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站在社会与学校的角度,论述“互联网+”的起源,并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讲述开展互联网教育应遵循的原则,重点阐述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的路径,旨在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2.033
The New Mode of Interne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Yangxu
(Chengdu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610401)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ety and schoo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Internet + and integrates 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escribes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carrying out Internet education. It focuses on the way to build a new mode of Interne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iming at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mode
“互聯网+”教育模式建立在传统教学理念上,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扩展教育新领域。基于此“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俨然成为当下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互联网+”的起源
2013年,马云、马化腾、马云哲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4年我国开设的第一届互联网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可以当做大众创业的新型工具,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工作计划,同年年末,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微博向驻扎全国各地的解放军以及预备役人员恭贺新春。从此以后,“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袭来,渗透到各行各业中。[1]实质上“互联网+”就是将网络中的成果与社会中多种领域的深度结合,以期促进企业的进步与效率的提升,进而加强其中生产力与创新力,建立更加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总的来说,“互联网+”就是网络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借此提升其科技含量,加快改革脚步,扩宽出新的发展形态。
现阶段“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争议最高的问题之一,中国互联网信息安全中心近期发布《第四十二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中旬,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8亿多,普及率已达一半以上。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建设的完善,在教育、医疗、交通、金融、建设与环保等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呈现了其自动化与智慧化的特点。人们在互联网环境中思维也发生了变化,也证明互联网正改变着社会环境。
2“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遵循原则
2.1 虚拟与现实结合
互联网时代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与现实结合也反映了社会发展下,人们道德品质发展的本质联系,对思政教育有很大的意义,可促进其创新。思政教育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全新的理论机制也成为教育界的重点工作。所以“互联网+”思政教育不单单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时开展思政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可见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不仅仅是互联网运行的原则,更是当今思政教育新模式的主要原则。
2.2 技术与人本结合
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产生标志着新型社会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中心,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可促进社会进步。此趋势下,思政与互联网的结合已成必然。科技带动教学,利用多样化的网络技术建立一套新的模式,这是现代教师与学生的需求。网络技术与思政教育结合效果良好,需要教育工作者可熟练运用网络技术,事半功倍。但是科技发展也不能离开人文蕴含,其包含在科技前进的每一个瞬间,因此在开展网络教育的时候,还要将人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让教育不会过于机械化,使原有教学手段不被遗弃。因为现实才是产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根源,教师要立足于实际,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互联网环境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育,都不能离开人文关怀,让“互联网+”教育模式全面化,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2.3 开放与引导结合
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为人们生活提供更新的观点,当然,这也要建立在法治约束下,让人们知道即使是网络世界中也不能随意暴露与泄露他人信息,使用网络也要遵守行为规范。这为“互联网+”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也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即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2]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递给学生正确和有用的信息,还要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还要观察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进而利用网络开放性,有效解决教育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3“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构建路径 3.1 开发思政教育网络载体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条件下,产生很多网络教育形式,课外辅导、职业教育与早期教育领域中都在网络中招生,并利用网上教育手段,培育更多专业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结合也是新教学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智能化与现代化,促进多种优质教学资源开放,进而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式,此处本文讲述在线课堂与慕课两种网络教育模式:
(1)在线课堂。思政教育在线课堂是“互联网+”教育中主要教学手段,也是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结合产生的新型教学形式,可以扩展信息传播范围与丰富传播方法,让思政教育从以往的单一灌输式,变为更加生动与活泼的多元化模式,通過网络中真实的事件,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将正确思想观念传递给学生,为其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其目的是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打破时间空间局限性,以更加适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与公平性。
(2)慕课。慕课的产生也是思政教育的变革,第一,在思政课程实践中获取反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与方法,运用到在线课堂的慕课中去。第二,根据教学真实情况,确定思政课堂实际需求,多名教育专家合作,建设新的思政教学资源,令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足够多的学习资源,如课前教师将导学视频,利用客户端传给学生,学生登录慕课平台学习,并与同时观看视频的同学或者教师互动,提升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也是慕课平台的优势。因为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已经不只是传统的传道与授业模式,还需要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课堂中不断提问与回答问题,加大课堂教学深度与学生思维广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另外,学生体现在慕课平台中开展导学活动,可以在课堂中有更多时间与教师讨论深层次问题,通过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分析问题。总的来说,慕课为“互联网+”思政教育为课程带来新启发,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关键。
3.2 优化思政教育队伍结构
