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将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原本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能使孩子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并能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学生;结合学生兴趣入手。
在大多数学生眼中,对学数学没有多大兴趣的,也是枯燥无味的。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找到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数学课同样可以和语文课一样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也会学得有滋有味。我通过近十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发现:在教学中将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原本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能使孩子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并能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我认为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结合学生兴趣入手,引出数学问题
柏拉图曾经说过:“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数学教学中何为好的开头?其实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数学知识,只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课题,就会事半功倍。
曾记得在上一个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学中,课前我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只是想当然地说:xxx同学的妈妈说:她的儿子学习有了进步,给他买了2千克的苹果,还给他买了水蜜桃,水蜜桃的质量是苹果的5倍,他一共得了多少千克水果?谁知,有几位同学看都不看一眼,嘴里还嘟嘟嚷嚷的,谁稀罕你的水果,整节课就平平淡淡的过去了。课后,我找到了同学们谈心,他们都说“我们家里水果多着呢,对水果不感兴趣。”之后我想,现在生活富裕了,吃的东西打动不了同学们的心,激发不了同学们的兴趣。到底什么才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今年我又教三年级数学,我就仔细观察本班同学们的一言一行,发现了他们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到了上“倍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就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同学们一听,马上大声说:“喜欢”,我接着就说“好!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课,这一单元考的好就奖励跳绳。奖励方式有两种,一种8元一根,另一种的价钱是它的2倍,第二种跳绳价钱是多少元?同学们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整节课就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度过,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也令人满意。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心想:在兴趣中学数学,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之后我每次上数学课时,都举一些生活中同学们喜欢的数学例子来启发学生。这样教师教起来很轻松,学生学起来既懂也轻松。为此,每次期末考试都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二、通过生活情景,设计数学问题
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实现生活数学化,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如教学《0除以一个数》时”,首先说:“同学们,你们愿意帮老师做一些事吗?做好了都有奖励,教室外面有一堆东西,你们5人去平均分一分,然后帮你们分到的东西帮老师拿来。”同学们去而复返,我马上说:“同学们,每人分了多少,有的手一摊,一个也没有;”有的说“0个”教师借此机会就把0÷5=0板书出来了,从而也让学生了解了0除以一个数的意义了。
三、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数学,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们班有31名学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17名。我让他们站在讲台前,男女生各站一排,第一排14名,第二排17名,问一共有多少名?怎么列式?学生答:14+17=31(名),这时我再让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学生交换位置,我还没开口,学生马上说17+14=31(名)。我又问,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不难看出,恰到好处地将数学问题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认知加法交换律。
四、模拟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学“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计算中好习惯的培养
计算技能是学生解决问题必备的素质,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仍然要予以重视只不过在训练形式上要动脑筋、想办法,注意多样性和趣味性,“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一次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我们班有几位计算马虎的同学,为了让他们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于是我就对他们说:“假如20年后的你,在一家公司任财会,给每个工人算工资,你不认真算,或者不会算又不愿问别人,结果算少了工人要找你的麻烦,甚至会造成人身攻击;算多了,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有可能你还会被炒鱿鱼”。
为了减少或消灭计算中的错误,我觉得计算时应该用“计算规程”来约束他们。
(一)看题细致,抄题必对,先对后算。也就是说,抄题的时候,先读在抄,抄好后,要先与原题核对,再进行计算。
(二)认真审题,思考周全。也就是说,要做哪一道题,对这道题仔细阅读,认真想想:看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以及数字的特点;想想计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字迹清楚,书写整齐。计算中要把字写清楚,就是在草稿纸上写或者计算,也要写的工工整整。特别是小数的、进位点、退位点等都有书写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齐、合符规范。
(四)细心检查,坚持验算。做完题后,要细心检查,看看结果是否合理。不合理,就要重新计算,看看是那一部分出现了错误。每道题都坚持验算,验算决不能摆样子,走过场。发现不对,立即找出错误的原因。做到有错必改,引以为戒。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同学们带着兴趣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语言要有感染力,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 姜雪松.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17):109-109.
[2] 杜春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9,000(003):147-148.
