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诗心飞扬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uinthe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歌教学古已有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提倡读诗,因为诗能抒发人的情感,能激发人的斗志,可以记录生活的点滴,可以评论时事。纵观部编小学低段教材儿童诗的选文,大都力求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塑造的形象和情感融合,具有色彩美、静态美、动态美等特点,并形成独特的儿童意境,充满童真、童趣。
  《彩色的梦》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的第八课,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创作的一首儿童散文诗。它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画笔、儿童的思维,展示了儿童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文本教材的“浅”与“深”


  (一)真的“浅”吗?
  老师们说《彩色的梦》这首儿童诗比较浅显,学生读起来没什么困难,似乎没有什么可讲的,只要借助图片认识“草坪、野花、蓝天”,感受“绿了、红了、蓝了”,讲讲森林里雪松们的故事,听听小鸟们的歌声,画一画红红的太阳,能模仿写两句就可以了。这首诗真的“浅”吗?反复诵读,感觉到的是这首诗朴素自然,但富有儿童情趣;平淡如水,却富有画面美。看起来平常的语言,却鲜活与灵动,这是如何做到的?这样看来,这首儿童诗真的很不“浅”。
  (二)“深”在何处?
  《彩色的梦》是一首儿童散文诗。儿童散文诗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兼具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鲜明的特点是意境美、感情真、语言精。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短小的结构,描绘生动内容,读来富有音乐感、人情味。儿童散文诗的教学,能否基于文本特质,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将诗歌中蕴含的内在信息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对学生建立与散文诗的体验、联通和生成都至关重要。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文本,打开欣赏儿童诗精妙之处的窗口,这是语文课堂要做的。由此,以下两个方面成为了教学中着重关注的要点。
  1.意境的追求。《彩色的梦》这首儿童散文诗,短小精练,一个细节、一个聚焦、一个情态,构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画面。意境的构图上,重视“画面的生成和连续”,重视“形神兼备,画面缤纷”。文中第一小节,读出“彩色的梦”指什么,原来那是帮“我”完成梦想的一大把彩色铅笔;第二小节,思出“彩色的梦”有什么,有“草坪、野花、天空、雪松、小鸟、小屋、水果、风、紫葡萄、溪水”;第三小节,品出“彩色的梦境”特点是什么,字里行间流淌的不就是“美、丰富多彩”;第四小节,探出“彩色梦境”中的“我”怎么样,勾连梦境画面的美好,勾勒出的人物形象是“积极向上、热爱美好生活”的人。这一组组镜头极富有想象力,表现了儿童的“好读、善思、爱想、乐品”,用优美的意境,触动学生的情感,给全诗铺垫了好玩、有趣、轻松、自在的基调。这丰富大胆的想象所创设的意境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的。
  2.表达的巧妙。《彩色的梦》这首儿童散文诗以儿童的第一人称讲述,创造了易于交流的语言音符。文中第一小节“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交代了彩笔的形状和质地,运用排比手法,读来富有节奏感和跳跃性。“它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拟人手法的自然运用,“聊天”“跳蹦”这些词语,让静止不动的彩笔变“活”了。这一小节四行,韵脚押韵,但又像散文一样字数不等,活泼自然。比较散文,儿童散文诗落脚在诗,在节奏、旋律、音调等方面的要求,较散文讲究。作者高洪波巧妙将重叠、回环等手法运用在参差错落的散句里,借助摹绘、象征、通感等修辞手法,自然中求巧妙,潇洒中见严整。这些独特的表达是可以被发现被感悟的。

二、诗味的“浓”与“淡”


  《彩色的梦》这首儿童散文诗,是献给儿童的一道美味佳肴。要让儿童睁开双眼,拿起筷子,亲自品尝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引导学生潜心诵读,让儿童用自己的直觉思维、感性体验,与诗歌碰撞,从中吸收儿童诗中精妙的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朗读诗歌,悟得语感经验
  朗讀诗歌能让儿童感受声音,将情感的体验和诗人的创作初衷形成共鸣,在抑扬顿挫、婉转平仄中享受语言的美。教学《彩色的梦》,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读,按照诗歌的节奏、音调和韵律进行朗读,读出韵律,读出画面,读出感悟,在诗歌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之间架构桥梁。
  (二)创设情境,促进语言生成
  要将浅显的文字读出真、趣的意境来,悟出课文的诗趣。教学《彩色的梦》,要依托文本,从儿童的角度,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如在教学2—4小节时,让学生先自己读读,而后说说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相机问问孩子:“你喜欢梦中的景物吗?喜欢它们什么?和我们学校的操场比比,和学校的小树林比比,有什么感觉?”让学生通过想象,不仅理解各意象表达的内容,更体会儿童诗的精妙,进入诗歌的“情”“境”,调动了儿童对主体对象的情感共鸣。

三、言语生长的“实”与“虚”


