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在组织身份与动态竞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家电行业2013—2017年上市企业竞争行为的内容分析,并基于“身份域”视角对企业竞争行为进行分类,考察了身份域内的行动特点,即行动数量和种类是如何影响不同的组织绩效指标。回归结果显示,身份域内竞争行为数量和行动种类比例对短期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行动种类的影响程度更高;反之,竞争行为对长期绩效指标有显著负向影响。实证结果对于企业如何根据不同的绩效指标,平衡身份域内外的竞争行为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机 构】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点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竞争决策组合及其多市场接触的驱动机理与绩效影响研究”(718721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竞争者分析、红皇后效应与企业绩效:组织间竞争对抗及其动态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715721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组织身份与动态竞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家电行业2013—2017年上市企业竞争行为的内容分析,并基于“身份域”视角对企业竞争行为进行分类,考察了身份域内的行动特点,即行动数量和种类是如何影响不同的组织绩效指标。回归结果显示,身份域内竞争行为数量和行动种类比例对短期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行动种类的影响程度更高;反之,竞争行为对长期绩效指标有显著负向影响。实证结果对于企业如何根据不同的绩效指标,平衡身份域内外的竞争行为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2014—2018年发布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深度研究报告,考察了分析师报告中关于估值方法的描述,探究分析师估值模型的选择是否会对其投资意见的信息含量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采用绝对估值模型能够提高评级调整的市场反应,具有一定的增量价值。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在公司成长性较高、不确定性较大、券商实力较弱、分析师之间的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使用绝对估值模型对于提高分析师评级调整的信息含量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分析师估值过程的价值和有效性以及分析师研究报告信息含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并为
R&D投资会同时受到“粘性”和“不确定性”影响,考察这两种特性的核心在于测算企业R&D收益率和不确定性冲击效果。本文选取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通过财务分解法测算中国企业R&D收益率。测算结果证实R&D投资能产生滞后的收益,这种经济效益也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对其大幅削减,即是出现“粘性”的重要原因。而加入工具变量后,估计不确定性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每当上一年度上市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时,会造成本年度R&D投资强度下降,同时对R&D投资粘性也会造成削弱效应。分行业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
本文基于银行间质押式债券回购7天加权平均利率的日度数据,采用随机波动模型刻画了中国2000—2017年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变动,在厘清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经由银行信贷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的基础上,采用PVAR脉冲响应分析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之相对应的典型事实,并以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加以检验。研究表明:高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继而阻碍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因而重视货币政策二阶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前瞻性指引能力、降低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势在必行。
现有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研究公司信息披露与自身股价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7年发布的业绩预告的信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市场反应具有显著解释力,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业绩预告存在信息外溢现象。并且,公司间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外溢效应越显著,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促进了公司间的信息传递,对投资者股票交易具有决策参考意义。进一步检验发现,可比性对信息外溢效应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更激烈的公司中更为显著。此外,预告公司和非预告公司的信息环境对信息
近年来,我国微观企业的“脱实向虚”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以2007—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整体上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显著提高了企业“脱实向虚”程度。(2)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对地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较为明显,但并未对中央国有企业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助推作用越大。(3)与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的企业“脱实向虚”是基于“蓄水池”
在当前逆全球化浪潮下,主要发达国家投资政策出现了“外紧内松”的特点,即对外国投资政策的趋紧和国内投资政策的宽松。在此背景下,世界FDI受到严重冲击,但生产性服务业FDI却逆势增长,在行业结构和区域分布上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和新特点。本文总结了世界生产性服务业FDI的新趋势,揭示生产性服务业FDI逆势增长的逆向动力、正向动力及其作用机制。作为应对策略,中国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FDI全球布局多元化发展,推动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产性服务业FDI,以“新基建”引导生产性服务业新一轮开放,不断优化外商营商环境,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