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的西画东渐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明朝起,西方传教士千里迢迢来到中土,先抵澳门途经富足繁荣的南昌、南京,最后辗转进入皇城北京,希望取得皇帝的传教特许。虽然他们最初的传教意愿在这王土之上坎坷重重,但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各种新式技术科学文化,其中西式绘画以其直接的视觉冲击吸引了帝王的注意,获得其立身展示的机会。自明朝开始被动接受传教士带入的宗教绘画,到清朝后期派遣留学生主动学习西方绘画,这一艺术进程在美术史上被称为“西画东渐”。初期西画的传入夹在飘忽的帝王喜好、守成的文人正统中发展与表现举步维艰时有断续,却也在逐步走高的市民群体中获得关注,影响到后来的肖像画的发展轨迹。直到清朝末期,西画东渐才成为真正的时代大潮,得到国人至上及下的重视。
  【关键词】西画东渐;帝王趣味;文人画;市民文化;外销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41-03
  【本文著录格式】王家辉 .明清时代的西画东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41-143.
  从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各区域文明不再成为孤立的文明形式,文明之间自愿或者非自愿的交流成为必然,不同区域的文明互通有无,对彼此都是新的文化参照,在刺激中必然形成对应的文化表现。自明朝晚期西方现代技术与思想辐射到东方,对相对封闭的东方古国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进程,从自然科学、人文历法、艺术文化等各方面逐步渗入中国,史称西学东渐。西画东渐是作为大潮中的一个分支,时有断续。笔者将从西画传播者的身份与其接受和消费群体的变化中厘清西画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从作为先遣军的传教士、商人,到培养出面向外销的民间画工,建立的教会美术学校,到清政府主动派遣留学生赴洋学西画,在不同时期主要西画传播者的身份在变化,其目的各异,面向的群体也在拓宽。而其消费者即帝王、文人士族、市民百姓或是乡绅富贾以及返销海外的接受者,他们对艺术的影响或大或小,其审美各异,需求相差,在一定程度上对西画的传播和艺术的创作起着作用。
  一、皇室趣味与宫廷绘画的功能
  西画东渐的滥觞期起于明朝。在明朝万历年间,社会动荡,西方的火炮技术为守土安国平定叛乱起到正面的作用,因而朝廷开始对西方的技术感兴趣。而传教士也是在这种契机下获得在宫廷里展示的机会。西方传教士跋山涉水来到中土,在沿海禁令的阻隔下,他们先抵达澳门辗转进入皇城,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中发现无论民众还是帝王朝臣都有一种实用主义的倾向。他们改变传教策略,开始秉行实用主义的传教方式,学汉语易汉服,简化传教形式,入乡随俗迎合帝王朝臣和百姓的实用之好,以科学技术和艺术辅助传教。传教士须先有一技之长傍身,才得以进入朝堂为帝王服务。传教士从最先的落脚地澳门为基础,在逐步打开的通商口岸建立起最早的教堂传播西画培养中国画师,积极促进西画从宫廷到民间的广泛影响与传播。[1]
  宫廷绘画直接面对的是皇帝的审美取向,宫廷绘画一般有两种效用,一则皇帝个人喜好与赏乐之用,另一则有其强烈的政治含义,像《游民图》《货郎图》一样或告诫百官清明或颂扬帝王功绩,而西画这种对现实直接的写照,对官员至平民有着强有力的传播效用。最早进入中国的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呈给皇帝的画作以其如幻境般奇异的真实感,以其直接的视觉冲击力为特点,成功获得皇帝的青睐,由此陆陆续续有西画的进贡[2]。所见即所得,较之文人画,对观者又不会有太高的审美要求。西画对宫廷画作的影响多见于肖像画和记录性的历史画。自汉朝以来肖像画和历史画就承担着政治教化的功能。在唐代张彦远的著述《历代名画记》中就明确提到“成教化、助人伦”就是作为传统肖像画的主要功能。尤其到了清朝,作为满族入主统治中原,对汉文化的吸收和自有文化的融合以及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时相对汉族自治有更大的包容性。在康熙年间,当时西画代表是供职宫廷如意馆的郎世宁。他的画法被称作“海西法”。胡敬在《国朝院画录》中对“海西法”做出了阐述:“海西法善于绘影,剖析分刹,以量度阴阳向背,斜正长短,就其影之所著,而设色分浓淡明暗焉,故远视人畜、花木、屋宇皆植立而形圆,以至照有天光,蒸为則云气,穷深极院,均灿布于寸缣尺楮中。”郎世宁和进入宫廷供职的马国贤、贺清泰等传教士画家画了许多对战争、历史的重大事件纪实性画作,比如《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战图》《廓尔喀得胜图》。[3]为了迎合皇帝的个人趣好这些传教士画家做了很大改变,把西式绘画融入中式传统肖像绘画中,西画的阴影透视明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比如在绘制脸部时画阳不画阴,以色彩的冷暖和深浅来表现形体结构的明暗变化,块面式的画法参用了许多线条勾勒轮廓,描绘的人物也是符合清帝欣赏兴趣,这是西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动适应。对题材的创作也完全把控在皇帝手中,帝王个人兴趣的变动或者帝王的易位都使传教士的西画创作产生变动,甚至完全绝迹,对宫廷绘画的影响时有断续,受到王权的干预程度很大。
  直到清朝末期英国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令这个封闭自足的古老国度震惊,仿佛昨日还在嘲弄的奇技淫巧早已凌驾在天朝封闭自足的小农经济之上,在民族与经济多重的危机中,完成对积极西化的痛苦转型。“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派、维新派以及无数觉醒的国人开始自觉地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清政府也开始派遣留学生向日本,向欧美求学,这其中不乏专习西画之人,之后归国的留学生成为西画的主要传播者。早期的有李铁夫、李叔同等归国画家,他们对西方绘画的普及与民族性个人性探索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还有一些民主人士引进西方美育的教学结构,培养中国的油画版画家,从此正式的美术教育成为培养绘画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延及至今。
  二、儒学教化与文人画的排异
  在明朝王权专制达到顶峰,封建体制行将走向崩溃,在内忧外患之际,思想艺术更加自省。宋明理学即是整合儒释道三者的思想资源,对儒学进行新的解释与阐释,将儒学从泛政治化的价值体系,导向了一种精神追求与生活方式。把信仰外物导向信仰内心的伦理和自在的信念,在社会生活中满足自己的合理化欲望与需求。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及其后继者多元的分派主张更拉近了儒学与市民阶层的距离,儒学成为一种经世致用的普世哲学,强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共识,儒学思想的一统天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王权统治,其具有现代性的一面使封建王朝在思想上得以进步,心学也是明清文艺思潮主要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摘要】流行音乐素有“大众音乐”的美誉,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呼声和传唱度,是大众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究其根本,这主要得益于流行音乐自身所具备的特点,流行音乐不仅内容简短通俗易懂,且对情感的表达单刀直入,其作品内涵都与群众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流行音乐就是根植于群众生活的基礎上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流行音乐在创作上受西方音乐的影响日益突出,这一形式不仅容易让群众产生审美疲
