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挑战与对策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必然的潮流和趋势,“国际化”给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野。文章分析了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挑战,并借鉴协同学的相关理论,提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应对国际化影响的现实策略是“协同创新”,即坚持开放与非平衡的建设理念,建立竞争与协同并重的非线性管理机制,充分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序参量”效能等。
  关键词:国际化; 高校校园文化; 协同学; 挑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5-0036-04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1]。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发展、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大的育人、导向、凝聚和整合功能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趋势不断增强的今天,人类的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的地理界限,世界呈现出全方位的密切沟通和相互影响的“国际化”。不可避免地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在国际化视野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教授认为,国际化对于理论研究而言,有两层意蕴,其一是国际化本身成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其二是国际化被当作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背景。[2]这是因为国际化“双重性”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国际化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各种不同的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国际化也是一种研究工具,是我们研判、解读、破解国际化条件下各种问题的视角和背景,也是学者们用于概念建构和理论推演的一种环境。[3]我们这里正是将“国际化”作为分析和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实问题的视角。在这种视角下,对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分析,对于正确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的挑战
   高校校园文化产生于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一方面,从空间层面看,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其地理范围的;从时间层面讲,每所高校经过一段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校园文化特质和文化精髓都会被稳固地传承下来;从心理层面观之,校园文化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会对外界的文化冲击进行有意识的排斥和有选择的吸收。以上这些特点使得校园文化在存在形态上相对闭合,形成一个个封闭的“文化圈”。另一方面,“国际化”带来了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QQ群、网络博客、网络论坛等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新的传播载体;以街舞协会、性科学协会、电子竞技协会等新兴社团为依托开展的文体活动、以满足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和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以追求自我个性为主流的网络文化活动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新的活动形式。这些变化说明,高校校园文化不可能是固步自封的文化,而是一个与外界存在信息交换、不断嬗变的开放型文化。在封闭型与开放型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如何既继承传统,又顺应潮流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2.主流性与多元性冲突的挑战
   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要。随着“国际化”推进步伐的加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呈现出高密度的文化融合,不同文化出现在同一时空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大环境。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吸取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为人民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依然占据着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高校校园作为中国社会的集缩地,又时刻面临着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尤其是近年来,诸如涂鸦、滑板、摇滚音乐等以青年学生为主体表现青年学生新型生活方式的时尚文化元素,强烈地充斥着大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世界。在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并存的高校校园文化语境中,部分大学生在文化选择面前表现得无所适从,陷入道德和价值观迷失的泥潭。因此,如何处理好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性与多元性的关系,形成“一元主导,包容多样”的校园文化格局,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考验。
   3.有序性与无序性交替的挑战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性亚文化,也必然体现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部要素,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由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历程不同,校园文化的内部规划和建设内容又有各自的特性,经过长期积淀,具备一定的稳定性。然而,稳定并不代表绝对的平衡。受“国际化”的影响,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差异性逐渐扩大,西方文化的糟粕使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生根发芽,大众文化的世俗性影响使得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呈现低俗化、功利化趋势,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等非主流文化中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出现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和心理失衡,这些都成为校园文化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诸多不和谐音符的产生,势必会打破原有的校园文化秩序,各种有利的或不利的文化元素之间相互竞争,迫使校园文化系统经历从有序到无序,再通过文化的选择性和自觉性恢复到有序的过程,进而从原先的低级有序转入另一种高级有序。在校园文化有序性与无序性交替出现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吸收精华、保持有序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二、协同学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契合性探索
