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既影响学生身心与人格完善,也影响其思维与行动发展。介于初中生年龄普遍处于13至16岁,他们的好奇心、叛逆心极易滋生负面情绪、产生不良的心理疾病,倘若对其听之任之,不加以关心与调节,将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留下诸多隐患。而音乐是世界公认的“心灵良药”,它本身能够感染人心,又独具多面性、灵活性,因而十分便于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笔者将以结合原因、结合意义、具体策略三大方面为切入点,展开对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研究,望对一线初中音乐教师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音乐;有效结合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学生心理问题多半是由于学生天生辨别力不足、对自我身心了解不够而长期积攒、恶化造成的结果,它一方面需要心理知识辅助,一方面也需要“走心”的治疗。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对知识学习容易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所以单纯的心理健康课及讲座活动难以达到优良效果。同时,心理问题需要直击心灵的治疗,普通的交谈、他人的疏导很难奏效,大多情况下只有学生自己学会认识心理、发现问题、自我解决才可以保持其心理的长久健康。而令人欣喜的是,音乐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它自带的多样旋律、多种节奏、多元内涵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利用程度。
二、学生心理健康与初中音乐教学结合意义
学生心理健康与初中音乐教学结合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一大创新,利用音乐课堂传播健康教育更便于相关知识的普及。与此同时,初中音乐教学目标主要为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再加之心理健康的融入,便更能发挥音乐课堂的“多样性”。换句话说,它必定能完善音乐教育体系,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学生是该种结合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强大魅力,也能同时了解到许多心理健康知识。同样,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音乐教学愈加紧合之中,学生也会逐步增强自身结合意识,学会主动用音乐缓解负面情绪,自主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穿插安全教育,融入安全知识
诚然,音乐课堂有相应教材,但其同样可以紧跟时事、灵活变换教育内容,以增添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因此初中音乐教师有多重机会可将心理健康知识巧妙地融入系列课堂中,将音乐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与安全教育的“双赢舞台”。
例如,我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就做了许多尝试,力图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实施之初,我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讲座、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前往优秀示范学校调查研究,随后我根据我校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教学方案。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创编、改编的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
(二)组织各类活动,实现多样结合
所谓音乐教学,其并不局限于教师单向输出。实际上,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轻松与快乐。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类各式的活动,既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保持正面情绪,又为学生提供了间接学习心理知识的契机。
(三)开办音乐疗室,扩大音乐效能
音乐疗法是当今极为流行的心理治疗方式之一,它能利用各种各样的音乐影响听者的大脑神经与心理变化。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开办音乐疗室,借助音乐治疗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此环节中,音乐教师必须保有耐心、对症下药,勤观察学生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接受音乐治疗。
(四)注重平等教学,避免心理危机
学生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的不断累积是其自身以及外界压力共同造成的。音乐课堂本就应该是一个轻松愉悦之处,因此它必须保证人性化、规范化、舒适化,万万不能演变成心理问题的滋生地,更不能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爆发的催化剂。故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当要注意教学方式,不要有意贬低、攻击学生思维与行为,而是应当努力营造良好健康的音乐学习氛围、打破学生心理危机防线。
例如,为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始终坚持完善音乐课堂,用音乐教学推动学校学生具备优秀心理。这样一来,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便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的轻松快乐氛围,同时也会缓解内心压力,在教师和周围同学的帮助下正確面对自己的心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学生心理健康与初中音乐教学结合具有重大意义,音乐课堂应当成为助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将课堂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制定专项教学设计方案;必须注意教学的平等民主,切勿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心理受挫、压力、矛盾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开办音乐疗室,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治疗;需要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调节情绪的优良习惯、给予学生更多缓解心理压力的机会。如此真正实现学生心理健康与初中音乐教学的高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光涛.中小学生开设音乐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236-237.
[2]田洁.高职高专音乐欣赏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南方论刊,2016:108-109+115.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音乐;有效结合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学生心理问题多半是由于学生天生辨别力不足、对自我身心了解不够而长期积攒、恶化造成的结果,它一方面需要心理知识辅助,一方面也需要“走心”的治疗。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对知识学习容易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所以单纯的心理健康课及讲座活动难以达到优良效果。同时,心理问题需要直击心灵的治疗,普通的交谈、他人的疏导很难奏效,大多情况下只有学生自己学会认识心理、发现问题、自我解决才可以保持其心理的长久健康。而令人欣喜的是,音乐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它自带的多样旋律、多种节奏、多元内涵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利用程度。
二、学生心理健康与初中音乐教学结合意义
学生心理健康与初中音乐教学结合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一大创新,利用音乐课堂传播健康教育更便于相关知识的普及。与此同时,初中音乐教学目标主要为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再加之心理健康的融入,便更能发挥音乐课堂的“多样性”。换句话说,它必定能完善音乐教育体系,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学生是该种结合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强大魅力,也能同时了解到许多心理健康知识。同样,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音乐教学愈加紧合之中,学生也会逐步增强自身结合意识,学会主动用音乐缓解负面情绪,自主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穿插安全教育,融入安全知识
诚然,音乐课堂有相应教材,但其同样可以紧跟时事、灵活变换教育内容,以增添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因此初中音乐教师有多重机会可将心理健康知识巧妙地融入系列课堂中,将音乐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与安全教育的“双赢舞台”。
例如,我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就做了许多尝试,力图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实施之初,我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讲座、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前往优秀示范学校调查研究,随后我根据我校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教学方案。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创编、改编的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
(二)组织各类活动,实现多样结合
所谓音乐教学,其并不局限于教师单向输出。实际上,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轻松与快乐。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类各式的活动,既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保持正面情绪,又为学生提供了间接学习心理知识的契机。
(三)开办音乐疗室,扩大音乐效能
音乐疗法是当今极为流行的心理治疗方式之一,它能利用各种各样的音乐影响听者的大脑神经与心理变化。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开办音乐疗室,借助音乐治疗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此环节中,音乐教师必须保有耐心、对症下药,勤观察学生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接受音乐治疗。
(四)注重平等教学,避免心理危机
学生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的不断累积是其自身以及外界压力共同造成的。音乐课堂本就应该是一个轻松愉悦之处,因此它必须保证人性化、规范化、舒适化,万万不能演变成心理问题的滋生地,更不能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爆发的催化剂。故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当要注意教学方式,不要有意贬低、攻击学生思维与行为,而是应当努力营造良好健康的音乐学习氛围、打破学生心理危机防线。
例如,为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始终坚持完善音乐课堂,用音乐教学推动学校学生具备优秀心理。这样一来,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便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的轻松快乐氛围,同时也会缓解内心压力,在教师和周围同学的帮助下正確面对自己的心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学生心理健康与初中音乐教学结合具有重大意义,音乐课堂应当成为助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将课堂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制定专项教学设计方案;必须注意教学的平等民主,切勿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心理受挫、压力、矛盾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开办音乐疗室,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治疗;需要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调节情绪的优良习惯、给予学生更多缓解心理压力的机会。如此真正实现学生心理健康与初中音乐教学的高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光涛.中小学生开设音乐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236-237.
[2]田洁.高职高专音乐欣赏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南方论刊,2016:108-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