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明/口述
宁远/整理
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谁知道珍宝岛这三个字了。可我们老三届没有不知道的。70年代初,这三个字代表反帝反修最前线,代表边疆,代表国门。当时我只有十七八岁,在黑龙江虎林珍宝岛边境团当一名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按照我的出身,我本来没资格进边境团,是我的老师竭力保举的结果。我在铁字四师37团,因为干得出色,当了兵团战士委员会主任。
像我一样出身不好,但是十分努力的人不止一个,徐亚珠也是其中之一。东北,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田地,气势大极了。记得一年夏天,雨下得特别大,把小麦全淹了,联合收割机根本下不去,只好人去收割。我们为了抢时间,早上不到六点就下地,晚上十点才收工,没日没夜地在地里抢收庄稼。一天三顿都吃在地里。人累得快散了架,每个人都像泥猴一样。这样的强体力劳动一直持续到秋收。身体好的人都受不了,更何况身体不好的人了。
有一天,我们排长因为正来月经,整天泡在冰水里,活计又重,一下子血流如注,得了血崩。她必须到团卫生队去看病。这时,她忽然想起,我们同宿舍的上海知青徐亚珠好像也病得不轻,已经好几天没上工了,就约她一起到团里去看病。从我们连队到团里有40分钟路程。排长和徐亚珠两人去了。我们都出工了,谁也没介意。
那天下午听说又发表了毛主席最新指示,中午我们就收工回到宿舍等传达。副连长急匆匆跑来说团里让去一个领导,徐亚珠到了卫生队情况不太好。我赶忙拿了她的内衣内裤,洗漱用具,火急火撩搭上便车就往医院赶。
搭汽车坐了一段,刚要换乘拖拉机,在邮局门口碰上了正从医院往回走的卫生员。她一见到我就哭了,说徐亚珠人还没到医院,就已经不行了。我一听也急了,不可能吧,怎么会是这样?!拉着她又往医院跑。到了那儿,我看尸体未冷,就赶紧打了一盆水为她擦洗。她身上到处是血,脚上还有泡,身上穿了一件又小又破的小棉袄。我只带来了她的内衣内裤,只好先给她换上。
昨天还是好端端的一个人,今天一下子就没了,大家都没有心理准备。消息传到连队,大家都无心上工了,连长派了一个拖车把大家拉到了医院,所有的兵团战友到停尸房与徐亚珠告别。上海知青为她买了军帽,我们班凑钱为她买了新的军棉袄棉裤。她自己有一双从上海带来的不曾穿过的皮鞋。我们给她穿戴好上路。后来才知道不应该穿皮鞋的,但是当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想想自己那时真够大胆的,也不过才二十出头,给死人换衣服这些事情都敢做。记得换衣服时尸体已经僵硬了,得立起来把衣服倒套进去。往起一立,徐亚珠的头发一下子呼地披散开来,吓得我大叫一声。
每当想起徐亚珠的死,我心里就万分悲伤。她是和我同年来到北大荒的。当时他们上海知青一共来了41个人,基本上都是上海好学校的高材生,他们是写了血书来到黑龙江的。徐亚珠在兵团干得特别卖力。到了东北,她三年都没有回家探亲。因为太不惜力,劳累、营养不良加之她出身不好,心情沉重,本来身体状况就不好,她不但闭经、遗尿,还得了淋巴结核。医生让她在上海治疗一段。病假单寄回了连队,连里竟然不批准,让她按时归队,说连队完全有条件治好她的病。
我非常了解徐亚珠,她爸是资本家,她背着出身不好的包袱,干什么都十分尽力,根本不会装病泡病假。她本来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可还是被从食堂调到大田班。徐亚珠觉得农忙时节不能下地很是愧疚,就一声不吭地自己忍着病痛。在我们连里,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如果谁因病出不了工,会想办法给大家打好回来用的洗脸水,而当时徐亚珠连这份气力都没有了。可是她竟然还一个人默默地忍耐,如果排长不叫她去团卫生所,我不敢想她会不会没殁在我们的宿舍里。有病治病,天经地义。可在那个整天小心翼翼、被阶级斗争整晕了的日子里,打入另册的可教育子女,把自己照顾自己的权利都放弃了。
徐亚珠就这样没能得到一点儿治疗便走了。她得的是出血热,早点治疗是可以救过来的。一个正当花季的女孩子,一下被病魔夺走了性命。她家里人赶到东北来奔丧,还不许我们说出真相,只是尽可能地一味美化这个同学,把一大堆高帽戴到她头上。对她家人好言好语,瞒住不曾及时治疗、人死在路上这个事实。
或许是她父亲也认为自己的政治成份差,说话腰杆不硬吧。她们家很快地就被糊弄了,并没有太多地和团里理论就把徐亚珠下葬了。她父亲唯有个请求就是为她立一块碑。当时连队答应得别提多痛快了,可是她父亲走以后,这事便不了了之。我们这些兵团战友心里都很难过,我们的命也太不值钱了。可是又有谁会因为这件事挺身而出与团里叫板呢?!
