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超稠油集输的伴热技术与优化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油是我国使用量比较大的一种能源材料,尤其是对工业产业的生产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保证石油能源的充足,确保各项工作的稳步运行,我国相关技术人员正在积极研究石油的开采及集输问题。而目前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就是超稠油的集输问题,基于超稠油自身的性质特点,本文重点介绍了伴热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具体使用方法,并研究如何优化伴热技术,促进超稠油集输工作的穩步运行,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石油的使用需求。
  关键词:超稠油;集输;伴热技术;优化方式
  超稠油指的是浓稠度极高的石油能源,这种石油类型在我国的油田当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浓稠度越高就证明石油能源越丰厚,但是浓稠度高就使得油田的渗透率下降,这给相关企业的石油开采和集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常用的超稠油集输伴热技术的介绍
  我国的超稠油集输伴热技术在长期的发展中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结构体系,并且其应用技术方式也不断得以优化。传统的石油企业在运用超稠油集输伴热技术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以下几种类型,①井口加热法,②掺稀油输送法,③蒸汽伴热法,④电伴热法。根据长时间的应用过程,技术人员通过总结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伴热技术方法对地质结构和石油种类有着不同的适用情况,并且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因此,现阶段我国技术人员正在积极研究有效优化伴热技术,提升超稠油集输效率的可行方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热媒伴热技术应运而生。这项技术最初是由国外石油开采企业研发并推行出来的,主要的热媒加热工艺系统包括热媒介质、热媒加热炉、热媒储存容器、热媒与被加热介质的换热装置及相配套的管阀、机泵、控制仪表等。基于实际的超稠油集输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我国也开始意识到对伴热技术进行优化升级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借鉴了国外的一些成功的超稠油集输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了这项伴热技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超稠油集输工作当中都已经实现了伴热技术的广泛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二、超稠油集输伴热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
  超稠油集输伴热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企业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并应当结合新时期的发展实际情况,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超稠油开采量研究可行的集输方式。通常情况下,超稠油的集输是以钻井采油平台为单元,采用井群平台生产,高架油罐计量储运,以及汽车拉油外运的方式来进行。即超稠油从井口采出后进入高架计量油罐进行单井计量,其余的采出液进入生产油罐,待装车外运。而我国大部分的石油都是以油气混合的形式存在的,因此,运输人员必须要保证运输的平稳性,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在超稠油运输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把所需的热能全部从热媒供给站供给的高温热媒中获得,对计量及生产油罐中的超稠油进行加热,对地面采油井口及管线进行伴热,换热后,低温热媒返回热媒供给站,重新加热,循环使用。而在具体使用伴热技术时,技术人员应当对超稠油自身的温度及储油罐的温度进行检测,确保其温度能够达到热媒供应的相关需求。在这个环节,石油企业必须要安排相应的监管工作人员对工作各个流程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以防止技术操作过程出现安全隐患,而这还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的监管条例来作为基础运行保障。此外,石油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使用伴热技术时,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成本消耗问题,合理控制经济支出费用,从而全面保障企业超稠油开采及集输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伴热技术的应用效果及优化发展前景
  1、效果
  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对每次的超稠油集输工作进行数据整理来分析伴热技术的应用具体效果,这方面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把集输过程中发生过的安全事故问题,或者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收集,然后结合伴热技术的应用,研究是否能够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数据整理情况及实践结果表明,在具体进行超稠油集输工作过程,应用伴热技术可以保证石油的流动性满足运输和加工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够合理控制石油及储油罐的温度,为其集输过程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基于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节约能源方面的要求,伴热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集输过程中的石油能源损耗,并且达到了合理提升石油能源使用效率的目的,这使得伴热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各个石油企业超稠油集输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手段,受到了技术人员的一致认可。
  2、优化发展前景
  不论是哪个行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石油集输工作也不例外,创新是石油企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为了提高石油产量和质量,确保集输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目前我国相关技术人员正在大力研究优化伴热技术的可行方式。而实际对伴热技术的优化工作还需要结合我国相关的管理条例,确保优化工作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稳步运行,并且石油企业应当注重于提升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从而为伴热技术的优化升级提供基础保障。
  结论:石油企业必须要意识到超稠油集输伴热技术的应用重要性,结合实际的超稠油集输情况,对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操作经验。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伴热技术应用能力,确保超稠油集输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可以结合不同形式伴热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分析,研究出可行的伴热技术优化改革方案,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宇,丁慧.管输稠油及特稠油技术选择的研究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02):125-126.
  [2]王树强,赵英.浅析国内稠油开发技术标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8(4):25-28.
