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熊:传承中药文化 振兴熊记品牌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总结和提炼,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内在精髓,被誉为国粹之一。“弘扬国粹,造福民康”已成为中医药界的共识,而资深业界先驱李震熊先生便是倡导群体中的一份子。
   李震熊先生——诚信老店“李熊记”的创始人及董事长,是其店的金字招牌和最佳代言人。他思维敏捷睿智,言谈亲切务实,有着与中药一样的底蕴与精华,从事人参玉桂中药批发业务长达六十年,见证了香港中药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为推动香港中药业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
  
   勤学苦练修得过硬本领
  
   从河图洛书里所蕴藏的医学奥秘,到神农尝百草;从明代的李时珍到当代名医锺南山,传奇的典故和人物故事生动地诉说着几千年的中医药文明历史。中医药能在历史长河里不断完善,传承至今,播散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里,是其自身价值的最好证明。
   在香港,同样不乏中药的繁荣景象。香港人素有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风俗习惯,英国政府接管香港后,对中医药行业不加干预,因此在港岛、九龙、新界之高楼大厦、街头巷尾,直至屯里乡间处处可见,呈现一片“十步百步移,抬头见中医”的景象,可见中医药在香港的普遍。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文化基础,为李震熊先生走向中药业铺就了道路。
   原本,李震熊先生的爷爷是经营一家越南产玉桂的中药材进口公司,但由于身体欠佳而关闭了店铺。1950年,他与父母从内地来到香港,在父亲的介绍下,前往一家中药材公司学习。这家药店的老板是李震熊先生爷爷以前店里的伙计和老乡,按辈分来说,他是李震熊先生的叔公。
   就这样,李震熊先生一头扎进了浩瀚的中医药材参茸业的海洋里,尽管当时的他只有十五六岁,对中药材一窍不通,但他天资聪颖、踏实好学、手脚勤快,对各种药材抱有好奇好学的心思,愿意帮每个人的忙,什么累活都抢着干。经过刻苦的学习,他已能熟练地精确辨认出多种参茸药材的特性,而使叔公眼前一亮的是,他快速掌握了心算技巧,这使同伴望尘莫及。因此,叔公非常喜欢这个头脑灵活、吃苦耐劳、有上进心的小伙子,并决定把来店工作半年多的李震熊先生带到第一手进口越南玉桂的公司去见识开盘做买手的工作,让他开始学习如何进货,并打算把他培养成参茸玉桂店里的重要角色——买卖手。
   做好一名买卖手,人参玉桂的传统鉴别方法是要必备的能力。眼要准确地观察到每个品种的外形、色泽、表面粗细、断面纹理;手摸体验物品质地轻重、坚实、松软、老嫩、滑涩;鼻子嗅、口尝体会人参玉桂药材的气味,对此,李震熊先生用心地对待每一次外出的机会,在多次采购活动中细心学习,经常向别人请教,独自多加揣摩,摸清其中门道;在各大药材生产基地和药材交易中心不厌其烦地进行对比,寻求最优质、价格最适宜的品种。
   这样的工作陪伴了他很长的一段时间,十年之后,李震熊先生已成为一名非常有实力、成熟的买卖手,既掌握了辨识优质人参名贵药材玉桂的能力,同时对主要的名贵药材采购熟稔于心,与各地的药材商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而在这时,叔公已去世,胸怀大志的李震熊先生,便开始计划着开办自己的人参及越南玉桂批发生意。
  