   协同学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H·哈肯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后期创建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理论。它在汲取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4]为什么笔者要使用复杂性科学理论中的协同学来分析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呢?因为,高校校园文化可以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适应系统,与协同学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契合性。
   1.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具有适应性
   我们的研究对象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其主体为学生和教职工,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工都是一个具有主动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智能主体。我们研究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来分析如何更好地发挥全体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形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不断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发展与进步。而协同学理论正是将系统的组成部分称为个体,将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称为适应主体。其适应性正是体现在它本身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从中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并能够利用积累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与其他主体保持协调,促进整个系统发展。在这一点上,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复杂性科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2.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蕴含矛盾统一性
   高校校园文化系统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组织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等多个子系统,国际化带来了文化的国际性接轨,不可避免地给高校校园文化各子系统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导致各子系统发生了新的相变。与此同时,国际化人才的素质结构也是一个由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子系统组成的统一体。由于国际环境、社会环境和大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主体适应程度的不同,载体呈现方式的差异,多少会存在一些无序状态,总有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这主要表现为不同子系统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响应程度参差不齐,而后,经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逐步走向有序,在低级有序的基础上,走向更高层次的有序。国际化带来的高校校园文化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主流性与多元性冲突、有序性与无序性交替的挑战看似矛盾,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无论是在整个世界还是在一个民族,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最终都会呈现一种互补、和谐的状态,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总是一个从冲突到和谐的过程,和谐之中酝酿着矛盾的因子,冲突之中包含着有序、和谐的趋向。[5]而协同学研究表明,系统发生自组织时,系统中出现了众多要素、多个不同的部分、多个层次的相干行为,它们一下子全部被动员起来,使得涨落得以响应、放大,导致整个系统发生相变,才进入新的状态。[6]同时,协同学理论的最大研究特点就是从矛盾的个性中把握共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以协同学为代表的复杂性科学一样,都具有矛盾统一性。
   3.高校校园文化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具有竞争性和协同性
   当前,国际化使各种资源的获取速度更快,获得的信息量更大,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内部有关部门和各级学生组织为了获取更多的学校和社会资源,提升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想方设法为繁荣校园文化比贡献,争上游,开展合理的竞争和有效的合作;校内各部门和各级学生组织只有高度团结起来,形成全校“一盘棋”的有利局面,才有可能全面抵制因国际化带来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渗透,坚持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导向和动员功能,构建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而协同学理论告诉我们,促进系统演进、实现结构、形态和属性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系统内各个子系统(或要素)之间既竞争又协同的非线性相互作用。[7]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协同学也有相似之处。
   三、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协同创新
   鉴于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协同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契合性,我们就不妨将协同学的相关理论引入到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当中,进而创建新的更适合国际环境和社会需求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为此,我们尝试性地提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协同创新”建设策略。
   1.贯彻开放与非平衡的建设理念,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系统的兼容性
