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体外循环手术后监护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48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之后,有145例患者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并且没有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在对体外循环术后监护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体外循环;监护室
所谓体外循环,主要指的是利用插在上、下腔静脉中导管的重力将静脉血引流出来,再通过氧合器进行氧和,将二氧化碳排除,形成动脉血,在储血器中储存,然后利用微栓过滤器对动脉化的血进行过滤,同时通过插入主动脉的导管将血泵入体内,并让其在循环中到达静脉端,从而达到给全身组织供氧的目的[1]。在临床上,体外循环术主要针对冠心病、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这一手术具有气管插管、创伤面积大、体外转流以及低温麻醉的特点,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术后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148例体外循环术后监护室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有效护理方法,现将具体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48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77例患者为男性,70例患者为女性,年齡1-79岁,平均年龄为(54.2±6.4)岁,其中17例患者为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7例患者为冠脉搭桥+二尖瓣置换,45例患者为三尖瓣成形+二尖瓣置换,38例患者为冠脉搭桥,13例患者为房间隔缺损修补,27例患者为空间隔缺损修补,3例患者为作坊粘液瘤切除。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由于需要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在进行手术之前,往往会产生极度紧张、担心、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负面情绪,据相关临床资料显示,有6%-24%的患者存在精神失常或者心理障碍问题,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幻觉、幻听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所以,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在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和担心问题,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耐心给患者讲解手术知识,比如手术时间、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恢复等,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让患者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同时还应该让家属多鼓励患者,增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2术后监护室常规护理
患者在结束手术进入监护室之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提供全面的专业护理。由于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是全麻,所以在手术后无法立刻苏醒,医护人员应该每两小时运用气垫床为患者拍背翻身一次,全面观察患者的肢端血运情况,保持温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复温毯进行复温。病人在恢复意识之后,由于气管插管未拔除而无法说话,病人此时往往会通过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自己的需求,医护人员一定要耐心对待病人,并且告诉病人用摇头或者点头的方式进行沟通,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笔和纸书写表达。同时在患者拔除气管插管之后,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洗脸和刷牙等基本护理。
1.2.3术后监护
1.2.3.1循环系统监护
在对患者进行循环系统监护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1)心电监护。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心率维持在60-100次/min,尤其要关注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对于连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对起搏器的设置数字和运转情况进行全面记录,保障起搏器正常运作;(2)动脉血压监测。患者在进行完体外循环手术之后,通常会留置颈内静脉和桡动脉插管,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利用测压装置对ABP进行监测,同时对CVP变化进行间断监测,将动脉压的平均值维持在70-80mmHg,从而确保冠状动脉可以进行正常灌注。
1.2.3.2电解质监测
在体外循环术后,医护人员要提前对患者的电解质情况进行全面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1-4h进行一次检查,并且将血气分析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对电解质进行适当调节,确保患者的钾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由于不同病情患者在手术后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比如,换瓣术后患者对血钾的要求为4.0-5.0mmol/L,如果血钾严重过低,可能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1.2.4引流管护理
在体外循环术后,通常会留置常规的心包胸骨后引流管,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引流管护理时,要经常向离心方向对引流管进行挤捏,确保引流管保持通畅,尤其是引流液经常混合有大量止血药物,或者输入凝血酶原复合物、冷沉淀因子以及血小板时,一定要防止出现心包填塞现象。比如,在手术后2h,引流液应该>500ml,或者术后1h>10ml/Kg,如果引流液连续超过20ml/h没有减少,医护人员应该及时通知医生,同时做好二次开胸止血的准备。
2.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之后,有145例患者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并且没有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讨论
据相关资料表明,在临床上对心脏病人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可以帮助85%的患者解除病痛,延长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治愈率[2]。随着我国体外循环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监护室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在进入监护室之后,必须要得到准确监护和密切观察,医护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患者,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细心观察,精心护理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护理。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运用专业知识对病情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判断,为医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和资料[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体外循环术后监护室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由此可见,在对患者进行体外循环手术之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克强.李静.重症心脏瓣膜病的ICU监护[J].临床医学,2005(1):32-34.
[2]李辉.汤益民.张文强.2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的监护和治疗体会[J].兵团医学,2008(4):70.
