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算命中的原理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ei_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上网、聊天、看新闻、查资料。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迷恋上了所谓的“电脑算命”,用此来测试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并且深信不疑。
  所谓“电脑算命”,就是要你报出自己出生的年、月、日和性别,一按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的句子,据说这就是你的“命”。而且还有每日,每月,每年的运气分析。其实,电脑算命根本就没有那么神秘无比,包知一切。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电脑游戏而已,我们用数学上的抽屉原理很容易说明它的荒谬。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数学中证明存在性的一种特殊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多于m个物品放到n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物品不止一个。更一般地说,把m×n+1个物品放到m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的物品至少有n+1个。例如,把7(3×2+1)本书放到3个抽屉里,不管你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2+1)本书。
  其实,这种用抽屉原理给人算命的小把戏自古就有。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人懂得用抽屉原理来揭露生辰八字之谬。如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就写道:“余最不信星命推步之说,以为一时(注:指一个时辰,合两小时)生一人,一日生十二人,以岁计之则有四千三百二十人,以一甲子(注:指六十年)计之,止有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人而已,今只以一大郡计,其户口之数已不下数十万人,则举天下之大,自王公大人以至小民,何啻亿万万人,则生时同者必不少矣。其间王公大人始生之时,必有庶民同时而生者,又何贵贱贫富之不同也?”在这里,一年按360日计算,一日又分为12个时辰,得到的抽屉数为60×360×12=259 200。
  然而,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我国学者虽然很早就会用抽屉原理来分析具体问题,但是在古代文献中并未发现关于抽屉原理的概括性文字,没有人将它抽象为一条普遍的原理。最后还不得不将这一原理冠以数百年后西方学者狄利克雷的名字。
  编辑/刘 鹏
其他文献
智业公司瘦身计划
传统印象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往往表现为师道尊严,学生处于对教师绝对服从的地位。这当然和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的封建社会强调等级和等级合理性,因此,“天地君亲师”的观念就被尊奉为“金科玉律”。正是囿于这种陈规,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总能看到居高临下的老师和诚惶诚恐的学生。曾有一位教育家对此作过逼真的描述:“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的这句名言,一方面道出了人生命的脆弱,一方面也指出了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征:人是有想法的。一个有想法的人,无论说话还是做事,他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随声附和。同样,作为一个有想法的教师,他不会照本宣科,不会按部就班,不会仅仅给学生“一碗水”,不会替教参编写者教书而忘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一个有想法的教师,是一个喜欢读书写作的教师。严华银老师曾说:“我们有的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的歌唱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内容和形式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而面对新的要求,教育部门与教师必须有新的对策。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就是对策之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是现代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面对新的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