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农民,江西人.因"头晕、视物模糊1个月"于2006年12月20日入院.1个月前突然出现头晕,体位从卧位起立时发作,伴头痛、恶心、非喷射性呕吐、出汗及视物模糊,平卧后症状渐渐消失,无发热,四肢活动正常.当体位从卧位恢复到立位时,症状又重复出现,故强迫性卧床不起,并出现视力逐渐下降.在当地给予甘露醇等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入我院治疗。
【机 构】
: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神经内科,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农民,江西人.因"头晕、视物模糊1个月"于2006年12月20日入院.1个月前突然出现头晕,体位从卧位起立时发作,伴头痛、恶心、非喷射性呕吐、出汗及视物模糊,平卧后症状渐渐消失,无发热,四肢活动正常.当体位从卧位恢复到立位时,症状又重复出现,故强迫性卧床不起,并出现视力逐渐下降.在当地给予甘露醇等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入我院治疗。
其他文献
一、神经变性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 20世纪下半叶是分子生物学大发展的时代,同时也带动了神经系统变性病分子遗传学的进展[1].其中,有一部分疾病是根据病理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从而发现了相关的候补基因[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上的微管相关蛋白(MAP)-tau基因]。
脑卒中是世界三大疾病死因之一,脑梗死在其中尤为重要.脑梗死的最常见原因是急性血栓形成致局部脑血管的闭塞.溶栓治疗可使闭塞动脉再通,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半暗带,已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最有效方法。
背景和目的:多数TIA或小卒中(minor stroke,NIHSS评分≤3)患者在脑卒中复发的高危期(发病后的7 d)不能及时得到脑卒中专科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在英国一般需拖延长达14 d。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0岁,主因"反复跌倒3次"于2007年7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 d仰头拉窗帘时突然跌倒,约10 s后缓解,无肢体抽搐、尿便失禁、胸闷,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正常,检查完毕坐起时又跌倒,再次查心电图仍正常.回家后卧床过程中又跌倒在床上1次.体检无异常。
目的 探讨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MTLE)患者影像学异常及发作间期放电(IEDs)优势侧对近期记忆损害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我院癫痫中心门诊就诊的难治性MTLE患者50例,根据MRI海马像检查将其分为左侧MRI(+)组、右侧MRI(+)组、MRI(-)组及双侧MRI(+)组.综合多次IEDs结果进行评定,若一侧独立IEDs≥75%,则判为IEDs优势侧.采用临床记忆量表(CM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一种认知损伤状态,Petersen等[1]认为MCI是健康老龄人和早期老年性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特指有轻度记忆力损害但其他功能保持完好,达不到临床诊断痴呆标准的老年人所处的认知损伤状态.最新修订和扩展的MCI包括3个亚型:单纯的遗忘型、单个的非记忆认知损害、轻微的多方面认知损害。
临床资料 先证者(Ⅱ9),女性,67岁,进行性四肢震颤40余年,加重3年于2007年5月22日就诊.患者自23岁开始出现双手震颤,起初以其远端(肘关节以下)明显,缓慢进展,30岁时下颌及舌震颤,50岁震颤累及双下肢及躯干,且难以完成精细动作。
A ADH分泌不当综合征视神经脊髓炎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一例(蒋东晓,连艳芬,茼红好)(10):71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曹立、张婷、陈生弟等介绍了中国汉族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LRRK2基因Gly2385Arg突变与中国PD的相关性,2007年已发表在Movement disorders[1]上。
杆状体肌病(nemaline myopathy,NM)由Shy等[1]于1963年首先报道,因在患者肌纤维中发现大量杆状体(nemaline body)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