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风雨下绽放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丝网上的小花》以平实、简洁的叙述语言和精美逼真的画面,在看似平淡的故事情节中,让我们了解和体味到纳粹的邪恶以及犹太民族在二战中经受的苦难。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德国。一个叫罗斯·布兰奇的小女孩住在德国一个小镇上。
  一天,来到小镇上的卡车把一批批穿上军装的青年带走了,装甲车从他们学校教室窗子下一辆接一辆地向东开过去。她看见人们手持纳粹小旗向卡车上的德国士兵欢呼致意。
  突然,一个小男孩从一辆装满男男女女的囚车上跳下去逃走了,一名纳粹士兵端着冲锋枪在后面追逐。小男孩跑得很吃力,接着就被迎面而来的镇长拦住了去路,乖乖地举起双手,被押回到囚车上。她不知道他会受到怎样的惩罚。然后,囚车载着那些人远去了。
  罗斯·布兰奇不知道那辆囚车会开到哪里,强烈的好奇心使她向囚车开走的方向追去。她沿着囚车的车辙印来到了小镇外的树林中。在一片空地上,一道带电的铁丝网挡住了她的去路。她看见铁丝网后面站着一群瘦弱不堪的人,他们穿着条形纹理的囚服,左胸上都戴了一个黄色的六角星(纳粹分子强迫犹太人佩戴的标志)。他们之中还有很多儿童。那些孩子看起来十分饥饿。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罗斯·布兰奇把自己随身带的面包片从铁丝网的缝隙中递给他们。此后,她经常带着食物来到这儿,把吃的东西送给铁丝网里面的孩子们。
  后来有一天,大雾弥漫,空地上的情景突然变了:铁丝网被拆除了,里边的木板房也不见了,不远处晃动着德国士兵模模糊糊的身影。突然,一声枪响……
  小女孩在纳粹灭亡的前夜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她的死是不幸的,就如许许多多的人一样,但却又是注定被牺牲的。
  镇子里又来了一些士兵,他们的军服颜色与德国士兵不同,语言也不同……
  头扎红色蝴蝶结的罗斯·布兰奇几乎出现在故事的每一幅画面中,直到她最后一次出门去给集中营里的犹太儿童送食物时,罗斯头上的红色蝴蝶结突然不见了,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也暗示着纯洁善良的小主人公将被扼杀的命运。
  红色是鲜艳的,也是恐怖的,总给人一种可怕的感觉。因为血是红色的。它让人联想到血腥的一切,就如战争的厮杀。它更像罪恶的代价与黎明前的“暴风雨”,但风雨总会过的,希望会绽放在明天。
  战争时期的一切都是迷茫的,都是灰暗的,只有一朵小花是明亮的,只有红色的蝴蝶结是耀眼的。但是小花却是挂在铁丝网上的,蝴蝶结的主人却倒在了枪下。
  这一切都是战争造成的。
  当战争来临的时候,罗斯·布兰奇还只是个孩子,而她到生命结束的时候依然还是个孩子。但这短暂的生命却是伟大而有意义的,她明白了一些别人不明白的东西,虽然她曾经拿过纳粹的旗子。
  整本书是一种灰冷的色调,让人压抑、窒息。书中大部分画面都采用斜俯视的角度表现,这种角度是一个几乎看不到天空的角度。对于故事来说,正好可以表达战争笼罩小镇的气氛。但每当有罗斯·布兰奇出现的画面,那可以说每一页都是一个温暖小镇的风景画!这样的小镇,居民本应是安居乐业的,然而战争就在此时毫不留情地冲进了人们的生活。所有的军车和军人都是灰冷蓝色调,和小镇的暖色是那么对立。就是这些军车、兵器、军人的冷色调,让小镇顿时失去了温暖的感觉,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罗斯·布兰奇走出小镇之后,色彩开始越来越冷,到集中营的那一页,就是“冷色调的高潮”,那些孩子在冷冷的环境中,看着这些惨白的像骷髅一样的脸,让你的心开始发抖。之后画面开始慢慢加入暖色,到苏军开来的那一页,连军车和军服都是暖灰绿色了。
  与那种可怕、绝望的氛围格格不入的,是两片刺眼的红色:一个是纳粹市长手臂上的红袖标,一个是女孩头上鲜红色的蝴蝶结。那红袖标,无疑是战争的血腥与罪恶的象征,而那鲜红色的蝴蝶结,则是一抹生命的亮色。故事的结尾凄美感人:女孩死了,她生前曾经站过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开出了与她那红色的蝴蝶结一样鲜红的番红花。那就是希望。
  春天在歌唱。
  那是一段残酷到连人心都会冻结的历史,但是故事中的小女孩罗斯·布兰奇却拒绝当一个旁观者,以她纯真善良的心和不求回报的善行,融化了冰雪,带来了光明。
  这是一部动人的作品,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反思,但我会永远记住那鲜红色的蝴蝶结。因为它是不平凡的,它有着太多太多的意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感慨。小女孩不幸的结局也使我们更多的了解到战争的邪恶,这使我更向往和平,因为它是生命意义的延续。
  (指导老师 欧锦珍)
其他文献
那时候,我还小,狗屁不懂,就知道吃。一开春,娘从小石营村打了一筐小鸡娃,我们气得乱撇嘴。娘说:“你们不知道吧?我今天带回了一大群‘小银行’啊!”我们问:“‘小银行’在哪儿呢?”娘白了我们一眼,指指小鸡娃的屁股,意思是再猜猜。  我们好像闻见了一股股臭味儿,立马捂住鼻子说:“娘你蒙谁呀?那不是‘小银行’。”娘笑笑说:“我说是,它就是,你们好好想想,小鸡娃的屁眼儿长大了会干啥?”我抢先回答:“屙屎!”
