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q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了解东莞市农技推广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表明,东莞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存在体制不健全、农技人员待遇低、专业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推广体系建设,理顺关系,加强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农技人员待遇水平等。
  关键词: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东莞市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3-02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1]。为了更好的了解东莞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先后到东莞市农业推广管理办公室、石排镇、企石镇、中堂镇、桥头镇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了深入走访,对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东莞市农业推广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1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现状
  东莞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公室前身为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建于2001年,加挂市植物检疫站牌子[2]。内设综合科、信息科、科普科、植保科、土肥科、财务科等6个科室。共有编制42个,有专业技术人员24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研究员1名)、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11名,专业技术人员占在编人数的57%;大专以上学历有38人,占90%。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中国农村信息化杰出贡献单位”、“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东莞市文明单位”、“广东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职”现象突出 东莞市农技推广管理办公室虽然设立了植保科、土肥科、科普科、信息科等为主体的农技推广科室,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整体,都是各自一条线,人员极不稳定,身份不明确,体制也不合理。基本形成了事业人员干行政事务,行政干预控制事业事务,争抢政策、项目资源,由于体制的不顺畅,行政事业两边扯,形成了编制多,在编在岗的专技人员少的混乱现象。特别是镇(街道)一线农技人员多为“三定人员”,乡镇政府经常抽调农业推广人员干其他工作,例如,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甚至有些农技干部长期被政府抽调从事非农工作,严重影响了本职工作,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3]。
  2.2 农技人员待遇差,积极性不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环境艰苦,街镇农技推广机构大多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事情做的多,而福利待遇不高、不稳定。在编农技推广人员人均年工资只有4万元,特别是退休保障机制与公务员有较大差距。“合同制”农技人员合同一年一签,这部分人担心工作不稳定,思想上没有长久打算,不能有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更谈不上服务能力和服务手段,工资待遇水平极低,人均年工资不到3万元,福利待遇几乎没有。虽交了“五险”,但少了“一金“(住房公积金),个人实际收入相应减少,人心浮动,积极性不高。
  2.3 队伍结构不合理 (1)职称结构不合理。现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在面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时,就显得很不适应。例如,东莞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公室共有编制42个,有专业技术人员24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研究员1名)、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11名,专业技术人员占在编人数的57%;大专以上学历有38人,占90%。从中可以看出,东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力量相当薄弱,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过低,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比例不合理,高级职称人员明显偏少。(2)专业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不仅仅需要农学、蔬菜、果树等传统农业技术,还需要农产品加工、特种经济作物种植、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中对各类农业知识的需求,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4]。东莞市农技推广人员大部分属于农学、畜牧、果树的传统专业,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63.9%,而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花卉栽培、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人才缺乏,这势必影响东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对策
  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聚焦、聚集项目资金集成技术政策资源信息载体,明晰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为主导,以各级行政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为引导,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科技示范户,核心示范区为辐射补充的“一主多元”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着力构建以区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核心纽带的聚集与推广体系功能,把各级项目资金技术集成应用推广,充分发挥综合效能,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贡献率。
  3.1 加强体系建设,理顺关系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强力推进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为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合技术资源,给农技推广机构归建、人员归编,用活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加强农技人员与农民生产的联系,形成农技推广合力。建立健全东莞市、街(镇)、村三级服务农业技术体系,重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禁止其他部门借调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同时,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高社会地位,使农技人员有归宿感和荣誉感,无后顾之忧。
  3.2 加强知识更新培训 第一,选派农技人员到相关大专院校进行素质提升培训,时间可以在3~6个月,重点提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第二,聘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重点介绍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和最新技术。第三,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有意识的选派一批大学生深入到基层农技推广第一线,补充新鲜血液,使其年龄结构优化,确保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后继有人。
  3.3 提高农技人员待遇水平 要切实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强化投入保障,改善基层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东莞市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切实提高待遇水平。要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按服务规模和绩效测算地方财政的工作经费,并争取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保障长效机制[1]。
  3.4 优化农技推广专业和职称结构 完善人才优惠政策,不断拓宽渠道引进专业人才。一是通过公开招考,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花卉栽培、农业经济等人才,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二是在事业单位公选、公考中充分考虑农业科技专业结构需要,拿出专项指标,有计划的招录一批专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技部门,要保证选拔入口畅通,专业平衡,结构均等。三是产业引进。四是为农技人员创造条件,在晋升职称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改善农技部门职称结构。
  参考文献
  [1]张桃林.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 不断开创农技推广事业新局面[N].农民日报,2012-09-04.
  [2]周青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0):34-36.
  [3]王玲芳.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机制创新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05(6):67-68.
  [4]陈志英,杨雪,刘宗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提高的对策探求——以黑龙江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80-3182.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生脉注射液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等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脉欲绝、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
摘 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4-2012年粮食产量与农业生产条件的8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条件对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关联序为: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常用耕地面积、农村用电量、农林牧渔从业人数和农用机械总动力。在此基础上,依据关联度的分析,就提高河南粮食产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粮食产量;农业生产条件;灰色关联分析 
摘 要:通过在沙质土壤茶园上设置处理组和对照组,开展了不同剂量的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茶园杂草防除效果及茶树生长安全性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茶树生长未产生药害,安全性好;以施用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50mL/667m2为宜,对茶园杂草的防效较好。  关键词: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茶园;杂草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研究了质子化壳聚糖吸附钼(Ⅵ)的性能和机理.在弱酸性(pH 4.5的NaAc-Hac缓冲溶液)介质中,钼*& 以MoO2-4形式吸附在质子化的壳聚糖上,吸附反应在20 min内可达到平衡,饱和吸附
<正> 随着去年四月开始的网络股重挫,不少人对网络新经济的美梦也达到了破碎的临界点。就在这一波波不看好的声浪中,大部分大康公司纷纷宣布关门或裁员,而幸存者对网络广告的
摘 要:旅游规划学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计算机辅助背景下的师生互动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论理解的环节,尤其是让学生尝试建立略有挑战性的地理模型,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读模式引入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该文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和会读模式在旅游规划学授课中的探索与应用。  关键词:旅游规划学;多媒体授课;会读;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从动能和企业需求的角度看,创智在运营型CRM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Siebel,而在分析型CRM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SAS
直到WAP(无线应用协议)的出现,人们才真正架起了移动世界与Internet之间的桥梁,移动用户终于能够从他们的手机上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就像目前在台式机上那样。于是,我们在无
期刊
“内容+商务”垂直平台,是第三代互联网商业模式。 BBC模型(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是这种模式的一种经典形式。 我们通过两个实际的商业计划,看看第三代互联网
期刊
4月21日,时代联线风险投资网(www.vc-link.com)与其后台技术支持合作伙伴惠普公司共同举办了第一期“风险投资在中国”高层专业实务培训课程,这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