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裔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班牙裔人口的激增正在改变“主流美国人”的概念。作为当下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数量庞大的西班牙移民势必对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和文化等不同层面造成巨大影响。西裔问题已成为美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本世纪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命题之一。研究这一特殊族裔群体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今美国社会和文化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西裔移民;文化影响;“西裔威胁说”
  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2010年4月1日在美国3.087亿的居民中,有5050万的人属于西班牙裔,一举超过黑人跃升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6%;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美国增长的总人口中,西裔超过一半,为1520万,增幅高达43%,持续大量的人口迁入和相对较高的出生率导致了拉美裔人口的高增长。据美国人口普查局预测,到 2042 年时,白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首次低于 50%,成为美国的“少数民族”。到2050 年,西班牙裔人口将达到1 亿3280 万,占美国总人口的30%,非洲裔将占 15%,亚裔也将达 9.2%,其他少数族裔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形成“多数少数化,少数多数化,整体拉丁化”的种族格局。
  I“西班牙裔”(Hispanic) vs. “拉丁裔”(Latino)?
  要分析这一庞大得群体,首先必须分清楚术语---“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美国联邦政府将“西班牙裔”定义为: 那些居住在美国,讲西班牙语或其文化渊源于西班牙的拉美国家出生的人的统称,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和以西班牙语为主要语言的南美洲大部分地区。
  “拉丁裔”有着更多不同的定义。其中的一个定义是“在美国的拉丁人”,它涵盖了所有来自欧洲和美洲的讲西班牙语的人,因此,来自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移民都可以被称为拉丁裔人。虽然该词与“西班牙裔”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但“拉丁裔”也包括其他国家如巴西(如下图所示)。
  来源(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两者所指的都是族裔而非种族问题,西班牙裔或拉丁裔人可以属于任何种族。为了更为清晰,本文将采用“西班牙裔”这个属于来进行论述。
  II 西裔移民对美国的影响
  根据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由于西班牙裔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国将会被分裂成为一个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国家,这将威胁到美国的民族认同”。 约翰· 沙利文也说:“一个没有共同文化的社会根本就不是一个社会。一个移民大规模持续涌入的社会将慢慢地不再拥有共同的文化”。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势必在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影响美国:
  1.美国大选中的西班牙裔:
  西班牙裔参与政治的热情逐年提升,自1990年代以来,这个选民群体的意见对每次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均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美国出生的西语裔每年约有100万人达到投票年龄,争取这批新选民成为每个候选人必须考虑的选战策略。1996年大选时,民主党人克林顿曾说希望自己是最后一个不会讲西班牙语的美国总统;之后的小布什,2000年依靠在佛罗里达的胜利险之又险地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艾伯特·戈尔,美国报纸说,是迈阿密82%的古巴裔选票把小布什推上了总统宝座。到2004年,小布什又提议对《移民法》进行修改,并承诺非法在美国居留的劳工获得合法身份,赢得了40%的拉美裔选票。
  2. 经济影响力:
  商业界也注意到西班牙裔的兴起,他们的综合购买力达到1万1千亿,如果把西语裔美国人当成一个国家,它在全球排名第16位。西班牙裔工人是工人阶级的脊梁,其数量以3.6%的年增长率快速继续增长,劳工参与度远远高于黑人,和非西班牙裔白人很相近,对劳动力市场的贡献甚至整个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根据2008年美国人口统计,近2180万名西班牙裔人在美国工作,占全国劳动力的14.2%,预计到2050年西班牙裔人将会占美国劳工中的三分之一。其中有超过60%的人从事劳动密集型、非技术性工作,如在国内的服务和快餐行业。美国未来的繁荣和经济安全将取决于西班牙裔工人的持续贡献。
  西裔人群的年度购买力在2000年估计达4400亿美元之多。此外,美国经济正在形成高度分割的市场,产品销售着眼于特定人群的特殊口味和爱好。这两方面的趋势强有力地刺激着美国的商号把目标之一瞄向西裔人的市场。从1990年到2009年的19年里,全国西裔购买力将以年增长率为8.2%的速度增长(而非西裔的年增长率为4.9%。)西班牙裔的经济影响力从1990年的222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5040亿,到2004年为6860亿,2009年为9920亿。专家估计当前西裔的购买力总数为美国总购买力的12% 。
  3.文化影响:
  在美国,西班牙语是第二大常用语言,仅次于英语。西班牙语作为4500万名西班牙人的第一和第二语言,有600万西班牙语的学生,这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讲西班牙语的地区,仅次于墨西哥,并领先于西班牙、哥伦比亚和阿根廷。在美国,西班牙一直比其它非英语语言更具影响力,它显然是当今美国最突出的民族语言。在一些西班牙人集中的西南部城市,双语使用者的平均收入远高于那些只会说西班牙语或英语的人。除了西裔移民仍然坚持使用母国语言,政客出于竞选目的、商人出于利益需求,也都有意识地利用西班牙语为自己宣传,来赢得这一庞大族裔群体的支持,这种情况下进一步促进西班牙语在美国的普及。
  西裔人群有多彩多姿的综艺节目、名人轶事、动人心弦的连续剧。同时,他们的新闻报道可以媲美英语频道,有过之而无不及。在20世纪90年代,有一件事最能说明西裔群体的崛起,这就是成立了美国最大的西班牙语电视网络Univision。它在1996年宣称它可以从它的母公司、墨西哥最强大的跨国公司Televisa那里得到“无限的资源”。据报道,Univision在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18岁至34岁晚间新闻观众中间的收视率,已相当于甚至超过ABC、CBC、NBC、CNN和FOX这些老牌大户。   IV “西裔威胁说”
  西裔移民的日益增强的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美国《新闻周刊》就发出了防止“拉丁美国”出现的警告;2000年,Truxillo预测了一个西班牙主权国家,“La Repubblica Del Norte”将会在2080年从美国宣布独立;而塞缪尔·亨廷顿在2004年出版的《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将这种忧虑更加扩大化,对西班牙裔移民大量涌入表示了强烈的担忧。
  亨廷顿称“美国国家特性”正受到种种“挑战”,当前“对美国传统国家特性的唯一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来自拉丁美洲,特别是来自大量的持续不断的墨西哥移民,以及他们远比黑人和白人高得多的出生率。”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西裔移民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较为缓慢的同化导致一种集体的自我认同:“我们是谁?”和“谁属于我们?”越来越多的西裔移民不再感到自己势单力薄而非要同化到美国主流文化中去不可,他们对自己的民族特性和文化更加自信,不但不再尽力缩小自己的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别,反而以这一文化差别为荣。为应对来自其他文化的挑战,他积极倡导强化对盎格鲁---新教文化的认同,重振美国特性。
  IV结论
  然而,作者认为,虽然西裔集团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并深深地影响了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但他们不能,也不会挑战美国的身份。迟早,他们将融入主流文化,成为一个大熔炉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西语裔的快速增长将使白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少数,美国主流将呈现不同面貌,西语裔将进入、丰富美国主流文化。鉴于过往美国历史上不同移民群体的经历,对此应以乐观的态度看待。
  参考文献:
  Huntington, Samuel. 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4.