   协同学认为,系统要从无序或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或者高级有序状态演进,必须不断打破封闭、半封闭稳定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9]高校校园文化面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必须要坚持贯彻开放与非平衡的建设理念,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系统的兼容性。要适当打破原有的平衡态,创造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增强校园文化系统开放性和兼容性的当务之急是要消除高校校园文化的“孤岛”效应,建立与国际环境相适应的多元文化类型。一是要鼓励高校学术系统的互访,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提供知识交流平台。高校之间可以通过互聘教师讲学或派遣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访问、学习,以开拓教师的学术视野,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接触前沿学术领域,起到活跃思想的教育创新作用;通过互认学分、合作办学、跨校研究、委托培养等方式进行交流,营造开放、活跃的育人环境。二是推动校园文化价值观念的互补。高校能将不同文化置于同一平台,使差异得以展示,了解得以进行,沟通得以实现,融合成为可能的唯一场所。[9]因此,高校要善于利用对外交流的机会,积极学习学校外部文化中的先进价值理念,努力把多元价值观念中的共性因素挖掘出来,加强校园文化主导价值观念的凝聚力。普及跨文化教育、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三是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互动,在活动文化中体现“国际视野”。例如美国东北部的8所历史最悠久的名牌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布朗、达特默思、宾夕法尼亚和康奈尔,他们每年都联合举办综合性体育比赛,这一赛事被人们称作“常青藤联盟赛”,[11]在美国甚至全世界都非常有名。香港中文大学每年都为学生提供到伦敦学习英语、到北京学习普通话,与耶鲁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到新加坡、加拿大的公司去实习等机会。在这样一次次的实践中,“国际视野”就自然地成为学生们一种常态的思维方式。
   2.建立竞争与协同并重的非线性管理机制,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生命力
   协同学理论研究表明,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动力来自系统内部多种元素的相互作用:竞争和协同。子系统的竞争是系统演化最活跃的动力,使系统趋于非平衡;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则在非平衡条件下使子系统中的某些运动趋势联合起来并加以放大,从而使之占据优势地位,支配系统整体的演化。[1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内部复杂的相互作用既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形成良性循环,使校园文化品质得以提升,更好地发挥它的教育、社会和情感功能,也可能产生消极效应造成恶性影响,甚至扼杀新的文化元素,导致校园文化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鉴于此,在国际化背景下,借鉴协同学理论,建立既竞争又协同的非线性管理机制,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内在生命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学校相关部门以及各级学生组织之间的良性竞争,充分运用“激励相容”、“目标管理”等方法与措施,调动各单位以及个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两个协同”。一是管理层面协同。宏观的管理协同就是校内所有相关部门和各级学生组织都要致力于将热衷于西方文化、轻视民族文化的偏向,引导到文化的民族性为先,民族性与国际性辩证统一的发展轨道上来。微观的管理协同就是人员、时间、物质设施、制度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协调一致。人员管理协同要以培养师生员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主,重视“非正式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时间管理协同就是各组织要给予师生更多的自由时间,不宜安排过多群体性的或竞争性的大型文化活动,造成师生过重的课余负担;物质设施管理协同就是要通过部门之间协调使学校现有的物质设施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制度管理协同就是学校各级规章制度不能杂乱无章,互相抵触,要具有可释性和稳定性,对违反规章制度者的处理尺度要保持一致;行为管理协同就是学校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国际化带来的社会思潮对师生员工日常行为的影响。二是资源层面协同。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局目标,学校相关部门及各级学生组织要适当打破部门界限,摒弃狭隘的“政绩观”,充分利用“项目管理”机制,建立“矩阵式”组织,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交流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造血系统”。
   3.充分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序参量”效能,创建高雅的校园文化模式
   哈肯将能够在系统演化过程中从无到有的变化,且能指示出新结构的形成,反映新结构有序程度地参量成为“序参量”,它既起着通知各子系统如何行动的作用,又发挥着告诉观察者系统宏观有序态整体情况的作用。[12]通俗地说,“序参量”就是对系统存在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短期内难以形成、竞争对手难以制造与模仿的核心变量。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高校作为防范和抵御西方敌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与“和平演变”的重要阵地,历来都是各种思想文化交锋和冲突的前沿地带。在国际化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新课题的今天,这种文化交锋和思想冲突将更为直接和明显。面对各种思想的冲突与碰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序参量”的决定性作用,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始终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笔者认为,充分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序参量”效能,创建高雅的校园文化模式是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引擎”。我们一是要完善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发挥多学科的协同作用,搭建校园文化理论支撑平台,以先进理论指导文化实践活动。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和虚拟网络环境,创建高雅的校园文化模式,使现实的校园文化与虚拟的校园文化协同发展。我们要紧抓日常教学、党课、团课、形势政策课等主渠道,将高雅科学的文化内容渗透在课堂教育、生活教育和环境诱导中;要开展“爱国、爱家、爱社会”主题教育和“创新、创意、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创新创业意识,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渗透到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要重视学生社团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大学生社团成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重要元素;要牢牢抓住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话语权,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子系统相互合作、协调和同步运动。笔者认为,大力弘扬协同学理论的思维模式,坚持开放与非平衡的建设理念,建立竞争与协同并重的非线性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序参量”效能,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能在国际化视野下走向“协同创新”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4/24/c_121341791.htm.
  [2][3] 冯 刚.国际化视野下高校德育的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6.
  [4] 哈肯.高等协同学[M].郭志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
  [5] 蔡红生.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83.
  [6] 骆 军.协同学理论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J].江汉论坛,2010(9):129.