   诚信经营一身药香飘四海
  
   这时的李震熊先生,已从当年的小伙子成长为一名办事沉稳老道、有魄力的年轻人。凭藉着自己的力量,他无畏地掌舵前进,于1960年创办了香港李熊记有限公司,经营世界各地的人参及越南玉桂等名贵中药材业务。
   香港,是世界上出产中药的主要集散地及国际贸易中心,亦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在经营当中,李震熊先生慢慢地摸索到最适合的发展方向:藉着香港这个良好的平台,专门做贵重的长白山野生人参及越南药材转口及批发等业务。五十多年来,李震熊先生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宽厚有礼,在香港及海外拥有一大群忠实的老顾客,许多顾客直接打电话,传真,电邮要求订货,使李熊记得到了稳健地发展。
   当谈及经营之道时,李震熊先生的回答言简意赅,“首先,一定要为顾客提供世界各地出产的天然、优质的名贵中药,品种保证货真价实;其次,提供公道的价格,薄利多销,共创双赢;第三,对同行友善诚信,团结互助,互利互惠,共同成长。”正因为他一直坚持诚信经营、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使李熊记不仅与同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成为了香港市民耳熟能详的诚信品牌店。
   李震熊先生还是一名基督教徒,时时谦虚谨慎,对待员工时从不摆老板的架子,一切以人为本,不恪守死板教条,“对员工好,员工自然也会对公司忠诚。”他相信每一个人拥有着自己最诚挚的一面,而且每一家公司只有把全部的力量聚集在一起,才能够更快速地向前发展。“从业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公司每一天都在发展,我很满意自己的事业。”言语中不难看出,他对手下员工有很高的满意度,对自己公司充满着自豪感。
   几十年来在药行里的磨练和积累,只需一闻一看一摸,李震熊先生便能够辨别所经营的名贵中药材的真假,几十年来所建立起的渠道,也使他常常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上等药材。因此,从放心和安心的原则出发,香港许多大药材公司为保证其公司的信誉,都愿意出一些中介费用,拜托李震熊先生帮助采购贵重药材。
   然而,“李熊记”所提供的优质天然产品,却一度受到了顾客的质疑,然而就是这件事,却从侧面说明李熊记产品质量的上乘,远远超乎顾客的意料之外。
   有一次,一位消费者从香港一家最大规模老字号,以专卖正药出名的药材连锁店,购买了一些上等优质枸杞皇,这些枸杞皇表面呈暗红色且特别大粒好肉,当他把枸杞皇放入水中浸泡十五分钟以后,该消费者发现:枸杞皇已膨胀成珍珠葡萄颗大小,颜色非常鲜红,与浸泡前的暗红色完全两异,更使人疑惑的是,水的底部还有一些鲜红色沉淀物,于是,他把枸杞皇拿到了那家香港大连锁店的药材公司询问原因,可能由于当时服务员与顾客解释得不甚清楚,使顾客疑心重重。而当顾客联想到近来市场上出现的苏丹红事件,二话没说就把枸杞皇送到香港食环署进行投诉,而这些枸杞皇正是由李熊记供应的,经过调查及化验表明,那些枸杞是现在市场上最天然、最上等的并符合香港卫生条例的品种。
   在采访当中,李震熊先生当场向我们演示并解释为何暗红色枸杞皇会有红色沉淀物。原来这些枸杞皇经晒干后可便于存放,表皮颜色因晒干而从原本的鲜红色变成暗红色,在运送过程中,其表皮因互相碰撞难免有一些破损,因此在浸泡之时,其内部鲜红色的果肉果酱从破损的表皮缝隙里钻出来,便成了红色的沉淀物,而枸杞皇的外表因浸泡后又恢复了鲜红晶亮。而这种枸杞皇,恰恰是目前枸杞品种中最好的,与其它普通枸杞品种有相当的差异,那名顾客因少买到这种优质的枸杞皇,而产生了质疑。
   由此而来,李熊记的口碑在香港叫得更为响亮,而李震熊先生本人在经营李熊记过程中,一贯坚持诚信服务和一流品质,早已成为李熊记最佳形象代言人。
  
