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许多跳蚤放到一个器皿中,用透明玻璃罩住。刚开始,跳蚤挣扎着往外跳,但都被玻璃碰了下去。一段时间以后,即使把玻璃取下,跳蚤也只能跳到器皿那么高。这些往日的“跳高冠军”就这样被定位在外界设定的蹦跳高度。实验证明:仅仅是一块小小的透明的“玻璃”断送了—批“蹦跳天才”。
由此,我想到了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一群活泼好动、充满朝气和创造力的孩子,无形中,我们又为他们设计了多少块“玻璃”?作为一名真正着眼于孩子终生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不仅应该移开挡在孩子学习天空中的“玻璃”,更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支起乐学、善学、博学的“跳板”,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素养。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失为一块激励孩子奋进的“助力跳板”。
一、关注教材,搭乐学“跳板”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学习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课外的世界才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喜欢语文。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七册习作3:要求学生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有好心情才能写出好作文!”因此,借助凤凰语文网,我很快找到了一块跳板——和异地的同龄孩子通信,创设了一个“手拉手”活动平台,目标锁定在千里之外的陕西。对于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孩子们有着很多的渴望,都市的独生子女们又缺少朋友,因而情动而辞发,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很快就诞生了,然后写信封、买邮票、投邮筒……短暂的等待过后,孩子们收获了更多:结识了生命中第一个笔友,通过远方朋友的介绍,了解了陕西的风光、风情。随后的几周,我又抽时间让孩子们介绍自己在通信活动中认识的新朋友、了解到的风土人情、遇到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关注生活,搭善学“跳板”
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学生根据姓名的谐音互起绰号而产生了矛盾,因势利导,我干脆开展了“我要取个新名字”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个人姓氏的历史、名字中究竟赋予了父母或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或期望,并尝试给自己起一个新名字,借助字典查阅新名字的内涵,汇报交流之后继而开展“记忆之星”擂台赛,比谁记住的新名字多。稀奇古怪的新名字引来阵阵欢笑,孩子们也因此了解了《百家姓》,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认识了许多新的汉字,还培养了记忆能力。
新学期交费,一张假币让孩子们义愤填膺,于是“人民币的奥秘”便成了一堂令孩子们难忘的语文活动课。孩子们拿起了手中的人民币,细细地观察毛主席头像,鉴赏一个又一个防伪标记,加上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人民币的制造流程,学生们同时还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三潭印月、东岳泰山、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布达拉宫、人民大会堂……与此同时,活动为他们积累了写作素材,《“百元大钞”的自述》、《火眼金睛辨真钞》等优秀习作应运而生。
三、关注时代,搭博学“跳板”
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深刻的变革,语文教学在让学生品味到真实而传统的“语文味”之外,也应该让他们倾听到时代的声音,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感受时代的气息。
执教《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提前带孩子们通过网络搜集丰富的资料,通过阅读、观看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的文字、图片、视频,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执教《埃及的金字塔》,运用专题学习网站,对于文本中的难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让学生点击专题网站上的flash动画,直观的演示和文字说明使难点迎刃而解。更妙的是抓住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秘心理,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再次让学生自由畅游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校鼓励老师建立班级博客,于是孩子们有了尽情吐露心声的地方,家长也有了相互交流家教经验的场所。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在课外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如一篇习作、一篇日记、一张照片、一份电子小报、搜集到的有关课文资料等上传到博客,既与同学们分享,也与同学交流,获得更多的意见与建议。这都是有利于学生乃至家长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皮亚杰学说指出:个体的认识源于生活,活动是认识的源泉,也是思维的基础,活动决定着人的发展。相信,只要我们大胆地移开“玻璃”,给孩子支起学习的“跳板”,那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开阔境界将会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责编钟岚)
由此,我想到了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一群活泼好动、充满朝气和创造力的孩子,无形中,我们又为他们设计了多少块“玻璃”?作为一名真正着眼于孩子终生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不仅应该移开挡在孩子学习天空中的“玻璃”,更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支起乐学、善学、博学的“跳板”,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素养。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失为一块激励孩子奋进的“助力跳板”。
一、关注教材,搭乐学“跳板”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学习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课外的世界才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喜欢语文。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七册习作3:要求学生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有好心情才能写出好作文!”因此,借助凤凰语文网,我很快找到了一块跳板——和异地的同龄孩子通信,创设了一个“手拉手”活动平台,目标锁定在千里之外的陕西。对于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孩子们有着很多的渴望,都市的独生子女们又缺少朋友,因而情动而辞发,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很快就诞生了,然后写信封、买邮票、投邮筒……短暂的等待过后,孩子们收获了更多:结识了生命中第一个笔友,通过远方朋友的介绍,了解了陕西的风光、风情。随后的几周,我又抽时间让孩子们介绍自己在通信活动中认识的新朋友、了解到的风土人情、遇到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关注生活,搭善学“跳板”
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学生根据姓名的谐音互起绰号而产生了矛盾,因势利导,我干脆开展了“我要取个新名字”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个人姓氏的历史、名字中究竟赋予了父母或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或期望,并尝试给自己起一个新名字,借助字典查阅新名字的内涵,汇报交流之后继而开展“记忆之星”擂台赛,比谁记住的新名字多。稀奇古怪的新名字引来阵阵欢笑,孩子们也因此了解了《百家姓》,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认识了许多新的汉字,还培养了记忆能力。
新学期交费,一张假币让孩子们义愤填膺,于是“人民币的奥秘”便成了一堂令孩子们难忘的语文活动课。孩子们拿起了手中的人民币,细细地观察毛主席头像,鉴赏一个又一个防伪标记,加上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人民币的制造流程,学生们同时还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三潭印月、东岳泰山、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布达拉宫、人民大会堂……与此同时,活动为他们积累了写作素材,《“百元大钞”的自述》、《火眼金睛辨真钞》等优秀习作应运而生。
三、关注时代,搭博学“跳板”
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深刻的变革,语文教学在让学生品味到真实而传统的“语文味”之外,也应该让他们倾听到时代的声音,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感受时代的气息。
执教《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提前带孩子们通过网络搜集丰富的资料,通过阅读、观看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的文字、图片、视频,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执教《埃及的金字塔》,运用专题学习网站,对于文本中的难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让学生点击专题网站上的flash动画,直观的演示和文字说明使难点迎刃而解。更妙的是抓住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秘心理,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再次让学生自由畅游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校鼓励老师建立班级博客,于是孩子们有了尽情吐露心声的地方,家长也有了相互交流家教经验的场所。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在课外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如一篇习作、一篇日记、一张照片、一份电子小报、搜集到的有关课文资料等上传到博客,既与同学们分享,也与同学交流,获得更多的意见与建议。这都是有利于学生乃至家长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皮亚杰学说指出:个体的认识源于生活,活动是认识的源泉,也是思维的基础,活动决定着人的发展。相信,只要我们大胆地移开“玻璃”,给孩子支起学习的“跳板”,那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开阔境界将会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