  作者简介:
  王文(1987-),女,辽宁盘锦,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油气储运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页岩气开采率的有效方法是通过对页岩石采取分段压裂技术,来改善导流率和有效渗透面积。本文分析了我国页岩气分段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在页岩石的开采过程中,水平井开采技术可以提高页岩气产量和页岩气返排率。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水平井裂开采正在逐步运用到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由于页岩气在渗透和解吸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使得页岩气的开采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需要不断优化开采技术,优化页岩气开采技术是
期刊
摘要:石油开发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一项能源工程,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开采过程极其困难,就要充分考虑其复杂的地质环境、资源结构。要想使石油开发能够顺利进行,就要把测井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形成全面高效的测井技术,使其能够在开采过程中攻坚克难,为石油的实用性、利用率以及稳定性做好保障。  关键词:油田开发;测井技术;应用分析  在油田开发领域中,测井技术是一项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可以对油田岩层进行地质
期刊
摘要:目前,市场上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汽车的广泛应用也不断增加了石油的使用量。作为关键而又核心的问题,石油开采技术的应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的石油储备量是十分有限的,在近年来的不断开采后那些开采较便利的油田已经进入了开采中后期,我国石油开采业正在面临着一个复杂的不利环境。因此,石油开采公司就要不断的提升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缩小与国外石油公司技术差距,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埋地管道长期置于地下,周围环境会对管道造成严重的外腐蚀(主要为管体外部受到的土壤腐蚀、地下水腐蚀及杂散电流腐蚀等),管输介质中的腐蚀性介质还会造成管道的内腐蚀,除造成管道破裂、渗漏或过早报废,还会造成爆炸、火灾、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危害。目前最普遍、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防腐方法是采用防腐涂层。  关键词:外腐蚀;管道破裂;防腐涂层;  1.管道防腐涂层选择  1.1管道外防腐涂层选择  埋地管道
期刊
摘要:页岩气录井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这几年不断的应用于国内的焦石油田的勘探开采中。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国内当前对焦石页岩气录井技术的现状分析,利用页岩气录井技术主要是因为当前所利用技术开发产量达不到要求,所以就需要要利用新的开发技术,以其来提高开发产量和开采效率。在研究页岩气录井技术的过程中农,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以此来不断的提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井控的安全性,不断的参考我国开采过程中所遇到
期刊
摘要:我国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在酸性气田的开采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硫化氢及元素硫等腐蚀介质的存在,会对地面集输管线造成严重的腐蚀,直接影响气田的安全、高效生产。H2S和CO2共存条件下的强腐蚀性对含硫气田的生产带来一系列困难,井下油套管、地面管网、净化设备面临着腐蚀的严重威胁,防腐成为了含硫气田开发最大的难题之一。开采过程中集输管线的腐蚀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旦集输管线由于腐蚀导致穿孔、破裂
期刊
摘要:水平井主要通过垂直或者倾斜的手段钻进油层,在油层中,井筒的转致与油层始终保持平行,实现地下百米甚至千米油藏的开采,这对提高油井的采油率有重要意义,是当前一种新型的采油工艺。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水平井采油工艺现状,并探讨水平井采油工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平井采油工艺;现状;发展趋势  石油行业里面井斜角大于86度的定向井叫水平井。水平井要分段压裂,对低渗透油田,水平井分段压裂在水平井段形
期刊
摘要:元87区块长4+5油藏位于陕北斜坡中北部姬嫄油田,属于特低渗构造-岩性油藏。本文主要对该油藏堵塞机理进行分析,寻找该区块特低渗透油藏适用的解堵方法,并分析了酸化解堵技术在该区块注水井增注的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酸化解堵;特低渗透;堵塞机理;注水井增注  引言  姬源油田元87长4+5油藏由2006年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投入开发,平均分析孔隙度为10.35%,渗透率为0.81×10-3μm2
期刊
摘要:針对石油的井下开采工作来讲堵水作业,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环节,油井堵水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堵水技术主要是适用于层间差异和厚度都较大的石油层,这类油层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水淹现象,因此必须要通过堵水技术来加以保障。本文重点针对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当中堵水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堵水技术;具体应用  堵水技术在我国一些含水量较大的油井当中应用
期刊
摘要: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是落实油气田企业坚持稳健发展,勇担责任使命,高质量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主要内容是按照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总体部署,在汲取国内外先进油公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油气田实际,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即重构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最终达到提高油气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目的。本文基于对“油公司”模式改革意义、过程管控展开论述。  关键词:油公司;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