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带一路”对我国、沿线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金融在其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框架虽已搭起,但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在其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关键词】“一带一路” 金融高职教育 国际化人才
一、“一带一路”及其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这二者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来的,前者是其在2013年9月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的,后者则是其在2013年10月訪问东盟时首倡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包括以下三条线路: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中国→中亚、西亚→波斯湾、地中海;中国→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主要有以下两个走向,那就是中国沿海港口→南海→印度洋→欧洲;中国沿海港口→南海→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的两端,一端是极具活力的东亚经济圈,另一端则是高度发达的欧洲经济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这二者打通,则无论是对我国,还是对沿线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说来,对我国的意义主要有促进产业调整与转移→打破能源壁垒→稳定经济增长→增强国家安全;对区域内沿线国家的意义,则主要体现在能够打造利益、责任和命运三者相统一的共同体,在该共同体内,成员之间在政治上是互信的,在文化上是相互包容的,在经济上则是融合为一体的,它在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对于各个成员国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乃至于世界和平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金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官”
(一)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是“牛鼻子”。这一作用需借助以下四种渠道才能最终得以发挥:
第一,支持实体经济的建设,满足其发展的资金需求。
第二,满足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根据经验数据,基础设施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前者每增加10个百分点会带动后者增长1%。
第三,支持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合作。其中,支持我国的优质装备走出去,有助于我国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我国金融支持的重点;而把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引进中国来,则可使我国产业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并对多方资本起到“半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成倍增加有效需求。
第四,支持节能、环保的绿色经济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英文缩写AIIB,已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并于2016年1月16日开业运营,初期的重点投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交通、能源、物流和城乡发展。
2.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组建的丝路基金,全称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14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运营,并于2015年12月14日设立了它的首个专项基金,即中国—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专项基金。
3.除了2以外的其他各类多边或双边合作基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论是对于新建立各类多双边合作基金,还是对于扩充已有的多双边合作基金,都非常积极踊跃,金融合作正以迅猛之势展开,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4.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一带一路”项目储备库。其中,已签署协议的有近50个项目,涉及矿产、煤气、电信、电力、农业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已实施的有22个项目,累计贷款余额在100亿美元以上。
(三)当前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
第一,“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的国家很多,有数十种货币存在,许多国家货币制度复杂但落后,金融体系也不完备,严重依赖美元等大国货币,来进行大宗商品开采、运输和销售的计价和结算,美元在其整个货币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单方面对其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时,就极易给这些国家带来巨大的冲击。
第二,现阶段,“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投融资平台为我国发起设立的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从资金来源角度看,这三大平台的资本金加在一起共有2400?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需求却高达8万亿美元,二者相距甚远,资金缺口很大。从资金运用即投资角度看,这三大平台现有的投资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各种类型融资的需要,亟待金融创新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以使多层次、高效率的“一带一路”建设投资体系早日建立。
(四)“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一带一路”作用的对策
第一,继续加大跨境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增加“一带一路”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机构的数量。通过继续放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审批条件,扩大人民币境外贷款的规模,同时,对所有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均持鼓励态度,无论其投资者是个人还是机构,也不论其是境外的还是境内的投资者。发行以人民币为面值的债券,使人民币回流中国的渠道加宽、与其他国家货币互换的程度加深,最终实现人民币在中国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良性循环。
第二,在我国的帮助下,区域内国家的跨国证券交易所得以建立,直接融资得到发展。同时,逐步有计划地放开我国的资本市场,以使区域内的优质企业有机会对我国进行证券投资。这样,人民币对外投资更加方便,从而人民币对外供给增加;当海外人民币有投资于国内的需求时,可供其选择的投资对象也更加丰富了。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大有助益,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奠定基础。
第三,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激励我国商业银行在沿线国家开设分支行,以便为在“一带一路”进行投资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内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在金融业不是很发达的沿线国家,我国商业银行与我国企业的这种同步跟进尤为必要。 第四,“一带一路”沿线有相当多的国家,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一个金融大国,中国有责任为这些国家(尤其是其中较落后的国家),设计出品种丰富、符合其实际融资需要并且极具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三、我国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金融高职院校怎么办?
