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呈现总体供给过多,有效供给缺乏的情况。在近年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各地开办的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但是培养的人才却总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不够。因此,主要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017-01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进行,教师将专业相关理论、原理以PPT或板书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学生以笔记或图片的形式记录,教学模式仍旧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一直在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简单的输入和输出并不能够使学生懂得学习方法的运用,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自身专业的意义。考试时以简单背书的方式仍然能够通过考试,因此学生在未能理解原理的情况下就草草了事。
(二)教学缺少实践
现行职业教育教学仍然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践,教学总时长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配比例明显不均衡。即使是开展实践教学的课程,教学范围也无法涉及除本专业以外的内容,与之相联系的内容一扫而过甚至完全略过,教学内容也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限制,无法做到敢开拓、敢进取,限制了教学的深度和教育的广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禁锢了学生对问题本源的思考。有些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学校方面未能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
(三)实习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的职业教育学校在学生学制期内安排实习周,虽然在制度上有了对实习时长的要求,但是制度未能落实,安排了实习期却未安排实习单位,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只是依靠一张假期实习鉴定表,并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通常选择在假期进行实习单位的寻找,但假期的时间与大部分的企业招工时间相错,因此会选择将实习学生安排在其他岗位,许多以往有过实习经历的学生表示,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
(四)學生综合能力欠缺
企业在招聘专业人才时对能力的考察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依次为理论掌握能力、协调运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社交及交往能力等,但是目前现行的中职教育中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师未能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引领、家长未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造成许多学生在学习与能力提升方面两者脱节,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和树立可实现的理想目标,这也是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令人担忧的重大原因。
二、教育层面进行供给侧改革建议
(一)建立多维教学体验
传统模式中,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主要以教学和呈二维模式运作,但在真正教学过程中,两者脱轨严重,学生接受的知识较分离,应重视学生理解力的引导,加强应用科研能力,提高各专业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度,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穿插其他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建立对自身专业内容的多维体验。
(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通过校企互助、校促企进、校拓企展等措施,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加深校企合作关系,宽领域、深层次、多方面实现校企结合、校企互助,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信息,避免从学校出去到企业之后的落差感,推动校企共同参与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发挥现代企业集合资源的良好优势,使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招聘供补所求、供求平衡。
(三)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
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方案的实行,学校主动担任学生实习单位的引荐人,企业积极提供合适的实习单位和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将人才培养科学化、管理化,形成人才培养产业链。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缺口相符,课程内容与工作实际相接,在生产中加深教育、检验理论知识,在教育时穿插实践,增强理论理解,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四)加强各专业协作
职业教育并非一个独立进行的内容,在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此时就需要与其他学科合作,避免造成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的过程中遇到其他学科知识,因与其他学科缺少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某一理论方面产生疑惑。
(五)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级特级教师、名师等。以名师培养优师的方式,使职业教育从业者得到提升,带领新一批教师的成长,在学校发展、教育优先、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提高教师薪酬在职业学校全年总预算中的比例。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即在教育硬件资源上投入更大的资金,反而在职工薪酬方面多年未曾进行合理改革。职业教育师资缺乏的原因很大在于薪酬配比不平衡。
三、结束语
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从建立多维教学体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加强各专业协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等方面落实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017-01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进行,教师将专业相关理论、原理以PPT或板书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学生以笔记或图片的形式记录,教学模式仍旧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一直在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简单的输入和输出并不能够使学生懂得学习方法的运用,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自身专业的意义。考试时以简单背书的方式仍然能够通过考试,因此学生在未能理解原理的情况下就草草了事。
(二)教学缺少实践
现行职业教育教学仍然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践,教学总时长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配比例明显不均衡。即使是开展实践教学的课程,教学范围也无法涉及除本专业以外的内容,与之相联系的内容一扫而过甚至完全略过,教学内容也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限制,无法做到敢开拓、敢进取,限制了教学的深度和教育的广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禁锢了学生对问题本源的思考。有些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学校方面未能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
(三)实习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的职业教育学校在学生学制期内安排实习周,虽然在制度上有了对实习时长的要求,但是制度未能落实,安排了实习期却未安排实习单位,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只是依靠一张假期实习鉴定表,并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通常选择在假期进行实习单位的寻找,但假期的时间与大部分的企业招工时间相错,因此会选择将实习学生安排在其他岗位,许多以往有过实习经历的学生表示,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
(四)學生综合能力欠缺
企业在招聘专业人才时对能力的考察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依次为理论掌握能力、协调运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社交及交往能力等,但是目前现行的中职教育中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师未能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引领、家长未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造成许多学生在学习与能力提升方面两者脱节,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和树立可实现的理想目标,这也是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令人担忧的重大原因。
二、教育层面进行供给侧改革建议
(一)建立多维教学体验
传统模式中,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主要以教学和呈二维模式运作,但在真正教学过程中,两者脱轨严重,学生接受的知识较分离,应重视学生理解力的引导,加强应用科研能力,提高各专业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度,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穿插其他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建立对自身专业内容的多维体验。
(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通过校企互助、校促企进、校拓企展等措施,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加深校企合作关系,宽领域、深层次、多方面实现校企结合、校企互助,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信息,避免从学校出去到企业之后的落差感,推动校企共同参与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发挥现代企业集合资源的良好优势,使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招聘供补所求、供求平衡。
(三)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
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方案的实行,学校主动担任学生实习单位的引荐人,企业积极提供合适的实习单位和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将人才培养科学化、管理化,形成人才培养产业链。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缺口相符,课程内容与工作实际相接,在生产中加深教育、检验理论知识,在教育时穿插实践,增强理论理解,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四)加强各专业协作
职业教育并非一个独立进行的内容,在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此时就需要与其他学科合作,避免造成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的过程中遇到其他学科知识,因与其他学科缺少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某一理论方面产生疑惑。
(五)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级特级教师、名师等。以名师培养优师的方式,使职业教育从业者得到提升,带领新一批教师的成长,在学校发展、教育优先、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提高教师薪酬在职业学校全年总预算中的比例。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即在教育硬件资源上投入更大的资金,反而在职工薪酬方面多年未曾进行合理改革。职业教育师资缺乏的原因很大在于薪酬配比不平衡。
三、结束语
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从建立多维教学体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加强各专业协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等方面落实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