   培养人才推动中药业发展
  
   历史的沉淀无疑是厚重的,六十多年后的今日,李熊记喜迎八方来客,真心对待每一位顾客,然而这仅仅是李震熊先生工作中的一部分,他的另一些精力投放在为中药业培养人才上,积极推动我国中药业的发展,为社会贡献出力量。
   近年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浸会大学设置了中医,中药系学科,这些学校为扩展学生视野,会邀请在中医药材里非常有资历、知名度很高的人前去演讲,李震熊先生便是获得诚意邀请中的一位。
   当接到邀请时,李震熊先生表示,不如把学生接来我公司进行实物考察,这个方式更能观察到贵重的天然药材每个品种内的不同形状物品,亦得到了校方的极力赞同。目前,在香港可买到的药材品种约1900多种,但在李熊记可以见到一些甚至连学校的中药博物馆里都不曾见到的贵重药材。因此,每年李熊记会迎来五六批由教授带领来中医中药系的专业学生,每一批学生,李震熊先生需为此特意抽出一些时间,专门担当讲解员,对受保护的麝香,金丝熊胆,及长白山产的野生人参,牛黄,猴子枣,龙涎香,枷楠香等贵重药材,指出每一个品种的特点,包括形状色泽气味及用口尝试,才能使同学们真实理解到更深入更明白的地步。这样一来,学生们受益匪浅,不仅可以亲眼目睹一些难得及受保护的频临绝种的贵重药材,也可获得李震熊先生所授的药材辨别技巧。
   这其中,李震熊先生对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尽心尽力是不言而喻,“不久的将来,这些学生将成为中医及中药行业里的中坚分子,我很欢迎他们的到来,而且中医中药也将会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2006年,李震熊先生还参加了《红参分等质量》、《野山参分等质量》两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众所周知,野山参是中药的精华之一,但随着国内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香港中药联商会终身名誉会长李震熊先生,希望能从宏观的角度正视野山参的危机。他提出:尽快制订野山参的资源保护和开发计划;有系统地研究长白山野山参的替代品;制订野山参行业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发展大纲,完善政府法律,对野山参进行保护,计划开发,合理利用。
   今日的李震熊先生,坦言深受父亲影响。他的父亲是北京大学文学系的高材生,为人澹泊谦逊、品格高尚,“年幼时父亲教我及姐姐《三字经》和《千字文》,并教导我‘读书志在求学问、练修养,而不是赚钱。’这些我都谨记于心,影响毕生。”
   如今,虽然李震熊先生年事已高,生活安稳,儿子们各自拥有事业,但仍精神抖擞地返公司上班,“我对自己的工作很喜欢,它已成为我的一种娱乐方式,期望能够一直做下去。”他坚持相伴了六十多年的人参玉桂药材行业。
   在以后的岁月里,李震熊先生将一如既往地提倡:保住传统的精华,把历史留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药,不仅在我们手里发扬光大,更要在全球范围内打响中医药文化,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为全世界人民服务。
  
