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四方壶品 赏唐风雅韵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考,北宋之时江苏宜兴便盛产一种质地古朴纯厚、气质不媚不俗的紫砂壶,这种壶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于是自然而然地便成为当时士大夫阶层赏玩的对象。北宋文风开盛,文人把玩紫砂被视之为“雅”,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自然是一件“雅事”。紫砂壶的艺术始之于此,而一旦一种东西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参与进去,便很容易形成一种文化。茶壶的艺术,是中国悠久的陶文化与成熟于唐代的茶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在造型、泥色、铭款、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等诸多方面,以壶为主体,融合诸多艺术品种于一身,在形式、内容方面和谐呼应、神形兼备。
  紫砂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天然的质地——素形、素色、素饰,不上彩、不施釉,质朴无华的品格。这些特点为紫砂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令文人们情有独钟,并且如痴如醉。古往今来,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紫砂壶器无不带有明显的文人特征,讲究文化内涵,清风雅貌,一把壶的中心内涵必是带有“文气”的,这是支撑紫砂艺术长盛不衰的基石,而没有文化内涵的紫砂壶是空旷的、乏味的、庸俗的,因此,在进行任何紫砂创作的过程中都需要十分注重壶艺文化的培养与塑造,例如这款“唐风雅韵壶”(见图1),便是以古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造型设计的作品。
  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多种多样的,它们被统一的概括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但事实上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都带有独特的时代标签,不同时代的紫砂壶也明显地带有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只是时代特色赋予的表象,当代紫砂艺术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将这些文化表现融于现代多样的造型塑造之中,这与紫砂艺术的追寻传统与民族的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
  “唐风雅韵壶”是以方形作为基底进行基础的外观形态构造的,壶身有别于传统方器的方正规整的形态,但保留了方器挺拔有力的特点,属于并不完全恪守于正规的四方体,侧面的四条棱线分别向前倾斜,使壶身的四个侧面呈现出一种梯形,相较于传统的四方形器增添了更多的造型张力。壶的棱线塑造柔和,转折十分顺畅自然,整体的形态造成视觉上一种前倾的假象,没有突兀的棱角线条,使得方器造型的硬朗更趋向于内敛,延伸出更多的壶体形象。壶身上窄下阔,这样的设计使得壶器的重心落于壶底,底部平稳且面积较大,这样平置不易偏移,同大多数方器一样,带有较强的实体感与稳定感。
  “唐风雅韵壶”的壶流有别于传统流嘴的塑造方式,更趋向于将紫砂装饰中的贴塑,依托身筒成就的外形使得整体的造型更加紧凑,在视觉上自然而然地合而为一,带有鲜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壶把也采用契合身筒的成型以达到呼应壶嘴方位的效果,由内而外地传递而出。壶身通过壶肩过渡到口盖,呈水平趋势向上突起,盖与口紧密缝合,壶钮为壶体造型的一种约束,使得夸张的造型不至于走向失控,相衬相协,在对比之中加重了整体形象的立体感。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基本形态。艺术意境,是艺术家通过审美联想、审美妙构达到“意”、“象”交融,从而营造出的一种美的境界。传统的诗、书、画等艺术领域在意境之美上所取得的成就早已得到举世公认。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紫砂壶艺,本身植根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其造型艺术自然无法摆脱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
  在“唐风雅韵壶”中,主体仍是壶本身,为辽阔的意境展示提供了合适的平面,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造型孕育出了独特的韵味,为其空洞的躯体注入了人文精神和文化气韵,由此展现出文人壶的本质来。
  随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发展,紫砂从艺人员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紫砂壶艺也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紫砂这个行业中来,当代的紫砂从业者更多地展现出观念开放、思维敏捷,勇于打破传统形态的束缚,但要牢记的是,紫砂壶艺的积淀是经历了几百年历史长河的考验的,当代紫砂艺术的创新要能够试着将生活中的领悟运用到创作中,在艺术的道路上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勇于尝试,认定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才能把壶越做越好。
其他文献
千年陶都,紫玉金砂。紫砂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存在方式,“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形成了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等具有艺术文化价值的艺术品珍品,成为陶瓷艺术的一朵瑰丽奇葩。紫砂壶从传统的工艺品,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艺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现代紫砂艺术珍品,一方面是因为紫砂具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时代性特征的文化艺术符号;另一方面是因为紫砂陶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内在的文化艺术元素与实用收藏价值
