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描摹各种各样的情感,制造各种各样的羁绊,然后,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久的痕迹。你以为有些事不会再想起,有些人不会再惦记,但随着一首歌的旋律,思念的轮回很可能再次悄然开启。这的确是一首歌可以做到的事,也是我们常常说的:音乐的力量。很多华语听众都热爱挚情的经典——它们把自己年少的爱情封存起来,不打标签、没有期限,却就此埋得很深很深,二十年不敢碰触。直到再遇那首年轻时代的歌,虚有的倒数即告结束,心灵随着熟悉的旋律再染浓墨,深爱的、执着的、怅然的、释怀的、坚持的、放弃的,像一股直冲味蕾的芥末,忍下的泪水直往心里流。老情歌就是这样治愈的,它们与当代新技术音乐所在的差别,就在于针扎心中软肋的功效。
在《我是歌手》又见张信哲,对他依然不变的舞台状态毫不惊讶。因为张信哲就“应该”是这样的——从1989年《说谎》到2015年《还爱》,二十多年,他从没有动摇过。他的歌是治愈的解药,他的人是不变的良方,在感情的每一个阶段,都能给人最真诚、最温暖的答案。很多同期歌手几经波折、劳心转型,而张信哲始终如故;有一些当代新风格的尝试,也只是“加成”,而不是颠覆。他的质感从未有过变化,坚持固定发表新作,岁月没有侵蚀他温柔的容颜,更没有洗涤他音乐的颜色。这个年代已经少有让人落泪的情歌了——而张信哲拥有很多很多,并且,还在不停演绎着、创造着。当年的“情歌王子”今天依然没有成为国王,因为,我们希望他仍是王子,永远饱含青春、充满生机,他的人、他的歌,都不会老。
早年张信哲的专辑名称有一个特点,几乎都是一词两字——《说谎》《知道》《心事》《等待》《宽容》《梦想》《深情》《思念》《挚爱》《直觉》……数不胜数。这也许是刻意所致,每个简简单单的词语,不仅蕴含了极其强烈的主题力量,还展现了歌手的内在风格;也或许并非刻意为之,只是在一代歌迷心中,这绝对是“张信哲时代”最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象征。他在各大唱片公司发展期间,都有很多留驻华语音乐史的作品:如滚石时代的《爱如潮水》《难以抗拒你容颜》《别怕我伤心》;百代唱片时代的《不要对他说》《过火》《宽容》;新力时代的《直觉》《爱就一个字》《白月光》;以及独立时代的《做你的男人》《逃生》《爱你的宿命》等。如果有这样一个统计项目,即张信哲在乐坛的经典作品数,尤其是具有长足影响的音乐作品数,计算出来会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在回瞰这些纪录的同时,你更会惊讶他已坚持唱了这么久,一颗热爱音乐事业的心灵,居然可以拥有如此无限的生命。很多资深的歌王、歌后已成经典,但可悲的是,他们只能成为经典。而张信哲不同,他与“终身成就奖”的距离,现在看来依然非常遥远。也许有一天他终会获此殊荣,但绝不是今年,绝不是明年,甚至可能不在未来十年。“张信哲”的确是一个情怀的代名词,但是这份情怀,此时此刻仍在向日绽放。
电影《我的新野蛮女友》已映,又是一个关于时间与情怀的故事。这曾是一部在国内掀起巨大影响与风潮的电影,当年的主题曲《我相信》(I Believe)也红极一时;时隔15年电影终于有了正式版续作,对于很多成长于那个年代、留下青春烙印的70、80年代的观众来说,想必是一次感怀旧日、追溯曾经的特殊体验。但更重要的是,这次张信哲接到了《我相信》(I Believe)的演唱,因为他的深刻,音乐与歌手的质感融合,一切有了恰到好处的面貌。电影、音乐、歌手三点连接,《我的野蛮女友》与《我的新野蛮女友》隔岸遥望,一切都变得充满意义了。
张信哲新的《我相信》(I Believe)也确实有全新的态度。整体编曲加入了大量交响乐,于歌曲背后形成一道厚厚的音墙,开篇就将音乐的情绪托到峰顶。弦乐穿插于他的歌声当中,展现出一种成熟的雅致与睿智,恰似一个人15年的成长。歌曲不但唱颂当年的浪漫恣情,也阐述着一份深埋、积蓄的爱情淬炼,虽时过境迁,却升华结晶。张信哲在演唱中有一些细节的改动,忠于自己演唱方式的同时,也让老歌有了第二次生命。“就算牵的不是我的手/我不真的难过”由他重新赋予的语汇与曲意,一瞬间就将内心的泪点推翻。整首歌的高潮出现在3分10秒的片段——“那延续太久的一时冲动/在你身后的独角戏/聚光灯没亮过/怀疑/是自己编造的内容/你从不真的认得我”充满了张信哲的特质音色,整段迸发、激荡的情感,会让你相信这是一首全新的“张信哲作品”,而不仅仅是唱遍大街小巷的旧作。一曲唱罢,对歌手的记忆、对电影的记忆、对15年前自己的记忆,全部苏醒、复活了。这确是张信哲的力量,是音乐的力量,是“相信”的力量。