  [7] 武 杰.非线性思维与跨学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66.
  [8] 徐亚清,王文利,王怡然.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6):45.
  [9] 徐显明.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第四大功能[N].光明日报,2011-05-06(7).
  [10] 曾友田.美、日、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S1):5.
  [11] 吴 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7-49.
  [12] 哈 肯.信息与自组织[M].郭志安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56.
   [责任编辑:庞 达]
  
  收稿日期:2011-08-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类课题“国际化视野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11JD710003)
  作者简介:谢守成(1956-),男,湖北洪湖人,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肖 微(1984-),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 .
其他文献
摘 要:“05 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理论教学文本化、实践教学形式化、“理”“实”结合虚无化、“教”“学”主体功利化、考核评价失真化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059-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
太陽才醒来呢,  谁,这么早,  就在松树上,  笃笃笃敲得脆响?  是啄木鸟唱晨歌呐。  啄木鸟唱歌,  用嘴壳子,  不用舌头不用嗓。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董的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改善民生的生命线和精神支撑。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不断丰富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食粮。加快民生改善,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跨越式发展,大力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摘 要】阅读是孩子养成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需要明确“互助合作的阅读团体”是达成学习目标的保障,和谐的阅读氛围是孩子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条件,完善的读书制度是孩子获取丰厚知识的保证,鼓励和表扬是成就孩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良药”,广阔的展示平台是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此才能全方位培养孩子的思维和感观,快速提升孩子的各种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全国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及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为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我校党委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以落实“十二五”规划为重点,以抓好“四个坚持”为着力点,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全面推进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    一、坚持引领全局,科学谋划“十二五”学校发展    把握大局,引领发展是高校党委的根本任务。为科学
摘要:创业观对于大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观,需把握创业观在创业意向、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等三层内涵,根据创业观形成中有关环境决定论、价值整合论和主体生成论等作用机理,探索大学生创业观的培育方法,包括挖掘创业根源,深化创业需求;夯实创业基础,强化创业意识;坚守创业信念,发扬创业精神。  關键词:大学生;创业观;内涵;机理;培育方法  DOI:10.15938/j.cnk
檸檬中含有丰富的柠檬酸,它气味芳香,特有的味道很适合来调制菜肴。  本期餐桌主角:柠檬  材料  鸡胸肉、柠檬、盐、胡椒粉、水淀粉、白砂糖、油  步骤  1.鸡胸肉洗净、拍松,放入碗中,加米酒和适量盐、白胡椒粉腌10分钟。  2.柠檬对半切开,挤汁备用。  3.锅中倒入油,大火烧热,放入鸡胸肉煎至熟软,取出,斜切成片,摆盘。  4.锅中留一些油,小火烧热,放入水淀粉、盐、白砂糖及3汤匙水,煮滚,再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社会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对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求解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行为出现的诸多问题,通过以程序公正理念改造高校学生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从观念、机制以及设立听证程序等方面构建程序保障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程序保障型;程序公正;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
豆豆妈妈的困惑:  豆豆是个温柔、讨人喜欢的女孩子。这次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中,坐在豆豆旁边的贝贝特别兴奋,一会儿拉拉豆豆的头发,一会儿捏捏豆豆的小耳垂。这些让旁边的豆豆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回想起前段时间,豆豆脸上还被贝贝抓破过,妈妈更是难以平静。为了让豆豆不再继续受贝贝的“欺负”,豆豆妈妈给老师发了请求调换座位的短信。老师因为带班没及时回复,护女心切的豆豆妈妈又忍不住在班级QQ群里提出了这样的疑
【摘 要】为了克服传统制度管理模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增强学校制度管理的内驱力,提升办学品位,我校确定了以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管理的理念。我校文化建设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组成。短短几年时间内,我校已取得初步成果,实现了办学品位的历史性跨越。  【关键词】学校管理;文化特色;办学品位  “在赤壁城区,我们能一眼分辨出哪是实验小学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