当前社会提倡全民教育,并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对象不断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学校之中,社会各界人士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所以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令其重视“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正确引导受教育者,利用网络拉近师生之间距离,进行平等对话。还通过网络文化阵地,培育更多新思想、新观念教育工作者,建设可以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传统教学中的新型教师队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可根据受教育者心理情况,灵活使用互联网,令其主动接受教育。
要想建立具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教育人才,发挥“互联网+”思政教育意义,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借此将教育的主动权牢牢抓到手中。
(1)由专职教师组建教育队伍。此类型队伍建设要从下面两点入手:第一,结合现有学生情况,加强对教师网络技术的培训。就当下师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分析,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从整体上来说,还落后于学生,因此需要教师队伍要树立学习意识,不断获取新的技术与知识,主动探究网络中需要的信息,科学评价筛选,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到实际中,借此丰富“互联网+”思政教育内容。第二,建立专门负责教师“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的辅导团队。可以挑选一些年龄小、创新能力强并有良好网络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教师,或者利用一些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技术人员到教师队伍中,令其发挥较大作用。
(2)由学生骨干组建兼职队伍。“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的建立,不但可以构建教师专业队伍,还需由学生干部组成兼职团队,要求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政治觉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平均分配,令其在良好的社交网络中了解到其他同学所思所想。并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承担网络信息的收集、汇总与编辑的工作,还可进行网络维护与网页制作等基础内容。例如在网络中和其他同学交流,通过论坛评论与网络交流的形式传递正能量,既教育别人又升华自己。并能在网络平台中出现错误舆论时,以同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网络引导,其信息更容易被接受。
3.3 提升思政教育队伍业务能力
“互联网+”思政教育人员工作环节复杂,所以需要深入了解此虚拟环境特点,建立完整教育机制,并塑造与以往不同的专业素质,进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提升教师沟通能力。因为互联网具有共享性与开放性,当下网民具有价值观双重性、政治激进性与文化叛逆性等特点。需要教师队伍积极参与交互工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高效沟通基础上,所以教师队伍要更加贴近学生网络生活,把握其思想动态,投其所好,使用生动的网络语言,有的放矢的靠开展思政教育。[3]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基础智能素质。当代教师的基础智能素质包括文化理论与网络操作,教师要先熟练使用计算机,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传播思想政治观念,将严肃的思政内容以各种模式展示出来,更加贴近学生的喜好。另外网络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互联网+”思政教育面对的受众群体愈加复杂,不但需要教师掌握思政知识,还需有心理学与法学等多种理论知识,借此提升教师智能素质,精准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4结论
“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教育界中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教师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开展“互联网+”思政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三观,为国家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系成都文理学院“学生工作创新研究团队”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成都文理学院资助
参考文献
[1] 方庆国,田永峰.着力完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6.17(04):114-116.
[2] 邓欣欣.“互联网+”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及新模式探析[J].岭南学刊,2016(03):40-45.
[3] 刘莉萍.“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2):48-50.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2.033
The New Mode of Interne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Yangxu
(Chengdu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610401)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ety and schoo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Internet + and integrates 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escribes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carrying out Internet education. It focuses on the way to build a new mode of Interne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iming at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mode
“互聯网+”教育模式建立在传统教学理念上,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扩展教育新领域。基于此“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俨然成为当下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互联网+”的起源
2013年,马云、马化腾、马云哲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4年我国开设的第一届互联网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可以当做大众创业的新型工具,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工作计划,同年年末,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微博向驻扎全国各地的解放军以及预备役人员恭贺新春。从此以后,“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袭来,渗透到各行各业中。[1]实质上“互联网+”就是将网络中的成果与社会中多种领域的深度结合,以期促进企业的进步与效率的提升,进而加强其中生产力与创新力,建立更加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总的来说,“互联网+”就是网络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借此提升其科技含量,加快改革脚步,扩宽出新的发展形态。
现阶段“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争议最高的问题之一,中国互联网信息安全中心近期发布《第四十二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中旬,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8亿多,普及率已达一半以上。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建设的完善,在教育、医疗、交通、金融、建设与环保等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呈现了其自动化与智慧化的特点。人们在互联网环境中思维也发生了变化,也证明互联网正改变着社会环境。
2“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遵循原则
2.1 虚拟与现实结合
互联网时代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与现实结合也反映了社会发展下,人们道德品质发展的本质联系,对思政教育有很大的意义,可促进其创新。思政教育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全新的理论机制也成为教育界的重点工作。所以“互联网+”思政教育不单单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时开展思政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可见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不仅仅是互联网运行的原则,更是当今思政教育新模式的主要原则。
2.2 技术与人本结合
