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血管周围间隙是围绕在脑穿通动脉及穿通静脉周围的间隙,与软脑膜下腔相通,是脑组织间液回流的重要途径[1],最先由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 和法国生物学家charles Philippe Robin发现并描述,故也被称为Virchow-robin间隙( Virchow-Robin space ,VRS)[2]。正常大小的VR间隙在颅脑MRI上难以被检出,仅当VR间隙直径扩大后才能在MR影像上被观察到,故目前很多研究者认为在MR上能被观察到的血管周围间隙即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dilated Vir-chou-Robin space,dVRS)[3]。早期报道显示少量的dVRS可以在许多无临床症状的人群中观察到,故通常认为无临床意义,大量出现的dVRS更常见于一些患有器质性疾病的人群,可能参与某些疾病的发病过程[4]。近年来研究发现dVRS在患有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 ,CSVD)及痴呆的人群中更加常见,并与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相关,推测其可能是CSVD的影像表现[5]。本文就近年来关于dVRS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