(一)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发展概况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金融类高职院校,已有62年的办学历史,在金融领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1.历史回眸一——辽宁银行学校。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的前身是195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在丹东市成立的辽宁省银行干部学校,1961年学校迁址沈阳市东陵区中马村,1978年在辽宁省银行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了辽宁银行学校。
2.历史回眸二——辽宁金融职工大学。1985年,辽宁银行学校迁至沈阳市新城子区虎石台镇,同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又成立了辽宁金融职工大学,在举办中等教育的同时,开展成人专科层次教育。
3.新的征程——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的成立及发展。2001年初,学校划归地方,200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学院转制更名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自此,学院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9月,学院顺利通过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3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院校;2014年成为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二)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的实践与思考
结合我校现有的条件和发展目标,在服务中国金融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我校积极探索与实践:
1.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第一,已有条件:2002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韩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十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语言培训、学生交换学习、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领域进行合作,总体办学水平及办学实力不断提高。第二,发展目标:在上述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并为契合我校“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合作空间”的发展目标,今后我校应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重点对象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具体采用培养或培训、互相承认学分、师生交流、金融研讨等方式。
2.创新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线上金融课程。第一,已有条件:开发并推广线上金融课程,首先要有互连网的技术支撑。最近四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二期工程)在我校有序展开,为此投入了1100多万元的资金,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发并推广线上金融课程,还要有配套的线下实训基地。目前,我校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第二,发展目标:在上述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并为契合我校“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目标,今后我校应陆续开发线上金融系列课程,然后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院校开放和推广,同时,为了提高线上金融课程的使用效果,还应将我校中央财政及省财政支持的校内实训基地,作为线上课程的线下配套实训基地。
3.开发对接“一带一路”金融战略的专业认证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第一,已有条件:經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校初步形成了“双境培养、双证融通、双师执教”的人才培养模式,100%的毕业生持有双证书。第二,发展目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中国金融企业在输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必定还要输出一些“中国标准”,如专业认证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等。所以,我校应面向金融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需求,开发对接“一带一路”金融战略的专业认证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作为行业准入标准和企业选人用人标准。
4.服务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通过培训助其提高人员的国际化水平。第一,已有条件:最近四年以来,我校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稳步增长,社会服务日益扩大,行业内培训达3278人次。第二,发展目标:在上述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我校应与“走出去”的国内优质金融机构联合开展金融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主要学习英语口语、目的国文化交际、柜员及理财等专业。
5.注重金融文化研究的开展。第一,已有条件:我校一直奉行“文化兴校战略”,立足于“职教强省”发展战略,并与我校文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相连,探索特色鲜明、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第二,发展目标:在上述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我校应联合有关单位成立金融文化研究中心,专门致力于金融文化的研究,塑造金融文化品牌,实现校园文化与金融文化的融合。同时,我校还应与2016年4月23日刚刚在我市开馆的、全国第一家以产业金融为主题的公益性博物馆——产业金融博物馆,共建辽宁金融教育馆,作为金融文化研究、传承和教育的一种载体。该馆集合博物馆、展览馆与科技馆等诸项功能于一身,既面向整个金融系统的管理干部(尤其是其中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也面向辽宁省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各级管理干部和金融院校师生,为他们提供金融文化宣传、教育平台。
【关键词】“一带一路” 金融高职教育 国际化人才
一、“一带一路”及其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这二者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来的,前者是其在2013年9月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的,后者则是其在2013年10月訪问东盟时首倡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包括以下三条线路: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中国→中亚、西亚→波斯湾、地中海;中国→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主要有以下两个走向,那就是中国沿海港口→南海→印度洋→欧洲;中国沿海港口→南海→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的两端,一端是极具活力的东亚经济圈,另一端则是高度发达的欧洲经济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这二者打通,则无论是对我国,还是对沿线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说来,对我国的意义主要有促进产业调整与转移→打破能源壁垒→稳定经济增长→增强国家安全;对区域内沿线国家的意义,则主要体现在能够打造利益、责任和命运三者相统一的共同体,在该共同体内,成员之间在政治上是互信的,在文化上是相互包容的,在经济上则是融合为一体的,它在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对于各个成员国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乃至于世界和平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金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官”
(一)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是“牛鼻子”。这一作用需借助以下四种渠道才能最终得以发挥:
第一,支持实体经济的建设,满足其发展的资金需求。
第二,满足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根据经验数据,基础设施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前者每增加10个百分点会带动后者增长1%。
第三,支持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合作。其中,支持我国的优质装备走出去,有助于我国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我国金融支持的重点;而把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引进中国来,则可使我国产业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并对多方资本起到“半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成倍增加有效需求。
第四,支持节能、环保的绿色经济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英文缩写AIIB,已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并于2016年1月16日开业运营,初期的重点投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交通、能源、物流和城乡发展。
2.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组建的丝路基金,全称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14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运营,并于2015年12月14日设立了它的首个专项基金,即中国—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专项基金。
