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电子传媒正越来越广泛地替代纸质传媒的功能,各种音像符号也已逐步挤占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空间。虽然学生进入了一个更为多彩且独享的电子空间,可以从中获取极为庞大的生活与学习信息,但是弊端也彻底显现:对课文不甚感兴趣,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书目也有一定抵触。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能否巧妙利用电子设备的优势,有效帮助语文教学实现自身目的?可以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真正发挥“引路人”的作用,推动学生爱上阅读,进而形成主动阅读与学习的局面。
一、“激活”教师,入“戏”以体验
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因而教师的“活”是关键。以戏剧理论“间离效果”论之,演员把戏当作真实的生活,让自己彻底融入其中,变成一种独一无二的体验。这种“效果”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追求的一种目标,教师要先以己入“戏”,才能带学生入“戏”。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培养期与黄金期,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聚焦于培养学生“喜欢读”和“能读”这两方面。应勇于担当这样的角色,即站在学生的角度,以身入“戏”(阅读),从而体验、感受阅读的乐趣。不仅要善于“引”,以情感去感染学生,促其真正地“喜欢”阅读,更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使其“感教师所感”“乐教师所乐”,把“能读”的积极情感激发出来,真正落于“兴趣”二字。只有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且注重于在实践中努力培养、积极探索有效方法,方能使其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学习,真正产生兴趣。
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小学课本由于篇幅所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往往属于某个故事的片段或节选,笔者认为这恰好成为教师在课堂上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契机。以笔者自身教学为例,每次學生们只要一听到课文以外的故事,就表现出浓厚兴趣。随着讲解的逐渐深入,学生会不自觉地步入一个个奇妙有趣、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中。而正当学生安静聆听、期待结局的时刻,笔者往往戛然而止:孩子们,后面的故事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这么一伏笔,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主动要求课外阅读。
2. 妙用游戏环节吸引学生乐在其中。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要想让他们静静地坐下来享受阅读的乐趣,沉浸于书籍的海洋中,玩一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若使其在游戏中领略到了书籍的魅力,效果将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会飞的抱抱》,该书阐述的是一只小熊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给奶奶寄出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个奇妙的拥抱。笔者设计了一个有趣的“传话游戏”环节,反响甚佳,不仅让学生在欢笑中感受到了“话语”的意义,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如团队的协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温暖,等等。
当然,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情境预设法、质疑法、表演法等等。教师的主动性发挥得越明显,学生的积极性才可能激发得越充分。
二、激活“学生”,出“戏”以自赏
如果一篇文章只是教师不断在卖力说好,而学生们却表现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未能做到“出戏以自赏”,那么教师的“主动入戏”就达不到所设想的目的了。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活”学生乃激活课堂教学之核心。要想真正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大量且广泛的阅读。那么,能否从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呢?
1. 利用年龄特点,以多彩手段激发热情。相比纯文本阅读,低年级学生更喜欢借助图画、影像等手段感知外界事物,因此,这些先进资源手段所带来的直观与形象的魅力直接影响并冲击着他们的接受视野。事实上,阅读也不应仅仅限于纸质文字的空间,比如,有影像或有音频的绘本读物,给学生带来的也许不仅是新奇的感受,更是一种产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将文本与图画、影像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如图文结合法,可要求学生先由画来感知内容,了解故事大概,继而发挥想象力来对绘本内容进行言外之意的补充。如此,通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绘本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自我阅读的有效性,促使其终身受益。
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提升阅读效率。自我管理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最好的途径。相较初高中生而言,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律性及组织性明显不足,阅读情绪也不够稳定。如何在阅读中集中注意力、提升阅读效率,对其来说并非易事。笔者采取的是大声阅读法与圈点勾画法。主要是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文本,在遇到生字新词、妙语佳句或重点段落时,采取圈点勾画的办法,做出标记。初始,教师先做示范。之后,持续帮助学生养成在阅读时“读读、圈圈、画画、点点、写写”的习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利于其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激活“评价”体系,化目标任务为“愉快”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将造就其对阅读兴趣的不断延伸与拓展。“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本就是教师最主要的目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给学生以最深刻的阅读体验。一是可围绕阅读书籍内容开展“争阅读奖章”活动。每周一评,不仅教师评,更赋予学生以自主评选的权利,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提升群体阅读的积极性并增进学生争夺奖章的自信心与荣誉感。二是设计特色阅读评价体系。推行阅读考核机制,从“阅读态度”“阅读速度”“阅读效果”等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价。评价可分为“争当阅读小能手”“小小表演家”“我是制作小能手”“借书还书我能行”等几大板块,把这些活动切实地与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及阅读成果结合起来,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达到爱读书、会读书、懂读书的良好局面。
“激活”教师、“激活”学生、“激活”评价体系,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阅读教学与阅读学习的双赢。教师的“活”体现在,能够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创设民主、平等与自由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活”则体现在,在教师的调动下释放出的巨大学习潜能,以及悦纳自我的意识与能力。可以说,从教师的“要我读”到学生的“我要读”,是一个漫长且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唯有师生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方能推动阅读之花璀璨开放。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一、“激活”教师,入“戏”以体验