[3]范向丹.陈春英.97例心脏手术后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6):10.
关键词:体外循环;监护室
所谓体外循环,主要指的是利用插在上、下腔静脉中导管的重力将静脉血引流出来,再通过氧合器进行氧和,将二氧化碳排除,形成动脉血,在储血器中储存,然后利用微栓过滤器对动脉化的血进行过滤,同时通过插入主动脉的导管将血泵入体内,并让其在循环中到达静脉端,从而达到给全身组织供氧的目的[1]。在临床上,体外循环术主要针对冠心病、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这一手术具有气管插管、创伤面积大、体外转流以及低温麻醉的特点,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术后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148例体外循环术后监护室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有效护理方法,现将具体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48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77例患者为男性,70例患者为女性,年齡1-79岁,平均年龄为(54.2±6.4)岁,其中17例患者为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7例患者为冠脉搭桥+二尖瓣置换,45例患者为三尖瓣成形+二尖瓣置换,38例患者为冠脉搭桥,13例患者为房间隔缺损修补,27例患者为空间隔缺损修补,3例患者为作坊粘液瘤切除。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由于需要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在进行手术之前,往往会产生极度紧张、担心、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负面情绪,据相关临床资料显示,有6%-24%的患者存在精神失常或者心理障碍问题,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幻觉、幻听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所以,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在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和担心问题,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耐心给患者讲解手术知识,比如手术时间、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恢复等,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让患者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同时还应该让家属多鼓励患者,增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2术后监护室常规护理
患者在结束手术进入监护室之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提供全面的专业护理。由于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是全麻,所以在手术后无法立刻苏醒,医护人员应该每两小时运用气垫床为患者拍背翻身一次,全面观察患者的肢端血运情况,保持温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复温毯进行复温。病人在恢复意识之后,由于气管插管未拔除而无法说话,病人此时往往会通过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自己的需求,医护人员一定要耐心对待病人,并且告诉病人用摇头或者点头的方式进行沟通,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笔和纸书写表达。同时在患者拔除气管插管之后,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洗脸和刷牙等基本护理。
1.2.3术后监护
1.2.3.1循环系统监护
在对患者进行循环系统监护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1)心电监护。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心率维持在60-100次/min,尤其要关注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对于连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对起搏器的设置数字和运转情况进行全面记录,保障起搏器正常运作;(2)动脉血压监测。患者在进行完体外循环手术之后,通常会留置颈内静脉和桡动脉插管,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利用测压装置对ABP进行监测,同时对CVP变化进行间断监测,将动脉压的平均值维持在70-80mmHg,从而确保冠状动脉可以进行正常灌注。
1.2.3.2电解质监测
在体外循环术后,医护人员要提前对患者的电解质情况进行全面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1-4h进行一次检查,并且将血气分析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对电解质进行适当调节,确保患者的钾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由于不同病情患者在手术后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比如,换瓣术后患者对血钾的要求为4.0-5.0mmol/L,如果血钾严重过低,可能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1.2.4引流管护理
在体外循环术后,通常会留置常规的心包胸骨后引流管,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引流管护理时,要经常向离心方向对引流管进行挤捏,确保引流管保持通畅,尤其是引流液经常混合有大量止血药物,或者输入凝血酶原复合物、冷沉淀因子以及血小板时,一定要防止出现心包填塞现象。比如,在手术后2h,引流液应该>500ml,或者术后1h>10ml/Kg,如果引流液连续超过20ml/h没有减少,医护人员应该及时通知医生,同时做好二次开胸止血的准备。
2.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之后,有145例患者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并且没有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讨论
据相关资料表明,在临床上对心脏病人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可以帮助85%的患者解除病痛,延长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治愈率[2]。随着我国体外循环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监护室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在进入监护室之后,必须要得到准确监护和密切观察,医护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患者,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细心观察,精心护理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护理。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运用专业知识对病情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判断,为医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和资料[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体外循环术后监护室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由此可见,在对患者进行体外循环手术之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克强.李静.重症心脏瓣膜病的ICU监护[J].临床医学,2005(1):32-34.
[2]李辉.汤益民.张文强.2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的监护和治疗体会[J].兵团医学,2008(4):70.
[3]范向丹.陈春英.97例心脏手术后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