1998年,我们知青坐着专列返回东北建设兵团。30年返乡活动,搞得相当隆重,军乐团在哈尔滨火车站欢迎我们。当时我们几个提出要去给徐亚珠扫墓,农场的人把我们带到立着碑的墓地。我们花也献了,墓也扫了。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儿。
去年是我们所在兵团,现在改叫农场,建场50周年。一些上海知青也回到了虎林。其中有一个女同学是徐亚珠的密友,她对埋葬徐亚珠的地方特别熟悉,她证实我们上次扫墓之处的确是错的。在她的指点和我们众人的努力之下,农场终于为徐亚珠的坟修了墓,立了碑。我们大家的心愿经过漫长40年的等待才最终实现。
我在心底轻声呼唤:亚珠,我的好姐妹,你安息吧!不拿人当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责编:辛娅)
宁远/整理
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谁知道珍宝岛这三个字了。可我们老三届没有不知道的。70年代初,这三个字代表反帝反修最前线,代表边疆,代表国门。当时我只有十七八岁,在黑龙江虎林珍宝岛边境团当一名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按照我的出身,我本来没资格进边境团,是我的老师竭力保举的结果。我在铁字四师37团,因为干得出色,当了兵团战士委员会主任。
像我一样出身不好,但是十分努力的人不止一个,徐亚珠也是其中之一。东北,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田地,气势大极了。记得一年夏天,雨下得特别大,把小麦全淹了,联合收割机根本下不去,只好人去收割。我们为了抢时间,早上不到六点就下地,晚上十点才收工,没日没夜地在地里抢收庄稼。一天三顿都吃在地里。人累得快散了架,每个人都像泥猴一样。这样的强体力劳动一直持续到秋收。身体好的人都受不了,更何况身体不好的人了。
有一天,我们排长因为正来月经,整天泡在冰水里,活计又重,一下子血流如注,得了血崩。她必须到团卫生队去看病。这时,她忽然想起,我们同宿舍的上海知青徐亚珠好像也病得不轻,已经好几天没上工了,就约她一起到团里去看病。从我们连队到团里有40分钟路程。排长和徐亚珠两人去了。我们都出工了,谁也没介意。
那天下午听说又发表了毛主席最新指示,中午我们就收工回到宿舍等传达。副连长急匆匆跑来说团里让去一个领导,徐亚珠到了卫生队情况不太好。我赶忙拿了她的内衣内裤,洗漱用具,火急火撩搭上便车就往医院赶。
搭汽车坐了一段,刚要换乘拖拉机,在邮局门口碰上了正从医院往回走的卫生员。她一见到我就哭了,说徐亚珠人还没到医院,就已经不行了。我一听也急了,不可能吧,怎么会是这样?!拉着她又往医院跑。到了那儿,我看尸体未冷,就赶紧打了一盆水为她擦洗。她身上到处是血,脚上还有泡,身上穿了一件又小又破的小棉袄。我只带来了她的内衣内裤,只好先给她换上。