楼主  欣雨    我以前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可是进入初中以后,我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喜欢生气。我的同桌是个马大哈,东西总是胡乱摆放,弄得我的课桌上也乱七八糟。跟她说,她还是老样子,我只能独自生气。上次爸爸在我的家庭作业本上列了几个算式,结果老师批评了我,我只能暗自生气。我一生气,好几天都不愿说话,也不愿搭理人。同学说我喜欢生闷气,不喜欢跟我玩。我很苦恼,我老是生闷气,该怎么办啊?论坛的筒子们,大
天地间有一种光芒叫做崇拜,产生于好感,升华至爱慕。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叫爱,自吸引中诞生,升华中融合,来于偶然,止于永久。  有爱快用力爱越闪亮越爱  谁觉得刺眼是因为崇拜  闪着光的男孩带着我一起拽  闪一点亮一点爱一点  闪闪惹人爱闪闪惹人爱  闪闪惹人爱闪闪惹人爱……  这段歌词在伍美珍作品《闪闪惹人爱》中频频出现,缺少父爱的主人公邱佳因为新来的实习老师给她的感觉就好似她已去世的爸爸,所以就产生
“问题生”是令老师最头疼的学生,是老师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对这类学生,许多老师可谓 “恨之入骨”。而老万则算是一位另类老师,他喜欢“问题生”,你问题越多他越爱。  如今,老万喜欢“问题生”已是人人皆晓的事了。每当学完一篇课文,他都会兴致勃勃地问:“哪位同学还有问题?”  假如大家纷纷摇摇脑袋说:“没有。”换成是其他老师,肯定会很开心,但老万听了这话后,他的脸通常便会由晴转阴,神情严肃地说:“这
2017年11月,中国海洋档案馆迎来了揭牌10周年的纪念日,在国家档案局和国家海洋局联合举办的“档案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主题研讨会间歇,一部时长8分钟聚焦海洋档案工作的微视频,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该片通过讲述6个方面的档案服务案例,高度凝练了海洋档案工作10年来取得的成就,彰显了档案工作者甘愿平凡、默默坚守的情怀和为党建档、为国守史的决心。作为创作人员,笔者想借此文与同行分享该片创作的思想、理
读书仿佛探秘桃花源。  偶见桃花瓣,发现一座山,通过窄山洞,融入桃花源,回到人世间,回味桃源行的过程,就是一个读书由欲知详情一层层升华至有所感悟的过程。多么美好而深邃的境界:花瓣的背后是一座山,山的里面是桃源,桃源的背后是交错的现实与历史,交错的时空背后是比天空还博大的人的胸怀,胸怀的背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有一个宏大的世界。通过一篇篇或长或短,或平易或难懂的文字,探
麦子在北方很常见,通常是,放眼望去,一望无垠的田地,竟是连绵不断的麦穗。一阵风吹过,或许你还没有感受到风的阵势,却已经看到一排排麦浪向你滚来,让人心生敬畏,敬畏它强大的力量,敬畏它宏伟的气派。  北方睡炕,烧炕时,通常要先抓一把麦秆在手里,点着了扔进去,再慢慢放些大块儿的柴进去。因为每天都要用,所以烧炕的人家门前都有山一样高的麦秆儿堆着。那时还没赶上西部大开发,临街的巷子,前两户人家的房子是石灰墙
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人文中国第五季——红色记忆”全国电视纪录片、专题片评选表彰活动在徐州举办。我省拍摄的系列专题片《档案河北·党旗飘扬》荣获二等奖,省电视艺术家协会荣获最佳组织奖。《档案河北·党旗飘扬》共7集,由河北省档案局与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以客观翔实的档案史料和鲜活的人物刻画,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燕赵大地的光辉历程和辉煌业绩,着力探讨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信仰的追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当你面对作文题为难时,你不妨试着有感而发。  有感而发,首先要有“感”。有了“感”,才有写作的愿望,才有写作的激情,也才有写作的丰富材料。那么怎样做到有“感”呢?当代作家赵丽宏自识字开始就读小说,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读了《西游记》《水浒》《岳飞传》,以后又阅读了许多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感受到文学的力量,我发现自己周围有无数的人和事值得去书写,去描绘,去讴歌……”可见
本单元以人生为话题,选辑了5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让我们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不以善小而不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轻轻的鼓励,都足以变成一个人心中的蜂飞蝶舞、水绿山蓝;“不以恶小而为之”,一个鄙夷的眼神,一种歧视的态度,都足以变成一个人心中的狂风骤雨、天昏地暗。  本期拓展阅读所选的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作者对人生的认识、独特的体验和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