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因而教师的“活”是关键。以戏剧理论“间离效果”论之,演员把戏当作真实的生活,让自己彻底融入其中,变成一种独一无二的体验。这种“效果”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追求的一种目标,教师要先以己入“戏”,才能带学生入“戏”。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培养期与黄金期,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聚焦于培养学生“喜欢读”和“能读”这两方面。应勇于担当这样的角色,即站在学生的角度,以身入“戏”(阅读),从而体验、感受阅读的乐趣。不仅要善于“引”,以情感去感染学生,促其真正地“喜欢”阅读,更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使其“感教师所感”“乐教师所乐”,把“能读”的积极情感激发出来,真正落于“兴趣”二字。只有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且注重于在实践中努力培养、积极探索有效方法,方能使其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学习,真正产生兴趣。
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小学课本由于篇幅所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往往属于某个故事的片段或节选,笔者认为这恰好成为教师在课堂上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契机。以笔者自身教学为例,每次學生们只要一听到课文以外的故事,就表现出浓厚兴趣。随着讲解的逐渐深入,学生会不自觉地步入一个个奇妙有趣、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中。而正当学生安静聆听、期待结局的时刻,笔者往往戛然而止:孩子们,后面的故事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这么一伏笔,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主动要求课外阅读。
2. 妙用游戏环节吸引学生乐在其中。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要想让他们静静地坐下来享受阅读的乐趣,沉浸于书籍的海洋中,玩一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若使其在游戏中领略到了书籍的魅力,效果将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会飞的抱抱》,该书阐述的是一只小熊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给奶奶寄出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个奇妙的拥抱。笔者设计了一个有趣的“传话游戏”环节,反响甚佳,不仅让学生在欢笑中感受到了“话语”的意义,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如团队的协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温暖,等等。
当然,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情境预设法、质疑法、表演法等等。教师的主动性发挥得越明显,学生的积极性才可能激发得越充分。
二、激活“学生”,出“戏”以自赏
如果一篇文章只是教师不断在卖力说好,而学生们却表现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未能做到“出戏以自赏”,那么教师的“主动入戏”就达不到所设想的目的了。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活”学生乃激活课堂教学之核心。要想真正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大量且广泛的阅读。那么,能否从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呢?
1. 利用年龄特点,以多彩手段激发热情。相比纯文本阅读,低年级学生更喜欢借助图画、影像等手段感知外界事物,因此,这些先进资源手段所带来的直观与形象的魅力直接影响并冲击着他们的接受视野。事实上,阅读也不应仅仅限于纸质文字的空间,比如,有影像或有音频的绘本读物,给学生带来的也许不仅是新奇的感受,更是一种产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将文本与图画、影像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如图文结合法,可要求学生先由画来感知内容,了解故事大概,继而发挥想象力来对绘本内容进行言外之意的补充。如此,通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绘本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自我阅读的有效性,促使其终身受益。
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提升阅读效率。自我管理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最好的途径。相较初高中生而言,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律性及组织性明显不足,阅读情绪也不够稳定。如何在阅读中集中注意力、提升阅读效率,对其来说并非易事。笔者采取的是大声阅读法与圈点勾画法。主要是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文本,在遇到生字新词、妙语佳句或重点段落时,采取圈点勾画的办法,做出标记。初始,教师先做示范。之后,持续帮助学生养成在阅读时“读读、圈圈、画画、点点、写写”的习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利于其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激活“评价”体系,化目标任务为“愉快”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将造就其对阅读兴趣的不断延伸与拓展。“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本就是教师最主要的目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给学生以最深刻的阅读体验。一是可围绕阅读书籍内容开展“争阅读奖章”活动。每周一评,不仅教师评,更赋予学生以自主评选的权利,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提升群体阅读的积极性并增进学生争夺奖章的自信心与荣誉感。二是设计特色阅读评价体系。推行阅读考核机制,从“阅读态度”“阅读速度”“阅读效果”等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价。评价可分为“争当阅读小能手”“小小表演家”“我是制作小能手”“借书还书我能行”等几大板块,把这些活动切实地与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及阅读成果结合起来,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达到爱读书、会读书、懂读书的良好局面。
“激活”教师、“激活”学生、“激活”评价体系,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阅读教学与阅读学习的双赢。教师的“活”体现在,能够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创设民主、平等与自由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活”则体现在,在教师的调动下释放出的巨大学习潜能,以及悦纳自我的意识与能力。可以说,从教师的“要我读”到学生的“我要读”,是一个漫长且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唯有师生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方能推动阅读之花璀璨开放。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