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产生标志着新型社会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中心,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可促进社会进步。此趋势下,思政与互联网的结合已成必然。科技带动教学,利用多样化的网络技术建立一套新的模式,这是现代教师与学生的需求。网络技术与思政教育结合效果良好,需要教育工作者可熟练运用网络技术,事半功倍。但是科技发展也不能离开人文蕴含,其包含在科技前进的每一个瞬间,因此在开展网络教育的时候,还要将人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让教育不会过于机械化,使原有教学手段不被遗弃。因为现实才是产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根源,教师要立足于实际,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互联网环境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育,都不能离开人文关怀,让“互联网+”教育模式全面化,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2.3 开放与引导结合
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为人们生活提供更新的观点,当然,这也要建立在法治约束下,让人们知道即使是网络世界中也不能随意暴露与泄露他人信息,使用网络也要遵守行为规范。这为“互联网+”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也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即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2]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递给学生正确和有用的信息,还要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还要观察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进而利用网络开放性,有效解决教育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3“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构建路径 3.1 开发思政教育网络载体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条件下,产生很多网络教育形式,课外辅导、职业教育与早期教育领域中都在网络中招生,并利用网上教育手段,培育更多专业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结合也是新教学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智能化与现代化,促进多种优质教学资源开放,进而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式,此处本文讲述在线课堂与慕课两种网络教育模式:
(1)在线课堂。思政教育在线课堂是“互联网+”教育中主要教学手段,也是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结合产生的新型教学形式,可以扩展信息传播范围与丰富传播方法,让思政教育从以往的单一灌输式,变为更加生动与活泼的多元化模式,通過网络中真实的事件,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将正确思想观念传递给学生,为其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其目的是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打破时间空间局限性,以更加适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与公平性。
(2)慕课。慕课的产生也是思政教育的变革,第一,在思政课程实践中获取反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与方法,运用到在线课堂的慕课中去。第二,根据教学真实情况,确定思政课堂实际需求,多名教育专家合作,建设新的思政教学资源,令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足够多的学习资源,如课前教师将导学视频,利用客户端传给学生,学生登录慕课平台学习,并与同时观看视频的同学或者教师互动,提升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也是慕课平台的优势。因为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已经不只是传统的传道与授业模式,还需要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课堂中不断提问与回答问题,加大课堂教学深度与学生思维广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另外,学生体现在慕课平台中开展导学活动,可以在课堂中有更多时间与教师讨论深层次问题,通过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分析问题。总的来说,慕课为“互联网+”思政教育为课程带来新启发,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关键。
3.2 优化思政教育队伍结构
当前社会提倡全民教育,并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对象不断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学校之中,社会各界人士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所以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令其重视“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正确引导受教育者,利用网络拉近师生之间距离,进行平等对话。还通过网络文化阵地,培育更多新思想、新观念教育工作者,建设可以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传统教学中的新型教师队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可根据受教育者心理情况,灵活使用互联网,令其主动接受教育。
要想建立具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教育人才,发挥“互联网+”思政教育意义,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借此将教育的主动权牢牢抓到手中。
(1)由专职教师组建教育队伍。此类型队伍建设要从下面两点入手:第一,结合现有学生情况,加强对教师网络技术的培训。就当下师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分析,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从整体上来说,还落后于学生,因此需要教师队伍要树立学习意识,不断获取新的技术与知识,主动探究网络中需要的信息,科学评价筛选,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到实际中,借此丰富“互联网+”思政教育内容。第二,建立专门负责教师“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的辅导团队。可以挑选一些年龄小、创新能力强并有良好网络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教师,或者利用一些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技术人员到教师队伍中,令其发挥较大作用。
(2)由学生骨干组建兼职队伍。“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的建立,不但可以构建教师专业队伍,还需由学生干部组成兼职团队,要求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政治觉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平均分配,令其在良好的社交网络中了解到其他同学所思所想。并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承担网络信息的收集、汇总与编辑的工作,还可进行网络维护与网页制作等基础内容。例如在网络中和其他同学交流,通过论坛评论与网络交流的形式传递正能量,既教育别人又升华自己。并能在网络平台中出现错误舆论时,以同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网络引导,其信息更容易被接受。
3.3 提升思政教育队伍业务能力
“互联网+”思政教育人员工作环节复杂,所以需要深入了解此虚拟环境特点,建立完整教育机制,并塑造与以往不同的专业素质,进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提升教师沟通能力。因为互联网具有共享性与开放性,当下网民具有价值观双重性、政治激进性与文化叛逆性等特点。需要教师队伍积极参与交互工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高效沟通基础上,所以教师队伍要更加贴近学生网络生活,把握其思想动态,投其所好,使用生动的网络语言,有的放矢的靠开展思政教育。[3]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基础智能素质。当代教师的基础智能素质包括文化理论与网络操作,教师要先熟练使用计算机,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传播思想政治观念,将严肃的思政内容以各种模式展示出来,更加贴近学生的喜好。另外网络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互联网+”思政教育面对的受众群体愈加复杂,不但需要教师掌握思政知识,还需有心理学与法学等多种理论知识,借此提升教师智能素质,精准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4结论
“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教育界中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教师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开展“互联网+”思政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三观,为国家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系成都文理学院“学生工作创新研究团队”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成都文理学院资助
参考文献
[1] 方庆国,田永峰.着力完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6.17(04):114-116.
[2] 邓欣欣.“互联网+”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及新模式探析[J].岭南学刊,2016(03):40-45.
[3] 刘莉萍.“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