫的民间故事在四合院  四处弥漫  她看着你  像看一炷烟  又像看她的梦中情人  她的一缕涅瓦河的波光很遥远  她睁着一双紫色的睡眼  她没有帝国户籍  她只有一匹一触成灰的树叶  只
期刊
在楼塔  在楼塔,也即在王勃吟下的  仙岩。隐居是在唤身体里的渊明。  朱雀是先前自由的化身。  桅杆还在为横渡找一个水域。  我来过,还想重新来过  在于诗有一个渡口。当然  也可理解为我们要一个出口。  我曾感叹词的虚无,就像  感叹石板上我们的竹器  ——我们是饮者,或奏笛。  时间因一个声音而明眸——  一个声音可以是越过边界的鹿,  一个声音也是水清木华的田纳西。  “细十番”是大禹的水
期刊
换栅栏  我们给院子换了栅栏  朽坏的铁栅栏被工人们拖走了  放在小推车上  我们觉得一阵高兴  到院子外面去再也不用  绕过整栋楼  新栅栏干净、整洁  有一个可以上锁的小门  我们把小门锁上  我們整天把小门锁上  但我们看看栅栏,又看看小门  心里一阵高兴  工人们也高兴  他们吹着口哨  把旧栅栏换成新栅栏  等江豚  (给傅野、育邦、老李)  我们盯着江心  等待江豚跃出水面  一整天,
期刊
金鞭溪  我听见你的声音——  像是在某个清晨  一个穿蓝色长裙子的少女  斜靠在一扇玻璃窗户后  朗读着的一首诗  在未来  我依然能够听到那种声音  在某个清晨,或者黄昏  潮湿而干净——如同一缕光线  穿过我那已布满青苔的面孔  秋日在西池  云是不可捉摸的事物  一会儿是镶金边的雪山  一会儿是水中的浮萍  不属于我  金黄的稻田种植在  麻灰鸭整日游荡池塘溅起的  一块块  波光之中  
期刊
今夜我以诗歌的名义  和乡下的父親谈情说爱  关上灯  父亲就沉默不语了  内心深处的海  在星光里沸腾  我找不出任何准确的文字  来诉说父亲  今夜我只想以诗歌的名义  和乡下父亲粗线条的谈情说爱  一列驶向春天的火车  喘着结核般的粗气  毫无感情的  摧残着父亲的底线  我该和父亲说什么呢  我又该和父亲说什么呢  我知道  我的诗歌缺少糖分  和父亲的情爱一样  盐味儿十足  土地上  
期刊
主持人语:   诗人、游子、科学家、翻译家……多种身份的叠加使阿九在同辈诗人中显得神秘而卓异,好像他数十年来的生活和写作在多个时空中穿梭、往返。“乡愁”在阿九诗中是显而易见的,它具体到自己出生的江南村庄方便村,也幻化为对“月亮——根据地”的狂想,但更主要的是对母语的眷恋。如他在《故乡》一诗中写到的:“我必须有一个故乡。/是的我必须有!/这是我能喊出的最剽悍的词语,/是我的最强音。”刘翔说得对,“
期刊
半屏山:危崖之钟  半屏山的危崖之上  不知何时,悬挂了一口铜钟。  黝黑、锈结,毫不起眼。  而当有人把它敲响,  群峰肃立,山鸣谷应  万物似乎因此获得了感召。  已是初冬,  钟声响处,林寒涧肃,洪波昂首  草木也有了顺从之美  而我千里迢迢的奔赴,仿佛也来自它的召唤。  在六诏,想起一句佛偈  公元五世纪传入的一豆灯火,五百年后  已化为草木间的露珠,  滋润着万物众生。  你留在《五灯会
期刊
静听落叶的声音  于是有的人把诗歌  写得像一个哺乳的女人  红润的日子里有成群的  蜜蜂围着甜蜜的梦  乳香里带着甜蜜的梦  静听落叶的声音  每一次都会让大地震撼  游弋在大河两岸  随风腾起了不同的色彩  仿若虹霓离开了阳光  看着那些下沉的生命  不祥的手紧握着一个尾巴  诗歌和女人不期而遇  擦肩而过走向各自陌生的地方  星光下偶然地一吻  苦艾酒  我的酒里融進了苦艾  我仿佛置身于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