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沉默是高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给“教”与“学”带来不好的氛围。导致学生沉默的原因有多种,如社会环境、传统教学模式等。让学生站上讲台,打破课堂沉默,有助于打造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课堂焕发出活力。
关键词:课堂沉默;高效;讲台
一、课堂上学生沉默的原因分析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有听、说、读、写四种形式。根据实验测定,读和听的思维效率都较低,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举手发言者寥寥无几,比比皆是“羞于启齿”的学生。沉默生之所以沉默于课堂,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大的方面说是国民性格的劣根性
我们知道,中国人的性格大多是比较“儒”的,不喜欢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国的成语中多是对这种沉默的赞美。如忍辱偷生、委曲求全、随遇而安、逆来顺受、难得糊涂、安分守己、知足常乐、言多必失,等等。中国人还特别崇拜卡莱尔的一句话:“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对于国民的这种劣根性,鲁迅先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鲁迅先生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表现欲
传统的课堂常常是教师的“一言堂”。三尺讲台一直被教师占据着,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却是学生不可冒犯的圣地。长时期的这种教育把学生变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他们常常眼含企盼的目光等待教师给予知识,除此之外,便只有沉默。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哑巴”,形成了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教师的思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再者,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急于把正确答案公布于众。长此以往,学生懒得思考,表现欲望慢慢就荡然无存了。
3.学生的恐惧心理使然——怕教师、怕出丑、怕失败
一般情况下,教师为了教学的有序进行,总希望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因此,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师是不苟言笑的。学生对教师一般也就比较敬畏,害怕在教师面前发言。
怕出丑的本质就是怕失败。有些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不敢回答,底气不足的时候一般不轻易发言。而有的学生则缺乏主动求知的意识,存在依赖心理,希望能从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提示中取得现成的答案。不思考自然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便沦为课堂上的看客或听众。
二、打破课堂沉默,创新高效课堂
如何打破这不应有的沉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站上讲台,为他们搭建起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这个舞台,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1.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在讲台上,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学习或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思路。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组织课堂、讲解知识,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展示和提高。学生在上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是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能帮助学生把基础知识学得更扎实。之后,在课堂上再展示一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会更深入、更持久。
2.打破教学沉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于同龄人讲述的东西关注度更高。同样的一节课,由教师去讲和由学生去讲效果是不一样的。由学生去讲,学生的注意力、关心程度和学习兴趣会有所提高,而且能够积极互动。因此,让某些学生担任“小老师”,有利于打破教学沉默,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体会为师难,更加尊重老师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上课时总是爱听不听,根本体会不到教师为备课所付出的心血。只有当自己尝试了,才能明白这个过程的不易:原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那么多的东西,原来在上课的过程中目光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原来45分钟站下来后腿居然会酸疼。这些亲身的体验会让学生更加尊重老师,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
4.促进教师成长
“学生站讲台,老师站一旁”,并不是指教师可以完全放手,教师的指导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相反,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要求更高了。在学生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当好引导、协调、补充的多重角色。在课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总结。
总之,让学生走上讲台,能打破教学沉默,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快乐。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中高效课堂。这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3]柴全喜,宋素智.打破课堂沉默提高教学效果[J].教育与职业,1999,(09).
[4]姜新生.“无问题学生”是如何产生的——关于课堂沉默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4,(05).
[5]徐植.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
关键词:课堂沉默;高效;讲台
一、课堂上学生沉默的原因分析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有听、说、读、写四种形式。根据实验测定,读和听的思维效率都较低,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举手发言者寥寥无几,比比皆是“羞于启齿”的学生。沉默生之所以沉默于课堂,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大的方面说是国民性格的劣根性
我们知道,中国人的性格大多是比较“儒”的,不喜欢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国的成语中多是对这种沉默的赞美。如忍辱偷生、委曲求全、随遇而安、逆来顺受、难得糊涂、安分守己、知足常乐、言多必失,等等。中国人还特别崇拜卡莱尔的一句话:“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对于国民的这种劣根性,鲁迅先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鲁迅先生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表现欲
传统的课堂常常是教师的“一言堂”。三尺讲台一直被教师占据着,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却是学生不可冒犯的圣地。长时期的这种教育把学生变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他们常常眼含企盼的目光等待教师给予知识,除此之外,便只有沉默。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哑巴”,形成了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教师的思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再者,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急于把正确答案公布于众。长此以往,学生懒得思考,表现欲望慢慢就荡然无存了。
3.学生的恐惧心理使然——怕教师、怕出丑、怕失败
一般情况下,教师为了教学的有序进行,总希望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因此,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师是不苟言笑的。学生对教师一般也就比较敬畏,害怕在教师面前发言。
怕出丑的本质就是怕失败。有些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不敢回答,底气不足的时候一般不轻易发言。而有的学生则缺乏主动求知的意识,存在依赖心理,希望能从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提示中取得现成的答案。不思考自然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便沦为课堂上的看客或听众。
二、打破课堂沉默,创新高效课堂
如何打破这不应有的沉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站上讲台,为他们搭建起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这个舞台,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1.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在讲台上,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学习或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思路。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组织课堂、讲解知识,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展示和提高。学生在上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是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能帮助学生把基础知识学得更扎实。之后,在课堂上再展示一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会更深入、更持久。
2.打破教学沉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于同龄人讲述的东西关注度更高。同样的一节课,由教师去讲和由学生去讲效果是不一样的。由学生去讲,学生的注意力、关心程度和学习兴趣会有所提高,而且能够积极互动。因此,让某些学生担任“小老师”,有利于打破教学沉默,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体会为师难,更加尊重老师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上课时总是爱听不听,根本体会不到教师为备课所付出的心血。只有当自己尝试了,才能明白这个过程的不易:原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那么多的东西,原来在上课的过程中目光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原来45分钟站下来后腿居然会酸疼。这些亲身的体验会让学生更加尊重老师,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
4.促进教师成长
“学生站讲台,老师站一旁”,并不是指教师可以完全放手,教师的指导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相反,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要求更高了。在学生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当好引导、协调、补充的多重角色。在课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总结。
总之,让学生走上讲台,能打破教学沉默,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快乐。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中高效课堂。这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3]柴全喜,宋素智.打破课堂沉默提高教学效果[J].教育与职业,1999,(09).
[4]姜新生.“无问题学生”是如何产生的——关于课堂沉默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4,(05).
[5]徐植.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