  陈奕平. 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影响,《世界民族》, 2002.
  仇朝兵. 一个被撕裂的美国社会?---评亨廷顿的《我们是谁?》. 《美国研究》,2006(3).
  杨桂蓉. 西裔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皮尤西语裔中心(Pew Hispanic Center) : http://pewhispanic.org
  美国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s) : http://www.census.gov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群体极化及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渊源、产生原因、双重影响和应对策略,使我们对群体极化尤其是网络群体极化形成一个理性、全面的认识,对个人的网络行为产生有益的启示,进而对社会文明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群体极化 网络 形成原因 管控对策   一、群体极化与网络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桑斯坦(Cass Sunstein)从很多不同国
期刊
【摘要】:在对外汉语的教学里,词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而惯用语、歇后语、成语、谚语等熟语的词汇教学是其重中之重。由于已经有不少学者对歇后语、成语、谚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们对它们有了大致统一的认识,关于它们的争论也相对较少。但是,自六十多年前到现在,在惯用语用法上,学者们一直没能达成统一的意见。我们习惯于关注惯用语的本体,但忽略了它在对外汉语方面的运用与结合。所以,在惯用语研究这个领域,我们还任重道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充满人文性,应该是诗情画意的。教师应结合作品背景,深入了解诗意,以读为本,走进“诗乐”情境,发挥想象,呈现“诗画”景象,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意蕴深远,感情浓厚。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就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学生在理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对潞西市傣族剪纸的历史背景及现状的分析,引出笔者对傣族剪纸艺术价值的思考设想及传承保护的试想的可能性。  【关键词】:傣族剪纸;艺术特色;传承保护  1.傣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傣族剪纸介绍  傣族的历史久远,追溯到古代属于越人族属。越人是我国古代南方最大的族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中,潞西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最早居民
期刊
【摘要】:古语云:余闻上古之话,全尚设色,墨法次之,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这句话对于山水画中的两个派别——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做出了形象的解释。在山水画的发展初期,青绿山水画占据重要地位,而水墨山水画却后来居上,两种山水画样式不断碰撞、发展中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体验。本文就以时间为主线,对这两种山水画样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共勉。  【关键词】:青绿山水画;水墨山水画;写意;色彩  在我国传统山
期刊
【摘要】:“可爱文化”即日本的“卡哇伊”文化,是卡通人物大大的眼睛,是LV包上的小樱桃印花,它是手机壳的钻石贴纸装饰,是日本人对所有令人感到可爱的事物的提炼与浓缩。  【关键词】:可爱文化;日本;视觉传达;卡通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可爱文化这个概念。传统上,日本更重视自然风物的变迁,曾经有许多形容幽静、素雅的词汇。可爱文化的上位经历了一个过程。战后日本流行文化中,年轻日本士兵感情最深的母亲形象
期刊
【摘要】:色彩词是语言中重要且有活力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色彩词。根据社会语言学家的理论,人类认知中有几种基本的色彩,其中就包括红色(red)。本文以红色为例,对英语和汉语中这一色彩词的词义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成因。  【关键词】:色彩词;红色;对比文化;成因  一、引言  语言中都存在色彩词,不同的语言中色彩词的数量和涵盖内容也多种多样,但人类对于基本的色彩存在相同的认知。加拿大
期刊
【摘要】:在文化艺术大繁荣的新时期,群众文化音乐创作迎来了发展利好,各地基于群众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文化活动场所为群众文化音乐创作提供了条件和平台。群众文化中,开展音乐创作的意义及作用不言自明,其能够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基层群众整体文化素养。  【关键词】:群众文化;音乐;创作  1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基本概述  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在发展形成及演变的历史上极为悠久,可追溯到我国原始人类时期,其
期刊
【摘要】:雷姆斯惹、支格阿鲁是加以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雷姆斯惹的英雄事迹主要流传于四川凉山冕宁县,支格阿鲁的英雄事迹广泛流传于滇川黔桂彝区。两者产生的历史时期虽不同,但都受到了人们的崇拜和敬仰。  【关键词】:英雄神话;雷姆斯惹;支格阿鲁  神话的产生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过程。[1]英雄神话是将古代部落里才能出众的人物神话,以此体现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
期刊
一、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数量多,分布广,历史久,因此造就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与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特点。2014年“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官方公布,截止2011年,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占34.9%,在公布的三批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中,少数民族传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