   【人物简介】
   李震熊先生,祖籍广东江门,在香港从事转口及批发野生人参、越南玉桂中药长达六十年,专营名贵中药材,是香港李熊记有限公司主席,同时担任香港中药联商会有限公司永远名誉会长、香港商评中心荣誉院士、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委员、全国参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2006年参加《红参分等质量》、《野山参分等质量》两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2009年在北京大学设立李震熊助学金,该助学金有一半是资助文科学生以纪念其父的文学修养。
其他文献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悦球先生出生并成长于风光优美、历史悠久、人文深厚的新界西贡。这里的山山水水培育了他对乡土的热爱,这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也使他对香港、祖国一往情深。多年来,温悦球先生以新界社团联会为依托,一步一个脚印,长期从事爱国社团及地区议会工作,具丰富的参政议政经验,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温悦球先生走过的路,就是一位无私奉献、真诚为香港的光荣之道。    扎根西贡,积极参政议政
期刊
在世界著名海港、世界性的航运与物流中心之一的香港,李福全先生可谓占尽天时、地利的优势。在竞争激烈、迅猛发展的物流业界中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空运与海运中,他牢牢把握行业的走向,并引领公司走向成功。作为华洋航运董事总经理,李福全先生有着独特的管理理念,在事业成功之后,他更是致力于将这种理念推广,并热心引领行业成长,创立营商友导协进会为该会主席, 更被推选为香港航运物流协会(HKSTLA)的副主席,
期刊
八旬长者:回望沧桑岁月    眼前的彭洪赛先生,虽年过八旬,但仍然显得精神、身体硬朗。他对我们娓娓而谈,道出了他阅历丰富而不凡的一生,和他的交谈十分自然、亲切,他的言谈闪烁着智慧,让笔者感受到彭洪赛先生的长者风范和人格魅力。  彭洪赛先生祖籍广东省中山,一九二九年出生于香港,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之时他回到家乡中山躲避。由于对珠三角一带很熟悉,他清晰地回忆:“旧社会的广州,包括爱群大酒店在内,一共
期刊
在姚健池先生的名片上,印着十多项企业职衔与近三十项社会职务。这卡片,浓缩的是他事业的版图,折射的是他作为一位企业家对于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游刃于信息、房地产、水泥、教育等多领域,他始终淡定自若,平衡有道。同时,还尽职尽责地为澳门和国家甘心付出。他是一位真诚无私的志士,以自己的责任心与宽广胸怀将生命吟唱,铸成一曲《爱的奉献》。    运筹帷幄以诚立业    身兼VERTEX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刊
【人物简介】   符树柏先生,祖籍海南,新华社资深记者,社会活动家,优秀出版人。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新闻专业,1974年调入新华社广东分社任记者,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立功证书;1988年到1990年被派驻香港任观佳有限公司总经理;1994年被派驻澳门,及2003年退休后定居澳门,依然以宣传澳门为己任,策划和组织了多次有关澳门历史、现状和发展的大型展览;2006年创办《机遇》杂志并担任社长;2009年
期刊
“闽南一个名叫埔仔的偏僻小村庄是我的故乡,环抱着她的是起伏连绵的青翠的山峦……故乡也有清清的小河,翠绿的山岗,碧波荡漾的鱼塘……”作家戴方,曾经在他的笔下展示了一个令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事实上,当若干年后的他,站在香江之畔,眼望那万家灯火的时候,又怎能不想起那令自己牵挂的故乡?  文,是心的流淌;诗,是情之所发。戴方的心里,始终都有那深深的家国情怀,因此不论走在哪里,不论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多少跌宕
期刊
不惑之年的林伟展先生看上去很年轻,然而在律师行他已走过十八年了,有着丰富的律师执业经验。对这名留学澳大利亚的律师来说,香港始终是他实现梦想和事业的理想之地,而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是他的兴趣所在和执着探求的根源。现时,他正面向香港市场,背靠祖国内地开拓他的事业新天地,希望在内地广阔的市场上绣出一个更灿烂锦绣的前程。    严厉家教,良好教育    林伟展先生出生于香港,祖籍潮州。他今天成为一名执业律师离
期刊
如今的万邦测量师行有限公司,经过近二十年的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远见的综合性专业顾问公司,服务网络遍布香港、内地,以及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是香港富有影响的公司之一,但其董事总经理蔡志贤先生却谦虚地说:“我觉得自己只做到了三十分。”  蔡志贤先生曾工作于仲量行——全世界最大的测量顾问公司之一,但源于创业的理想,他毅然从“职业”向“事业”转型,从仲量行这艘“航空母舰”跳到了自己的“小舢板”。在事业
期刊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摄影公司以其精益求精、默默耕耘的态度,凭藉“高级出品,纯美风格;优雅传统艺术气派”被贵为美誉世界、艺术摄影之名牌老字号,深得华人各界人士的推崇和赞赏。在香江,欣赏真正的艺术,国际摄影是您必到之地,她沉淀着一份厚重的历史,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伴随着时代的兴衰成败向前迈进,将固有闪耀的光彩展现得更趋灿烂。  高仲奇先生——国际摄影的第二代主人,他虽然没有这间品牌老字号的名字响亮,也没
期刊
一个小小的电子线圈,可以用于电子手表,可以应用在无线电话中,可以用于制作电脑和电视变压器,甚至可以应用在医疗用具心臓起搏器中,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程度,其要求也是越来越精密,越来越细致。  就是这样小小的线圈,伴随着黄炜森先生一生的事业轨迹。小小的线圈里,写满了他的奋斗历程,写满了他的创业艰辛,写满了他成功的喜悦,也写满了他困境中的彷徨和坚持。小小的线圈,浓缩了他的事业,他的生活,以及他对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