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业是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数学习惯的重要方法,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数学作业设计的好,不仅可以巩固一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自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数学作业既减轻了目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觉的作业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求。
关键词:设计 分层 布置 生活化 趣味化 创新
如果说课堂是主阵地,那么作业就是分战场。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推进,教师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方面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如果作业设计的不好,往往造成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吃的不多”,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想吃”或者就是抄作业来应付的问题。这种布置作业的方法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解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和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合理地设计与布置数学作业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实效,减轻学生负担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形式上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到能保证巩固当天所学内容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少而精。不是随随便便地拿现成的数学资料布置作业,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题目的类型、难度、数量等方面进行精心选择。选择习题的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具体做法是:
1.凡是当天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提前先自己做一遍,领会每道题所要用到的知识点、性质、定理和解答时的关键步骤,并估算出多数学生完成当天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2.布置的作业应以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尽量做到难易适度,作业的设计有梯度,有明确的针对性。
布置的作业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作业时间应尽量控制在25分钟左右,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明确的针对性,既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形成相应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二、作业分层布置,激发学生潜能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惊奇,经常有追求,经常有欢乐,这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当然,由于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就不能“一刀切”。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例如,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不同层次。甲层次的学生能力较强,乙层次学生能力中等,丙层次的能力较弱。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分层布置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有不服输的劲头,勇于向难题发起挑战。这样的数学作业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的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教师在分层布置数学作业时要有一定的技巧,否则,往往会导致“优等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学困生”产生自卑情绪,彻底放弃学习。分层布置数学作业的原则应该是:“优等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想法,“学困生”有受到老师尊重的感觉。我们的方法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行选择数学作业,让学生觉得做作业不是一种任务,而是自己提升能力的一种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每天对学生的作业都有记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分阶段地调整自己的数学作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会逐步提高。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作业是制度化的、一成不变的,又不会感到自己是在被动地接受,始终让学生处于发展进步之中,这种进步是潜移默化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尤为重要。
三、作业的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化,培养学生兴趣
生活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用到了数学。因此,我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设计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延伸和拓展。例如,在设计《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节课的数学作业时,作业内容就是让学生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设计出测量方案,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每个人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比优化,评选出设计新颖、操作性强的方案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交流。这一过程对发展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归纳和实践探究的能力都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要力求变化,尽可能的在“趣”上做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笑话、谜语、游戏、故事等形式,使学生一看到这样的数学作业就想尽快去完成。例如,学完七年级“比零小的数”这节课后,我就布置了“算二十四”等游戏作业,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用到课堂上学的负数,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了所学知识,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数学作业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联系了课内外的知识,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变成了撬动思维、探寻知识的支点。这样的作业怎能不受学生欢迎呢?
四、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激发学生潜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数学作业的设计之中,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例如,每周末让学生针对自己数学作业中的错误,编辑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然后在课堂上教师从中选取一些好的题目,作为作业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让数学课代表和几个同学(班级其他同学轮流)从中选一些题目编辑一张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当学生做到自己设计的题目时,成就感油然而生,自己以前犯的错误就不会再犯,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讨论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消除了后进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设计作业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各尽所能,量力而行,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积极思考、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打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畅游的海洋,成为他们思索、成长的乐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以上几点做法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所感、所思和所做,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才会和谐、高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作业将成为他们思考、创新的乐土!
关键词:设计 分层 布置 生活化 趣味化 创新
如果说课堂是主阵地,那么作业就是分战场。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推进,教师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方面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如果作业设计的不好,往往造成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吃的不多”,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想吃”或者就是抄作业来应付的问题。这种布置作业的方法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解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和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合理地设计与布置数学作业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实效,减轻学生负担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形式上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到能保证巩固当天所学内容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少而精。不是随随便便地拿现成的数学资料布置作业,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题目的类型、难度、数量等方面进行精心选择。选择习题的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这种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具体做法是:
1.凡是当天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提前先自己做一遍,领会每道题所要用到的知识点、性质、定理和解答时的关键步骤,并估算出多数学生完成当天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2.布置的作业应以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尽量做到难易适度,作业的设计有梯度,有明确的针对性。
布置的作业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作业时间应尽量控制在25分钟左右,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明确的针对性,既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形成相应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二、作业分层布置,激发学生潜能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惊奇,经常有追求,经常有欢乐,这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当然,由于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就不能“一刀切”。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例如,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不同层次。甲层次的学生能力较强,乙层次学生能力中等,丙层次的能力较弱。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分层布置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有不服输的劲头,勇于向难题发起挑战。这样的数学作业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的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教师在分层布置数学作业时要有一定的技巧,否则,往往会导致“优等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学困生”产生自卑情绪,彻底放弃学习。分层布置数学作业的原则应该是:“优等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想法,“学困生”有受到老师尊重的感觉。我们的方法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行选择数学作业,让学生觉得做作业不是一种任务,而是自己提升能力的一种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每天对学生的作业都有记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分阶段地调整自己的数学作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会逐步提高。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作业是制度化的、一成不变的,又不会感到自己是在被动地接受,始终让学生处于发展进步之中,这种进步是潜移默化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尤为重要。
三、作业的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化,培养学生兴趣
生活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用到了数学。因此,我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设计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延伸和拓展。例如,在设计《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节课的数学作业时,作业内容就是让学生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设计出测量方案,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每个人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比优化,评选出设计新颖、操作性强的方案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交流。这一过程对发展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归纳和实践探究的能力都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要力求变化,尽可能的在“趣”上做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笑话、谜语、游戏、故事等形式,使学生一看到这样的数学作业就想尽快去完成。例如,学完七年级“比零小的数”这节课后,我就布置了“算二十四”等游戏作业,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用到课堂上学的负数,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了所学知识,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数学作业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联系了课内外的知识,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变成了撬动思维、探寻知识的支点。这样的作业怎能不受学生欢迎呢?
四、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激发学生潜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数学作业的设计之中,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例如,每周末让学生针对自己数学作业中的错误,编辑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然后在课堂上教师从中选取一些好的题目,作为作业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让数学课代表和几个同学(班级其他同学轮流)从中选一些题目编辑一张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当学生做到自己设计的题目时,成就感油然而生,自己以前犯的错误就不会再犯,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讨论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消除了后进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设计作业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各尽所能,量力而行,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积极思考、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打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畅游的海洋,成为他们思索、成长的乐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以上几点做法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所感、所思和所做,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才会和谐、高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作业将成为他们思考、创新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