  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要发挥儿童诗歌作为小学低段教材中重要学习资源的作用。挖掘儿童散文诗的优势,追求言语的最佳生长点,教师要把“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教学的自觉追求。
  (一)揣摩写法,激活思维
  《彩色的梦》的教学可以采用三次比较的方法。第一次,教学第一小节,知道“彩色的梦”指彩笔后,将第一小节改写成“铅笔盒里放着它,一打开就能使用”。学生发现语言上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我”对彩笔的喜爱。第二次,在教学第二小节后,出示改写的“出现大块的绿草坪、大朵的红野花、大片的蓝天”。学生发现“绿了,红了,蓝了”,用了三个“了”,读来不觉累赘、俗气,而是“了”字联情,表达了“我”的内心情感。这是诗歌的另一个特点:看着重复,实则富有情意。第三次,在学习了第三小节后,又出示改写的“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又多——又绿”。学生比较体会作者写的“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这样写突出了“太阳的美”,更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情感是可以借一个事物来表现的,这是意象。写法的三次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情感抒发的神奇。这样的比较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尊重个性的理解,学生已将文本语言不自觉地内化为“内在知识”。
  (二)迁移运用,共享智慧
  让学生以“小诗人”的身份,大胆表达对生活的诗性感受。课堂上,让学生来说一说,“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这样的练笔,巧妙地训练了语言,张扬了儿童个性,更开启了诗性思维,激发了学生抒发真情、倾吐心声的意识。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学生经历了对诗歌语言的欣赏、诵读、运用的过程,这促进了智慧共享后的儿童语言的发展。
  总之,儿童散文诗的教学要从儿童的视点出发,创造出一个个充满“形象、色彩和声音的意境”。教师要激发诗心、感受诗味、发展诗语,和儿童一起亲历有情有趣的散文诗,让儿童诗教学美轮美奂!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经典散文,无论是教材内的必读,还是教材外的选读,那些传承至今的经典章句,都会给学生以或深或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自古及今,经典诵读的方法都经常被用于语文教学,且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尤其关注熟读成诵过程中的“体味”和“精思”引导功能。至于如何加深经典诵读的积极影响效用,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借助诵读思接千载、神游八极,从而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收
期刊
文有优劣之分,读好文,如入芝兰之室,馥郁謦香。读劣文,用王豫的话说会“玩物丧志”,犹如“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何为好文?虽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凡是好文,皆是文之典范,散发着日月之光,无论对人的情感,还是人的精神都起到洗涤、净化的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将经典诵读教学重视起来,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美的熏陶。一、打造经典诵读平台,
期刊
小学生年龄较小,还处于童年時代,在精神领域上,还与原始人一样,翱翔在自己营造的童话世界中。这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很多以动物为题材的篇章的原因之一。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严肃的姿态常常会阻碍小学生的学习,使小学生身上那种纯朴、本真、自然、原始的气息遭受压抑,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放下身段,向童年皈依,将自己当作能够融入到孩子世界的“孩子王”,用一颗童心领导孩子们阅读文章,体悟内容,做游戏。一、
期刊
【缘起】  “啪!”英语老师把一摞书重重地扔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愣住了,惊讶地看着她。她涨红了脸,指着办公桌上的一摞书气愤地说:“看看你们班的学生都干了些什么,竟然在英语课上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我连忙拿起书,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书名跃入我的眼帘:《当爱已成往事》《痞子王子》《蝴蝶吻》《麻雀要革命》……天哪,我的学生竟然在读这些书!我这个语文老师却毫不知情。  还记得开学初,我动员学生把自己最心爱的好书
期刊
大量研究证明,喜欢阅读、有着丰富阅读量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以及倾听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不喜欢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学生。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不但能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为写话打下扎实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建议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而绘本则作为小学低段的首选阅读材料
期刊
学生进入小学之后的语文学习,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務就是识字。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笔者看来,识字教学的本质是识字能力的培养。那么这种能力如何才能形成呢?一、合作中辨音,徜徉辨音情境  绝大多数情形之下,识字是从辨音开始的,尤其是在学生的学前生活中,对很多字的“认识”就是从音开始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生识字的一个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用好学生
期刊
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窃符救赵”事件,青史之中留有侯嬴之名。侯嬴,仅为大梁夷门监,七十岁始为人所知,但紧接着名动天下,甚至部分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却又在一片叹息之中悄然逝去,至今仍谜一样地存活于《史记》之中。《魏公子列传》中记载“魏有隐士曰侯嬴”,将侯生置于隐士之列,那么在战国的诸多隐士之中,侯嬴这一隐士又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变。在这动乱的年代,一部分士人逃避现实,
期刊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学生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部编新教材对中小学生古诗词鉴赏的学习要求在不断提高,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难度上,古诗词鉴赏都成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难点中的难点。对于教师来说,亦是教学难点中的难点。笔者结合2016年、2017年苏州市语文中考古诗词阅读试题及其他相关古诗篇目,以点带面予以解读,期待能帮助学生找到古诗词鉴赏的几个抓手。一、归类:初读诗歌,分清诗歌
期刊
【教学内容分析】  《九色鹿》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课文情节生动,语言简洁,学生很喜欢。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目的不一样,小学是学习规范文字的阶段,核心应该是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训练,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法,规律,听说读写活动,内在是思维和想象。基于文本特点和学生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感受九色鹿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上,而难点则放在“通过多渠道的说话训练,激发学生
期刊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追求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能力的培养。其中较为直接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及思维发展与提升,而另外两个要素更多地依靠这两个要素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多地需要依靠具体的教学策略,笔者的实践以及同行的相关研究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文感的培养,可以获得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而基于对文本的分析,以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