期刊
千年陶都,紫艺芳华,五百余年紫砂壶艺历久弥新。三大经典器型:光素器、花器、筋纹器,以及衍生出的花素结合的改良技法、融合雕塑技法的塑器、陶艺系列、仿青铜器壶型等紫砂壶艺,在继承传统的壶艺过程中不断融合创新,形成了紫砂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创作氛围,也成为手工艺创作中具有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  诗句中“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说的是葫芦的成长过程充满浓厚的人文情怀,画作中“福禄图”常有寓意多子多孙,
期刊
宜兴是著名的陶都,宜兴陶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在各种陶瓷品类中,紫砂壶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的历史虽然仅有短短数百年,却足以成为宜兴的骄傲,更是中华陶文化中当之无愧的奇葩。紫砂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和深沉朴雅的艺术气质在陶瓷之林中独树一帜,古人对此便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赞誉,今人更是对其由衷亲睐。  紫砂壶的人文情愫一直颇为世人所称道,它因茶而生,又充分融入书法、绘画、雕刻
期刊
摘 要 花塑器是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这种壶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花塑器的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于风格潇洒,达到富有活力气息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花塑器;柿扁壶;制作工艺  花塑器,又称为花货,它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花塑器采用了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段,表现天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并符合功能合理
期刊
摘 要 竹是紫砂创作的重要题材,以竹造型是紫砂造型艺术的一大手法和组成部分。宜兴竹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毛竹、紫竹、斑竹、佛肚竹等,这些形态各异的竹枝、竹叶均可入壶,在紫砂壶器上进行刻绘竹的作品蔚为大观。装饰手法除了以刀代笔的陶刻外,还可运用堆贴、镂雕、泥绘、点彩等。紫砂壶与竹文化的结合,构成了紫砂文化里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紫砂;竹段壶;竹文化;艺术  竹型茗壶已成为紫砂塑器的一大门类。以竹入壶
期刊
摘 要 兴紫砂壶艺形式随时代兴替而发展变化,在传承与创新中造型与装饰不断彰显时代精神与特质。改革开放以来,艺人们以壶言志、以壶寄情,用新理念、新思维,创作讴歌、颂扬国家繁荣昌盛、社会进步、生活幸福等为题材的壶艺新作。“万象更新壶”则是在设计理念上诠释创新是继承传统的必然规律与必由之路。  关键词 紫砂壶艺;造型与装饰;万象更新;时代特质  紫砂壶艺形式随时代兴替而发展变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壶艺传承
期刊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丰富多彩的文化分支则进一步细化了文化内容,这其中,祥瑞文化、禅文化等都是不得不提的精髓。几千年来,它们不断完善而改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成为一个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烙印在人们的意识和心中。文化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存在,而要具象地表现它,则需依托各种艺术形式来进行精妙的转化。发源于宜兴的紫砂陶艺,便是一门十分优秀的技艺,独有的紫砂矿土加之特殊的制作工
期刊
紫砂花货,又称自然形器或塑器,它是将自然界动植物或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之形,加以提炼、取舍、设计并用捏塑、浮雕、半浮雕、圆雕、堆贴以及刻绘等手法加以装饰的仿生象真类造型的壶器。常见的造型有两类:即象真自然型和几何装饰型。象真自然型就是将自然界各种生物、器物的形态直接制成壶器造型,如将松树、梅树之树干分别制成“松段壶”、“梅桩壶”;将瓜果、花鸟、虫鱼乃至包袱、人物以塑入壶,如“南瓜壶”、“百果壶”、“鱼
期刊
宜兴紫砂壶百年流传、经久不衰,古人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对它的中肯赞美。紫砂壶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然而,紫砂壶除了具备独特的实用优势外,它的文化性能更不容忽视,可以说,正是紫砂壶具有了其他饮茶器皿所难以超越的文化优势,才使得它越来越深受大众的喜爱。  紫砂
期刊
紫砂光货壶捧在手中长久端详,不亚于藏者在抚摸他的心水之物,“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说的就是这个理。花器也好,筋囊器也好,紫玉之间独爱线条流畅、周身端正、气宇昂扬的光器紫砂壶,这样的壶捧在手中,人和壶没有了丝毫的距离,壶身的温热通过你双手的摩挲,慢慢传递给你的是一份自然和谐的熨帖和与生俱来的亲近。一把紫砂壶,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容器,它融合了紫砂艺人执着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也赋予了紫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