3.除了2以外的其他各类多边或双边合作基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论是对于新建立各类多双边合作基金,还是对于扩充已有的多双边合作基金,都非常积极踊跃,金融合作正以迅猛之势展开,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4.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一带一路”项目储备库。其中,已签署协议的有近50个项目,涉及矿产、煤气、电信、电力、农业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已实施的有22个项目,累计贷款余额在100亿美元以上。
(三)当前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
第一,“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的国家很多,有数十种货币存在,许多国家货币制度复杂但落后,金融体系也不完备,严重依赖美元等大国货币,来进行大宗商品开采、运输和销售的计价和结算,美元在其整个货币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单方面对其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时,就极易给这些国家带来巨大的冲击。
第二,现阶段,“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投融资平台为我国发起设立的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从资金来源角度看,这三大平台的资本金加在一起共有2400?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需求却高达8万亿美元,二者相距甚远,资金缺口很大。从资金运用即投资角度看,这三大平台现有的投资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各种类型融资的需要,亟待金融创新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以使多层次、高效率的“一带一路”建设投资体系早日建立。
(四)“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一带一路”作用的对策
第一,继续加大跨境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增加“一带一路”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机构的数量。通过继续放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审批条件,扩大人民币境外贷款的规模,同时,对所有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均持鼓励态度,无论其投资者是个人还是机构,也不论其是境外的还是境内的投资者。发行以人民币为面值的债券,使人民币回流中国的渠道加宽、与其他国家货币互换的程度加深,最终实现人民币在中国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良性循环。
第二,在我国的帮助下,区域内国家的跨国证券交易所得以建立,直接融资得到发展。同时,逐步有计划地放开我国的资本市场,以使区域内的优质企业有机会对我国进行证券投资。这样,人民币对外投资更加方便,从而人民币对外供给增加;当海外人民币有投资于国内的需求时,可供其选择的投资对象也更加丰富了。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大有助益,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奠定基础。
第三,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激励我国商业银行在沿线国家开设分支行,以便为在“一带一路”进行投资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内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在金融业不是很发达的沿线国家,我国商业银行与我国企业的这种同步跟进尤为必要。 第四,“一带一路”沿线有相当多的国家,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一个金融大国,中国有责任为这些国家(尤其是其中较落后的国家),设计出品种丰富、符合其实际融资需要并且极具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三、我国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金融高职院校怎么办?
(一)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发展概况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金融类高职院校,已有62年的办学历史,在金融领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1.历史回眸一——辽宁银行学校。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的前身是195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在丹东市成立的辽宁省银行干部学校,1961年学校迁址沈阳市东陵区中马村,1978年在辽宁省银行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了辽宁银行学校。
2.历史回眸二——辽宁金融职工大学。1985年,辽宁银行学校迁至沈阳市新城子区虎石台镇,同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又成立了辽宁金融职工大学,在举办中等教育的同时,开展成人专科层次教育。
3.新的征程——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的成立及发展。2001年初,学校划归地方,200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学院转制更名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自此,学院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9月,学院顺利通过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3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院校;2014年成为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二)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的实践与思考
结合我校现有的条件和发展目标,在服务中国金融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我校积极探索与实践:
1.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第一,已有条件:2002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韩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十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语言培训、学生交换学习、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领域进行合作,总体办学水平及办学实力不断提高。第二,发展目标:在上述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并为契合我校“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合作空间”的发展目标,今后我校应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重点对象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具体采用培养或培训、互相承认学分、师生交流、金融研讨等方式。
2.创新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线上金融课程。第一,已有条件:开发并推广线上金融课程,首先要有互连网的技术支撑。最近四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二期工程)在我校有序展开,为此投入了1100多万元的资金,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发并推广线上金融课程,还要有配套的线下实训基地。目前,我校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第二,发展目标:在上述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并为契合我校“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目标,今后我校应陆续开发线上金融系列课程,然后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院校开放和推广,同时,为了提高线上金融课程的使用效果,还应将我校中央财政及省财政支持的校内实训基地,作为线上课程的线下配套实训基地。
3.开发对接“一带一路”金融战略的专业认证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第一,已有条件:經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校初步形成了“双境培养、双证融通、双师执教”的人才培养模式,100%的毕业生持有双证书。第二,发展目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中国金融企业在输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必定还要输出一些“中国标准”,如专业认证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等。所以,我校应面向金融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需求,开发对接“一带一路”金融战略的专业认证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作为行业准入标准和企业选人用人标准。
4.服务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通过培训助其提高人员的国际化水平。第一,已有条件:最近四年以来,我校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稳步增长,社会服务日益扩大,行业内培训达3278人次。第二,发展目标:在上述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我校应与“走出去”的国内优质金融机构联合开展金融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主要学习英语口语、目的国文化交际、柜员及理财等专业。
5.注重金融文化研究的开展。第一,已有条件:我校一直奉行“文化兴校战略”,立足于“职教强省”发展战略,并与我校文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相连,探索特色鲜明、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第二,发展目标:在上述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我校应联合有关单位成立金融文化研究中心,专门致力于金融文化的研究,塑造金融文化品牌,实现校园文化与金融文化的融合。同时,我校还应与2016年4月23日刚刚在我市开馆的、全国第一家以产业金融为主题的公益性博物馆——产业金融博物馆,共建辽宁金融教育馆,作为金融文化研究、传承和教育的一种载体。该馆集合博物馆、展览馆与科技馆等诸项功能于一身,既面向整个金融系统的管理干部(尤其是其中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也面向辽宁省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各级管理干部和金融院校师生,为他们提供金融文化宣传、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