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西南流域陆续建成多座梯级高坝大库工程,随之形成的大面积水库消落带面临着植物恢复等问题,能否借鉴三峡库区消落带已有的大量植物修复成果和经验尚缺乏科学依据。通过对2021年出露期三峡库区和西南库区消落带现存植物进行调查,采用淹水时间统一划分淹水梯度带,淹水时间7个月及以上为重度淹水区(S)、淹水时间为5~6个月为中度淹水区(M)和淹水时间4个月及以下为轻度淹水区(L),定量比较了三峡库区和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375,52078195); 湖北省科技厅创新群体项目(2020CFA04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208)联合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西南流域陆续建成多座梯级高坝大库工程,随之形成的大面积水库消落带面临着植物恢复等问题,能否借鉴三峡库区消落带已有的大量植物修复成果和经验尚缺乏科学依据。通过对2021年出露期三峡库区和西南库区消落带现存植物进行调查,采用淹水时间统一划分淹水梯度带,淹水时间7个月及以上为重度淹水区(S)、淹水时间为5~6个月为中度淹水区(M)和淹水时间4个月及以下为轻度淹水区(L),定量比较了三峡库区和西南库区消落带沿各淹水梯度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探讨了水库消落带物种组成的驱动因子、植物群落构建策略以及多样性维持机制等。结果显示,三峡库区消落带共发现维管束植物20科36属36种,西南库区消落带共发现维管束植物21科41属45种,二者物种组成的Jaccard、Sorensen相似性系数分别为30.65%、46.91%,均以一年生为主要生活型、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相似的淹水时间可能是导致二者物种组成相似的主要因素;西南库区消落带的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优于三峡库区消落带,二者物种多样性均与淹水时间呈负相关,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可能受环境筛选、种子扩散限制、生境异质性和区域种库的联合作用;三峡和西南库区消落带的群落系统发育水平均较低,也与淹水时间呈负相关,前者增长幅度更大,至L段系统发育水平已显著高于后者;除西南库区L段谱系结构无明显趋势外,三峡库区和西南库区消落带在整体水平上和在各淹水梯度段,植被谱系结构呈发散趋势,主要由远缘种组成,群落构建由随机过程主导。
其他文献
近年来,极端降雨频发导致的大型洪水灾害对城市发展建设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在工程防洪水平无法显著提升的现状下,非工程措施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家防洪减灾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其中洪水风险评估区划是近年来一种成果显著,实用性强且极具代表性的非工程措施。以往国内外洪水风险评估区划研究中,评估指标的选择较为单一且针对性不强、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同时评估多按照空间跨度较大的行政区划确定评估单元导致成果精准性不高
直流微电网内的源荷储采取虚拟储能形式易于通过多时间尺度能量优化及协调控制提升系统的运行性能。首先通过风电及可控负荷模拟电容储能充放电特性,构建含多灵活性资源的虚拟储能系统模型,并将其集成于直流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中,利用虚拟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管理,完成系统经济调控;其次,为应对非计划性波动功率,引入双层调度模型,以保障经济运行的上层能量优化为基础,提出基于虚拟储能的源荷储短时分区协调控制技术,提升微电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税收发展不平凡的“黄金十年”。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不断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有效发挥了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稳定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财税研究工作的学者,我真切感受到十年间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基础性、支柱性、
为探究土壤藻结皮对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影响,在库布齐沙漠南缘退化草地,分别应用常规分析方法、样方调查法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人工土壤藻结皮发育过程中土壤肥力、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土壤藻改良,50 cm埋深的土壤中,土壤含水率增加了19.9%~123.9%,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0.0%~30.4%,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1.6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后勤保障。企业采购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和实施方案。
外来植物入侵导致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遏制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迫在眉睫。本研究解析了外来植物对喀斯特乡土物种多样性影响的过程,分析了外来植物在喀斯特生境中入侵的可能机制,提出将外来植物未入侵、入侵以及入侵种去除三种类型的群落整个到一个框架中,这可能是全面理解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框架,在环境(包括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异质性)和入侵强度(梯度去除入侵种)梯度上,构建如上三种群落间的
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生源要素之一。近年来,全球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开展水体氮削减过程及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氮吸收、转化和截留等功能,作为主要初级生产者的湿地植物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湿地生态系统脱氮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从植物种类及多样性、根系分泌物、植物凋落物等方面阐述了植物调控湿地生态系统脱氮过程的机制,并对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作为中东部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防风固沙带,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三屏两带”生态格局主体构建的关键地带,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北方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然而,水资源匮乏导致的发展滞后性和生态脆弱性已然成为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稳定脱贫和“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关键短板。目前,该区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已有二十余载,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修复方式对当地下垫面(植被)变化以及水资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