昨天还是好端端的一个人,今天一下子就没了,大家都没有心理准备。消息传到连队,大家都无心上工了,连长派了一个拖车把大家拉到了医院,所有的兵团战友到停尸房与徐亚珠告别。上海知青为她买了军帽,我们班凑钱为她买了新的军棉袄棉裤。她自己有一双从上海带来的不曾穿过的皮鞋。我们给她穿戴好上路。后来才知道不应该穿皮鞋的,但是当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想想自己那时真够大胆的,也不过才二十出头,给死人换衣服这些事情都敢做。记得换衣服时尸体已经僵硬了,得立起来把衣服倒套进去。往起一立,徐亚珠的头发一下子呼地披散开来,吓得我大叫一声。
每当想起徐亚珠的死,我心里就万分悲伤。她是和我同年来到北大荒的。当时他们上海知青一共来了41个人,基本上都是上海好学校的高材生,他们是写了血书来到黑龙江的。徐亚珠在兵团干得特别卖力。到了东北,她三年都没有回家探亲。因为太不惜力,劳累、营养不良加之她出身不好,心情沉重,本来身体状况就不好,她不但闭经、遗尿,还得了淋巴结核。医生让她在上海治疗一段。病假单寄回了连队,连里竟然不批准,让她按时归队,说连队完全有条件治好她的病。
我非常了解徐亚珠,她爸是资本家,她背着出身不好的包袱,干什么都十分尽力,根本不会装病泡病假。她本来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可还是被从食堂调到大田班。徐亚珠觉得农忙时节不能下地很是愧疚,就一声不吭地自己忍着病痛。在我们连里,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如果谁因病出不了工,会想办法给大家打好回来用的洗脸水,而当时徐亚珠连这份气力都没有了。可是她竟然还一个人默默地忍耐,如果排长不叫她去团卫生所,我不敢想她会不会没殁在我们的宿舍里。有病治病,天经地义。可在那个整天小心翼翼、被阶级斗争整晕了的日子里,打入另册的可教育子女,把自己照顾自己的权利都放弃了。
徐亚珠就这样没能得到一点儿治疗便走了。她得的是出血热,早点治疗是可以救过来的。一个正当花季的女孩子,一下被病魔夺走了性命。她家里人赶到东北来奔丧,还不许我们说出真相,只是尽可能地一味美化这个同学,把一大堆高帽戴到她头上。对她家人好言好语,瞒住不曾及时治疗、人死在路上这个事实。
或许是她父亲也认为自己的政治成份差,说话腰杆不硬吧。她们家很快地就被糊弄了,并没有太多地和团里理论就把徐亚珠下葬了。她父亲唯有个请求就是为她立一块碑。当时连队答应得别提多痛快了,可是她父亲走以后,这事便不了了之。我们这些兵团战友心里都很难过,我们的命也太不值钱了。可是又有谁会因为这件事挺身而出与团里叫板呢?!
1998年,我们知青坐着专列返回东北建设兵团。30年返乡活动,搞得相当隆重,军乐团在哈尔滨火车站欢迎我们。当时我们几个提出要去给徐亚珠扫墓,农场的人把我们带到立着碑的墓地。我们花也献了,墓也扫了。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儿。
去年是我们所在兵团,现在改叫农场,建场50周年。一些上海知青也回到了虎林。其中有一个女同学是徐亚珠的密友,她对埋葬徐亚珠的地方特别熟悉,她证实我们上次扫墓之处的确是错的。在她的指点和我们众人的努力之下,农场终于为徐亚珠的坟修了墓,立了碑。我们大家的心愿经过漫长40年的等待才最终实现。
我在心底轻声呼唤:亚珠,我的好姐妹,你安息吧!不拿人当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