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去了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月七日下午,和儿子从欢乐谷出来,小家伙突然问我:“妈妈,我的太姥爷呢?”我蓦地一惊,我姥爷20多年前就去世了,所以跟儿子说家庭成员关系和称谓时,我们没有提到过我姥爷。于是我告诉他太姥爷已经去世了。儿子又问,“太姥爷的爸爸妈妈我应该叫他们什么,我怎么也没见过,是不是也不在了?”他这么说着,我就想着该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姥姥身体好不好。
  
  那天天气很好,带着小家伙玩了一圈,着实是累了,就想着赶紧回家休息。终于躺在家里的大床上了,却怎么也睡不踏实,恍恍惚惚着,总听到说话和走路的声音。蓦地听到一串电话声,很急,一声接着一声,一个断了,又一个响起来。听到了声音,却醒不过来。好不容易迷迷糊糊起来,嘀咕说,我怎么睡不着呢。儿子说,睡着了,叫你都不答应。照着未接电话打过去,是大姐,说,姥姥没了,今天下午三点多的时候。然后就是哭。
  怎么会呢?春节回去看姥姥的时候还说,照这样的身体状况,至少还可以活十几二十年呢。之前姥姥因为妈妈和姨妈们脾气不好而生气,我还和姥姥说,姥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她们脾气不好也是您惯的,您也有责任,您就别生气了,您现在身体还好,脑子又这么清楚,好好教育教育她们。
  姥姥说,我不生气了,现在我谁的气也不生了。她那么平和地说这几句话,我们都想着老人家确实是想开了。我们拉着她合影,那天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是拖家带口去的,热闹非常。孩子们实在调皮,和太姥姥拍照片时这个那个还在折腾,姥姥脸上是那种对晚辈纵容的笑,气色很好,皮肤光光的,因为略微胖了一些,看起来倒是比两年前还显得精神。
  平常我们离开时,姥姥只送到小胡同口,可是这次,她一路送到出来的小街上。大姐一再劝姥姥回去,可我们都已经陆续坐进车里了,她还那样站在小路的中央,挥着手。我嫂子说,看姥姥这挥手的架势,倒像是个村干部。我说你不知道吧,姥姥还真是干部呢,解放前她是妇女队长,闹过革命。大姐终于也上了车,解释似的说了一句:哎,我总觉得和姥姥是见一面少一面了。
  一语成谶,谁曾想到。
  放下电话,拎起背包就去了机场,还好赶上了回太原的那趟飞机。在太原机场,和从北京赶回的大姐会合一起去姥姥家。一路着急一路叹息,其实还是不愿相信人已去了。
  大姐和二姐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三岁多才回到妈妈身边,和姥姥感情深厚自不必说。我八岁那年出麻疹,接连把大姐、二姐都传染上了,妈妈说,也好,索性一起出了还好照顾。那时哥哥也有发烧的症状,虽然后来证实不是麻疹,但也要待在家里养病。因为年龄相差比较大,我们四个平日里总是各玩各的,这段时间是我们一起待在家里最长的一段时间。出麻疹不可以见光,家里拉着厚厚的窗帘,不过我们并不觉得郁闷。姥姥每天来看我们,总是拿着话梅肉或山楂片,那是1980年代初,你可以想象我们当时有多欣喜。姥爷是老红军,那时是大家庭里收入最高的,姥姥就总是“劫富济贫”。到后来我们长大了,家里经济条件好了,姥姥心里还总记挂着我们,每次我们离开的时候,她总要做些地道的芥辣丝或者烙饼什么的,让我们带上。
  姥姥生命力极顽强。她住的院子里有棵枣树,82岁的时候她还可以爬到那树上打枣,烟囱堵了,她居然可以爬到房顶去修。她喜欢在自己的房子里独立生活,她觉得那样自由,也一直没有请人帮忙照料。有时她想孩子们了,就自己坐个车跑来,有时就打个电话让我们去。最近几年哮喘病发作,才轮流在女儿们家里住。姥姥个性十分倔强,她的孩子们也都倔强,日常的照料倒是尽心,温言软语却少,都是60岁上下的人了,还在姥姥那里争长短,心里都太在乎姥姥的评价。只有二姨似乎是顺姥姥意的,可也因为和姊妹们怄气避而不见了,当时姥姥还在生病,二姨一走就是两年多,姥姥逢年过节还跑到二姨太原的家,却一直也没见着面。
  七日夜里,等我们赶到姥姥那里,她已经去了。屋里挤满了人,大姐扑在姥姥的像前哭诉,于是一屋人刚刚停歇的哀号又回旋起来。春节时拍的照片放在窗台上,照片上的姥姥就那么看着满屋的人。她的孩子们在她生前有太多事要做,如今她去了,她们来这里送她,一片唏嘘隆重而伤感。姥姥去得安详,似乎原谅和放下了一切。
  八日,二姨一家回来了,风尘仆仆而气势汹汹。还好终究没发生什么节外生枝的事情,办完丧事一家人吃饭时,我给妈妈和两位姨妈敬酒说,姥姥已经不在了,以前那些事情大家就都忘了吧,好好地过,不然姥姥白死了。九日出殡前,小姨对姥姥说,妈你放心吧,我二姐回来了,她轻抚姥姥的脸,姥姥一直没有合拢的嘴唇竟然合上了。
  逝者已矣,生者仍将前行。不知为什么,整个过程中,我脑海里一直闪着这句话。痛苦的经历更可以让人成长,这也许就是生命消逝的价值。如果每个人都多一些宽容和理解,逝者离去时,我们将有更多祝福而不是遗憾。
  在灯下正写着这些文字,五岁多的儿子独自在旁边玩积木,突然幽幽地说,妈妈要是死了我也去死。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是我最亲爱的人,妈妈都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其他文献