对于《我相信》(I Believe),张信哲本人表示:“15年前就非常喜欢这首歌,它非常感动我,歌的整个曲式、音调也非常适合我唱,但是当年慢了一步。15年,完全没有想到有这个机会。”于是我们等了15年,等待他、等待时间、等待爱情、等待自己,没想到,真的等来了。如同我们热爱他的这些年一样——我们拥有他的情怀与挚爱、他的直觉与宽容、他的深情与心事、他的信仰与梦想。我们信任他。而人生到底能有几个15年?——这份迟来的顿悟,在张信哲开口前,就已经让人想哭了。
在《我是歌手》又见张信哲,对他依然不变的舞台状态毫不惊讶。因为张信哲就“应该”是这样的——从1989年《说谎》到2015年《还爱》,二十多年,他从没有动摇过。他的歌是治愈的解药,他的人是不变的良方,在感情的每一个阶段,都能给人最真诚、最温暖的答案。很多同期歌手几经波折、劳心转型,而张信哲始终如故;有一些当代新风格的尝试,也只是“加成”,而不是颠覆。他的质感从未有过变化,坚持固定发表新作,岁月没有侵蚀他温柔的容颜,更没有洗涤他音乐的颜色。这个年代已经少有让人落泪的情歌了——而张信哲拥有很多很多,并且,还在不停演绎着、创造着。当年的“情歌王子”今天依然没有成为国王,因为,我们希望他仍是王子,永远饱含青春、充满生机,他的人、他的歌,都不会老。
早年张信哲的专辑名称有一个特点,几乎都是一词两字——《说谎》《知道》《心事》《等待》《宽容》《梦想》《深情》《思念》《挚爱》《直觉》……数不胜数。这也许是刻意所致,每个简简单单的词语,不仅蕴含了极其强烈的主题力量,还展现了歌手的内在风格;也或许并非刻意为之,只是在一代歌迷心中,这绝对是“张信哲时代”最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象征。他在各大唱片公司发展期间,都有很多留驻华语音乐史的作品:如滚石时代的《爱如潮水》《难以抗拒你容颜》《别怕我伤心》;百代唱片时代的《不要对他说》《过火》《宽容》;新力时代的《直觉》《爱就一个字》《白月光》;以及独立时代的《做你的男人》《逃生》《爱你的宿命》等。如果有这样一个统计项目,即张信哲在乐坛的经典作品数,尤其是具有长足影响的音乐作品数,计算出来会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在回瞰这些纪录的同时,你更会惊讶他已坚持唱了这么久,一颗热爱音乐事业的心灵,居然可以拥有如此无限的生命。很多资深的歌王、歌后已成经典,但可悲的是,他们只能成为经典。而张信哲不同,他与“终身成就奖”的距离,现在看来依然非常遥远。也许有一天他终会获此殊荣,但绝不是今年,绝不是明年,甚至可能不在未来十年。“张信哲”的确是一个情怀的代名词,但是这份情怀,此时此刻仍在向日绽放。
电影《我的新野蛮女友》已映,又是一个关于时间与情怀的故事。这曾是一部在国内掀起巨大影响与风潮的电影,当年的主题曲《我相信》(I Believe)也红极一时;时隔15年电影终于有了正式版续作,对于很多成长于那个年代、留下青春烙印的70、80年代的观众来说,想必是一次感怀旧日、追溯曾经的特殊体验。但更重要的是,这次张信哲接到了《我相信》(I Believe)的演唱,因为他的深刻,音乐与歌手的质感融合,一切有了恰到好处的面貌。电影、音乐、歌手三点连接,《我的野蛮女友》与《我的新野蛮女友》隔岸遥望,一切都变得充满意义了。
张信哲新的《我相信》(I Believe)也确实有全新的态度。整体编曲加入了大量交响乐,于歌曲背后形成一道厚厚的音墙,开篇就将音乐的情绪托到峰顶。弦乐穿插于他的歌声当中,展现出一种成熟的雅致与睿智,恰似一个人15年的成长。歌曲不但唱颂当年的浪漫恣情,也阐述着一份深埋、积蓄的爱情淬炼,虽时过境迁,却升华结晶。张信哲在演唱中有一些细节的改动,忠于自己演唱方式的同时,也让老歌有了第二次生命。“就算牵的不是我的手/我不真的难过”由他重新赋予的语汇与曲意,一瞬间就将内心的泪点推翻。整首歌的高潮出现在3分10秒的片段——“那延续太久的一时冲动/在你身后的独角戏/聚光灯没亮过/怀疑/是自己编造的内容/你从不真的认得我”充满了张信哲的特质音色,整段迸发、激荡的情感,会让你相信这是一首全新的“张信哲作品”,而不仅仅是唱遍大街小巷的旧作。一曲唱罢,对歌手的记忆、对电影的记忆、对15年前自己的记忆,全部苏醒、复活了。这确是张信哲的力量,是音乐的力量,是“相信”的力量。
对于《我相信》(I Believe),张信哲本人表示:“15年前就非常喜欢这首歌,它非常感动我,歌的整个曲式、音调也非常适合我唱,但是当年慢了一步。15年,完全没有想到有这个机会。”于是我们等了15年,等待他、等待时间、等待爱情、等待自己,没想到,真的等来了。如同我们热爱他的这些年一样——我们拥有他的情怀与挚爱、他的直觉与宽容、他的深情与心事、他的信仰与梦想。我们信任他。而人生到底能有几个15年?——这份迟来的顿悟,在张信哲开口前,就已经让人想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