重庆市秀山县隘口镇凉桥小学 重庆市 409911
关键词:学生;结合学生兴趣入手。
在大多数学生眼中,对学数学没有多大兴趣的,也是枯燥无味的。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找到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数学课同样可以和语文课一样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也会学得有滋有味。我通过近十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发现:在教学中将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原本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能使孩子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并能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我认为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结合学生兴趣入手,引出数学问题
柏拉图曾经说过:“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数学教学中何为好的开头?其实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数学知识,只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课题,就会事半功倍。
曾记得在上一个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学中,课前我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只是想当然地说:xxx同学的妈妈说:她的儿子学习有了进步,给他买了2千克的苹果,还给他买了水蜜桃,水蜜桃的质量是苹果的5倍,他一共得了多少千克水果?谁知,有几位同学看都不看一眼,嘴里还嘟嘟嚷嚷的,谁稀罕你的水果,整节课就平平淡淡的过去了。课后,我找到了同学们谈心,他们都说“我们家里水果多着呢,对水果不感兴趣。”之后我想,现在生活富裕了,吃的东西打动不了同学们的心,激发不了同学们的兴趣。到底什么才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今年我又教三年级数学,我就仔细观察本班同学们的一言一行,发现了他们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到了上“倍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就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同学们一听,马上大声说:“喜欢”,我接着就说“好!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课,这一单元考的好就奖励跳绳。奖励方式有两种,一种8元一根,另一种的价钱是它的2倍,第二种跳绳价钱是多少元?同学们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整节课就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度过,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也令人满意。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心想:在兴趣中学数学,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之后我每次上数学课时,都举一些生活中同学们喜欢的数学例子来启发学生。这样教师教起来很轻松,学生学起来既懂也轻松。为此,每次期末考试都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二、通过生活情景,设计数学问题
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实现生活数学化,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如教学《0除以一个数》时”,首先说:“同学们,你们愿意帮老师做一些事吗?做好了都有奖励,教室外面有一堆东西,你们5人去平均分一分,然后帮你们分到的东西帮老师拿来。”同学们去而复返,我马上说:“同学们,每人分了多少,有的手一摊,一个也没有;”有的说“0个”教师借此机会就把0÷5=0板书出来了,从而也让学生了解了0除以一个数的意义了。
三、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数学,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们班有31名学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17名。我让他们站在讲台前,男女生各站一排,第一排14名,第二排17名,问一共有多少名?怎么列式?学生答:14+17=31(名),这时我再让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学生交换位置,我还没开口,学生马上说17+14=31(名)。我又问,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不难看出,恰到好处地将数学问题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认知加法交换律。
四、模拟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学“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计算中好习惯的培养
计算技能是学生解决问题必备的素质,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仍然要予以重视只不过在训练形式上要动脑筋、想办法,注意多样性和趣味性,“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一次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我们班有几位计算马虎的同学,为了让他们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于是我就对他们说:“假如20年后的你,在一家公司任财会,给每个工人算工资,你不认真算,或者不会算又不愿问别人,结果算少了工人要找你的麻烦,甚至会造成人身攻击;算多了,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有可能你还会被炒鱿鱼”。
为了减少或消灭计算中的错误,我觉得计算时应该用“计算规程”来约束他们。
(一)看题细致,抄题必对,先对后算。也就是说,抄题的时候,先读在抄,抄好后,要先与原题核对,再进行计算。
(二)认真审题,思考周全。也就是说,要做哪一道题,对这道题仔细阅读,认真想想:看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以及数字的特点;想想计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字迹清楚,书写整齐。计算中要把字写清楚,就是在草稿纸上写或者计算,也要写的工工整整。特别是小数的、进位点、退位点等都有书写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齐、合符规范。
(四)细心检查,坚持验算。做完题后,要细心检查,看看结果是否合理。不合理,就要重新计算,看看是那一部分出现了错误。每道题都坚持验算,验算决不能摆样子,走过场。发现不对,立即找出错误的原因。做到有错必改,引以为戒。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同学们带着兴趣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语言要有感染力,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 姜雪松.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17):109-109.
[2] 杜春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9,000(003):147-148.
重庆市秀山县隘口镇凉桥小学 重庆市 4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