2005年12月2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这是继2005年1月3日,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逝世后的另一重大损失。两位德高望重的领袖级人物先后谢世,他们为两岸关系开创的契机也告终止,一切又回到混沌不安之中。  因此,汪辜两人的逝世,让人在追怀先贤之际,也更加百感交集。汪辜两人在1993年4月和1998年10月的两次会谈,都展现出高度的风范,因而能在互谅互重的前提
1939年,许世友在中共北方局党校接受了短暂的政治军事形势和指挥能力的培训、强化后,即被派去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旅长。这天夜里,他带了一个警卫班的战士,离开党校策马向山东方向急驶而去。在一个叫“大河湾”的村庄,他们突然遭遇了近千名伪军的包围。许世友找村民借来十几匹马,在马尾上挂上鞭炮点燃,引走敌军,趁机突围而出。晚上10时许,他们在嵩山脚下一块巨大的岩石旁休息,精心计算着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路程
里芬施塔尔在书的最后说:“我现在只知道一件事:我必须写这本书。”  写下这句话时,里芬施塔尔已经85岁了。这是她人生中最后一个具有强大挑战性的工作。  这本回忆录如此地迎合那些乐于如此想象它(以及它的传主)的大众读者的口味:不断出现的大人物、激烈交锋的敌友、高潮迭起的人生体验、艺术家非凡的创造力、误解、冤屈、激动、挫折…“这是一部精心构造的叙事性作品,一部有关一个非凡女人的传奇史诗。  当然,她有
他是《百家讲坛》主讲人中惟一担任过小学教师的,对他来说,让自己的讲述打动老幼妇孺,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王立群是《百家讲坛》中的一把慢火,溫和,持久。他通过“海选”登上热辣的《百家讲坛》,在耳顺之年一夜成名,在他慢条斯理的讲述中,观众有了帝王将相奔来眼底、历史浮沉涌上心头的体验。他让《史记》这部“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普及到了寻常百姓的家里。  1966年“文革”伊始,时任小学代课教师的王立群第一
即便陈水扁被起诉,被收押,张友骅依然无法释怀。三十年来,他眼见陈水扁从一个律师走上政坛最高峰,又沦为一个阶下囚。  他曾经是陈水扁的竞选幕僚,以一个外省人、国军少将之子的身份为阿扁出谋划策,为民进党高喊助威。在陈不济时,他帮陈水扁募过款,给陈幸妤补过数学课。  然而这一切的情谊在真相面前变得不堪一击,面对陈水扁家族贪腐丑闻,以他为代表的“揭弊四人组”利用电视媒体为主阵地炮轰当权者。国务机要费案、台
退役一年多后,33岁的雅典奥运冠军冼东妹决定参加“家门口”举行的北京奥运。打动她的,也许是国家荣誉的光环,也许是体育局领导的盛情,但我们更愿相信是奥林匹克精神激励了这位妈妈级选手。  为了参加奥运会,她在3个月里减掉11公斤体重。柔道馆里,她与一群比自己小10多岁的小队员在一起,运动量是小队员的两倍。她的新家离柔道馆不远,丈夫抱着几个月大的女儿站在凉台上可以看见柔道馆。  此前,这个广东女人已经5
前几天从惠阳过来几个老乡,要我帮忙写份材料。  事主刘三黑是我一块儿长大的伙伴,身体硕壮,一只手能把青石磙竖起来。小学时学习马马虎虎,到初中排在倒数,没毕业就去搞建筑。后来,我到县城上高中,他在街面上混生活,有点儿名声。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在街口看热闹,当事双方挥拳舞刀正酣,一人扬声喊着“闪开!闪开!”拨开看热闹的人群钻进场内,似乎这地盘他做主。刚一探青光头,脑袋上便中了一刀,立马见红。他手捂伤口,又
陈瑞仁去“总统府”取证时,陈水扁派秘书长站在门口:“‘总统’想跟你见个面。”陈瑞仁回答“我没时间。如果需要见他,我会通知他!”  事起于吴苏案(1989年)。“司法厅第四厅厅长”吴天惠的夫人苏冈是一个律师,她仗着丈夫的名头,在自己代理的案件审理过程中,长期向检察官行贿,并且从中渔利。但是那一次,檢察官拒绝了受贿。苏冈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把新竹的检察官们彻底激怒了。她说:“我就不相信,台湾还有不
拿破仑是史上最出名的科西嘉人,但有趣的是,科西嘉人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高,科西嘉岛也很少有关于他的痕迹,即使他曾在这里打击英军,一枪就把某个英国名将打成了“独眼龙”。  当地很难找到拿破仑的崇拜者,只有当岛外人嘲笑科西嘉人懒散时,他们才会机智地对答:“史上才出现一个那么勤奋的科西嘉人,他就当了法国的皇帝。”这是唯一可以算作他们为拿破仑而自豪的例子了,当然,其中更多的情绪还是自嘲。  1769年8月15
佐利克接任的不仅是沃尔福威茨留下的职位,也包括除了“女友门”之外的所有问题:世行的援助策略,是否要与腐败等政治因素挂钩;世人对美国保守主义的怨恨等等    5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提名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为世界银行第11任行长,布什当天在白宫说:“佐利克在外交和经济发展事务方面有长期经验和卓越表现,这使他能够担此重任。”他称佐利克是一位“忠诚的国际主义者”。    佐利克同日在华盛顿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