【摘要】文化艺术教育一直是我国落后地区的教育痛点,受长期本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广西农村各中小学对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类的课程极不重视、教师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知不高、艺术类师资匮乏、艺术设备不足。因此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就广西民族教育的文化艺术类教育所出现的障碍进行研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促成“壮族文化艺术”与“教育和谐”的有机结合,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民族教育的发展
【摘要】传拓是记录石碑、石刻上的文字或图案的主要技法类型,其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珍贵艺术遗产;灵活使用碑刻传拓技法,能减小传拓过程对文物本体的伤害,实现碑刻文物的有效保护。本文在阐述碑刻传拓技法在碑刻文物保护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就碑刻传拓技法的应用形式展开分析,并基于碑刻文物保护视角,分析当前碑刻文物保护现状和保护技术类型。期望能实现传拓技法与碑刻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结合,继而实现传拓技法的传承与碑刻文
【摘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国民的必需品。在网络“肆意横行”的年代,网络可谓是无孔不入。在各行业利用网络进行积极更新换代的趋势下,对传承了几千年的音乐教学也随之进行变革,以此通过在网络这一模式下运用新型的音乐教学活动来适应新时代人民的艺术诉求。本文聚焦网络自身的优缺点、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以及通过网络对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模式;音乐教学;分析  【中
【摘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博物馆承载着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与任务,展现着人类发展在各个时期留下的文化印记。因此,在新时代科技与创新理念发展趋势下,博物馆如何化发挥出最大作用,将成为博物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阐述对象,提出该馆在社会教育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闽台缘博物馆;社会教育;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摘要】博物館是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媒介和渠道,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化功能,优化博物馆的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游览参观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结合博物馆学习活动的特征及特点,明确学习活动设计要素,能够切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本文结合博物馆的育人功能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归纳总结学习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数不清的企业浮浮沉沉。姜明却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守初心到如今。他创办的天明公司,始终朝着百年老店的既定目标稳步前行。从天明广告到天明地产、天明投资;从创办中国创客领袖大会,到发展中医健康和葡萄酒产业,姜明一直奔跑在创业的路上。从1995年的“河南十大杰出青年”,到2021年的“出彩河南人标兵”,姜明持续26年都是河南乃至全国的先进人物。他是第十届至十三届连续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公安部的特邀监督员。
【摘要】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时期,伴随着经济文化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进入了当代艺术多维表达的新时期,使艺术家的创作要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改变,在面对当下与未知的领域,需要艺术家持续不断地思考,对水彩艺术家而言更是如此。从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来看,在全国美展、综合性美展、水彩画学术展及个案研究展览中,水彩艺术家在水彩媒介、材料、技法拓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艺术语言、艺术
【摘要】翻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始终担负着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格萨尔〉论》英译本的域外传播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对海外学者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史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从译者主体性和深度翻译方面对《〈格萨尔〉论》英译本进行分析和评介,旨在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著作的翻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格萨尔;译者主体性;深度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摘要】悲剧是一种美学门类,产生于古希腊,是古希腊美学家在古希腊文学、戏剧作品的理性考察中建立起来,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都有涉及的一种艺术体裁。尼采第一部作品《悲剧的诞生》主题是希腊悲剧,在书中尼采同亚里士多德观点一致,认为悲剧起源于酒神讼音乐,并且认为希腊悲剧的本质是酒神艺术,由此展开详细的论证。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歌队,但关于希腊悲剧为什么而存在即希腊悲剧的本质,笔者认为可以有三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