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评估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ly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BK) 治疗中高度近视眼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5月至11月于重庆明达眼科门诊接受SB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眼患者35例 (68只眼),对比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角膜前表面及全眼像差、明光和眩光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全眼波阵面的数据采用波阵面直径作为协变量的方差分析。对比敏感度数据经对数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SBK术前裸眼视力 (UCVA) 和最佳矫正视力 (BCVA) 的中位数分别为0.05、1.00。术后2周、1个月、3个月UCVA中位数均为1.20。角膜前表面总像差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712,P>0.05),但术后2周总高阶像差为 (1.37±0.72) μm,约增为术前的3倍。全眼总像差术后2周为 (0.99±0.58) μm,约减少为术前的1/8,总高阶像差术后2周为 (0.46±0.19) μm约为术前的1.5倍。明光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在SBK术后有一定的波动,但与术前相比均没有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术后3个月时眩光对比敏感度反而在高空间频率 (12和18 c/d) 较术前分别增加0.294 (F=20.88,P<0.01) 和0.296 (F=13.64,P<0.01) 。

结论

中高度近视眼患者在SBK术后早期可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416-421)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改良眼眶减压术治疗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 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诊治的40例 (66只眼) 重度TAO患者的手术资料,分为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CON) 组 (30只眼) 、眼球高度突出 (MP) 组 (30只眼) 和暴露性角膜病变 (EK) 组 (6只眼) 。采用眉弓外侧“S”形切口或上睑重睑皱褶切口,
目的探讨泪腺腺样囊性癌 (ACC) 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及MMP-9的表达与泪腺ACC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研究。1991年1月至2011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病理室共保存泪腺ACC手术标本60例,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29~62岁,中位年龄38岁。其中腺样-管状型36例,实体型24例。初发瘤45例,复发瘤 (二次或多次复发) 15例。另外选择同期行手术切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人群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IOL) 的伪调节力。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7年9月至2010年4月于青岛眼科医院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可调节IOL植入术患者47例 (47只眼),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个组,分别为≤45岁组,46~ 59岁组,≥60岁组。术后3个月以上对其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远视力校正后近视力进行检查。应用超声活体显
期刊
随着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增多,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来同时解决青光眼和白内障疾病是我们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显微技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手术方式可供选择,这要求我们眼科临床医师灵活应用所掌握的技术,综合考虑患者的特点,采取对患者最有益的处理方式。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385-388)
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法能显著提高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已被用于治疗圆锥角膜等一系列角膜疾病,且有望通过增强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而成为治疗进行性近视的新方法。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此疗法的安全性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核黄素在眼组织内的弥散过程及饱和判定为重点,分别针对交联疗法中核黄素的作用、直接光损伤、光化学损伤、交联法副作用的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89-192)
目的探讨儿童眼部肿瘤的病理分类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病理室存档的213例214只眼儿童眼部肿瘤的病理诊断按发病部位及性质进行分类。患儿年龄2个月至14岁,男性123例123只眼,女性90例91只眼。结果眼睑肿瘤17例17只眼 (7.94%),均为良性肿瘤,位居前两位的是囊肿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前者4例4只眼,包括表皮样囊肿1例1只眼和皮样囊
目的探讨先天性泪囊突出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1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眼科的先天性泪囊突出病例的一般资料,总结先天性泪囊突出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并发症;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愈率。结果31例 (33只患眼) 先天性泪囊突出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2例,患儿平均年龄为10 d。其中24只眼 (72.72%) 并发泪囊炎或蜂窝织炎,患儿需要全身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