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5条患肢)采用电凝术治疗。结果:3例术后出现皮下硬结,1例节段性复发,其余顺利康复。平均住院時间5.6天。结论: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术中电凝量化指标。
关键词 电凝术 下肢静脉曲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5.091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4月收治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32~68岁,平均37岁。病史6个月~21年,平均4年。入院时均有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伴患肢酸乏感21例,伴患肢皮肤营养障碍(色素沉着、脱屑、溃疡等)18例,其中2例在入院时仍有溃疡。术前均做perthes试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检查,24条患肢有深静脉反流,其中Ⅰ级14条患肢,Ⅱ级10条患肢。
电凝器:取直径1mm,长100mm钢丝1条,外套绝缘的输尿管导管封闭,钢丝两端各焊接一个4mm×6mm卵圆形小铜头,一个作血管内的电凝头,另一个接电凝器导电。
套管针:取6号带芯腰穿针,外套绝缘的输尿管导管,针尖外露2mm导电。
手术方法:术前站立位用龙胆紫标记患肢曲张静脉。采用硬膜外麻醉。取腹股沟下沿皮纹切口长2~3cm,游离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离断所遇属支。向远端插入电凝导管至膝下内侧。小腿部静脉曲张严重或伴有溃疡者,或因瓣膜阻挡而不能将导管送至膝部者,在离断大隐静脉后,再于内踝处切开,游离大隐静脉,将电凝导管向近端插入至腹股沟部,暂放于此。以套管针导入电极,分别电凝其余已标记好的曲张静脉(多分布于小腿),电凝指数为25~30。继之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边退出导管,边电凝大隐静脉主干,速度约1mm/秒,电凝指数为30~35。直至完全撤出导管后,缝合切口。
关键词 电凝术 下肢静脉曲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5.091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4月收治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32~68岁,平均37岁。病史6个月~21年,平均4年。入院时均有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伴患肢酸乏感21例,伴患肢皮肤营养障碍(色素沉着、脱屑、溃疡等)18例,其中2例在入院时仍有溃疡。术前均做perthes试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检查,24条患肢有深静脉反流,其中Ⅰ级14条患肢,Ⅱ级10条患肢。
电凝器:取直径1mm,长100mm钢丝1条,外套绝缘的输尿管导管封闭,钢丝两端各焊接一个4mm×6mm卵圆形小铜头,一个作血管内的电凝头,另一个接电凝器导电。
套管针:取6号带芯腰穿针,外套绝缘的输尿管导管,针尖外露2mm导电。
手术方法:术前站立位用龙胆紫标记患肢曲张静脉。采用硬膜外麻醉。取腹股沟下沿皮纹切口长2~3cm,游离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离断所遇属支。向远端插入电凝导管至膝下内侧。小腿部静脉曲张严重或伴有溃疡者,或因瓣膜阻挡而不能将导管送至膝部者,在离断大隐静脉后,再于内踝处切开,游离大隐静脉,将电凝导管向近端插入至腹股沟部,暂放于此。以套管针导入电极,分别电凝其余已标记好的曲张静脉(多分布于小腿),电凝指数为25~30。继之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边退出导管,边电凝大隐静脉主干,速度约1mm/秒,电凝指数为30~35。直至完全撤出导管后,缝合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