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众多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类历史的推动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来培养正确的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现结合自身实践,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就是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当地的环境中去考察,要历史地看问题,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简单地给历史人物做一个定论。我们常说“历史不能假设”就是这个道理,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人物会采取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简单的评价是不客观的。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错误倾向:
  1.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
  2.对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估计不足,不妥当地拔高、颂扬古人,把古人现代化。
  3.把古人与今人简单类比,牵强附会。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提醒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历史背景的重要性,要以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为突破口,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比如说,在阶级社会,评价历史人物就要特别注意人物的阶级特性。毛泽东说过: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所以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其阶级属性决定的,都是代表本阶级利益的,只有掌握了其阶级属性,才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到更有深度。比如评价洪秀全,就要牢牢把握其出身农民阶级这一點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理解天京事变的爆发,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都是其阶级局限性导致的,这样对洪秀全的评价才更有说服力。
  二、在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一定要以史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历史是客观的,对历史的认识却带有很强的主观因素。对历史人物肯定也好否定也罢,一定要用史实说话,绝对不能空穴来风、主观臆断、想当然地作出结论,任何一种掺杂着个人因素的评价,对历史人物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唯有以史实为准绳,才能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
  比如说,学生在评价汉武帝时,说到“他是一位历史上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皇帝”,而在论证这种结论时,必须提供具体的历史史实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总结为:“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军事上:派大将卫青出兵抗击匈奴。在经济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禁止郡国铸钱,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史实的总结,为结论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三、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两点原则,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辩证地进行评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中有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评价问题,这种题目的设置,个人认为本身对学生就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总结如下:
  (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筑灵渠开发岭南地区,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这种评价方法本身就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再比如评价隋炀帝,我们不能因为他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使用暴政就否定其一生,因为开凿京杭大运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到现在仍然发挥着作用;还有科举制的实行,更是开创了选拔人才的新途径。隋炀帝的这些创举都是不容抹煞的,而学生往往片面夸大了其暴虐的一面,而忽视其进步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要对每个历史人物作一准确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大难事。但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前提,引导学生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中学历史教师的责任。唯有不断探索,才能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他文献
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孩子们的,作为未来的主人,孩子们必须从小具备想象创造能力。儿童绘画创作教学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启学生想象的翅膀、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有效的方法,通过绘画创作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独创精神。  一、注重绘画中的个性培养。  美术常常被人们称为无错误的科学,它对错误的谅解和尝试有着更宽松的态度,而且是不存在任何需要记忆的唯一正确答案。这可能也是孩子们愿意上美术课的主要原因。在
期刊
多媒体应用不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模仿再现、封闭读书”而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多媒体教学有很强的形象性、生动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多媒体应用在生物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听、说、读、写能力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这几项基本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 能力 培养  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
期刊
教育家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兴趣可以使人沉醉,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可以引导人发觉自身潜力,甚至超越能力极限。  那到底如何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呢?其实也简单,就是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不觉得无聊、不觉
期刊
有则外国谚语说:“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可见,背诵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单从心理学角度讲,没有记忆就没有背诵,背诵是记忆的结果和表现。俄国伟大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曾把记忆称为人一切智慧的根源。中学教材中背诵篇目占有很大比重,许多学生畏“背”如虎。  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根据我平时课堂中的点滴体会赘述如下:  一、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
期刊
后进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有太多人太忽略或是太關注这一部分学生。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被老师们认为是弱势群体,需要特别对待。其实,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后进生更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一视同仁”,更渴望得到尊重与理解。本文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后进生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光。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当
期刊
古代思想家荀况在《劝学》中曰: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反思”、“反省”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多么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更应如此。反思是指主动以严肃的态度持续不断地,反复深入地对已有的结论、认识和观念、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进行周密、持续的批判性的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思考起点。  那么教与学之后教师与学生要反思些什么呢?怎样反思探究呢?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良好地开展学习的必要因素、学习成功的秘诀、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培养求知欲望的基础。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清晰,思维活动就会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当生性好动的小学生学习逻辑性强、抽象且相对枯燥的数学时,学习兴趣就更显得重要了。因此,如何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总结出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创新,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新是无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究的氛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就此,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培育
期刊
摘 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教学中赏识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就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说了一下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赏识教育 鼓励 尊重  一直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等,而在众多称谓中我却对“辛勤的园丁”这一说法情有独钟,也许是自己和农民接触得比较多,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