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防生既是大学生又是军队依托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后备军官,其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后备军官的整体质量,而且也直接影响着部队现代化建设。为此,以理工院校的国防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并着重探究加强国防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和办法,以期为国防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
国防生具有大学生和后备军官的双重身份,这就需要他们同时具有大学生和后备军官的优秀素质。国防生的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心理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好的心理状态对国防生的学习、军政训练都有较大幅度的促进作用,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容易对他们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和疾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培育国防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满足他们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防建设高科技、前瞻性及现代化的需要。
一、国防生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结合工作实践,根据对国防生心理状况的综合调查发现,国防生心理呈现如下特点:受大学开放的学习生活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影响,他们专业知识涉及面广、理论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掌握专业技术快,个性突出,思想独立。总体来说,国防生的心理状况是较为乐观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
1.国防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因其人际交往范围较小而较薄弱。原因主要是国防生所具备的大学生和后备军官的双重身份使他们与普通大学生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对国防生基本上都是采用准军事化管理,这就使得他们单独活动时间比较少,交际范围也就相对狭窄。此外,国防生较多的接受着部队文化教育,也导致他们和地方大学生在心理、思想上产生疏离感。
2.对即将面临的艰苦环境存在畏惧心理。在地方高校学习期间,国防生生活丰富多彩,而在军队特别是驻扎在边防、深山大漠的基层连队,生活和工作的条件都相对艰辛。虽然在校学习期间对他们进行了一定军政训练,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素质,但部分人的军人意识与军人品质等内在精神程度还不高,这使他们在面对基层的实际工作时,较容易产生畏难、气馁等消极心理。
3.因自身专业与部队专业需求的差异而导致心理失落。国防生主要来自于地方高校,虽然专业基础功底较扎实,但这些专业素质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和教室的层次上,而实践和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较多国防生在刚刚进入部队时,因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所在岗位并不对口,而觉得自己所学知识得不到发挥,慢慢的便会产生消沉情绪和失落心理。
二、加强培养国防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国防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短板,应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以大力强化国防生心理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2]。
1.科学测评,严格把关,确保国防生整体心理素质高起点。把军人特殊心理素质作为为测评内容的重点,在选拔工作开展时,尝试以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SCL-90症状自评系统等,对量化测评选拔对象的心理素质。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交谈面试、分析国防生志愿书等方法,客观判明其入伍动机、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应激水平等心理素质的综合状况,切实把那些向往军营、热爱国防、从军意志坚定、意志品质优良、心理素质好、人际交往能力强、心理承受和应变能力强的预选对象选拔进来。
2.建立国防生心理教育工作综合体系,着力增强国防生心理素质。国防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等方面的工作,应充分将这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思想政治素质是后备军官素质结构中的灵魂,也是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首要条件。对此,要从我军性质、宗旨和任务着眼,突出培养国防生的政治信念;从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着眼,与军政训练相结合,开展相应的体能训练及野外拉练等活动,使国防生抗疲劳的生理耐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得到较好锻炼,从而帮助国防生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培育合作与奉献精神,从而提高国防生的战场心理素质。
3.关注突出问题,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切实消除国防生困惑心理。“对学习压力的疲于应付、对训练的力不从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忧等”是部分国防生较突出的心理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应用专业的心理知识和工作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讲座等活动,引导国防生了解相关心理知识,并学会自我调整调节。此外,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及时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消除心理困惑,提前化解心理危机。
4.大力营造有利环境,促进国防生心理健康良好发展。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国防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国防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愉悦身心和陶冶情操。同时也通过让国防生在这些活动中轮流担任骨干而帮助他们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培育他们沉着、果断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增强国防生内部以及与普通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真挚战友情、同学情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国防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塑造良好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李骥.国防生心理状况调查[J].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5):33-34.
[2]于航.高校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138-140.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关键词: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
国防生具有大学生和后备军官的双重身份,这就需要他们同时具有大学生和后备军官的优秀素质。国防生的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心理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好的心理状态对国防生的学习、军政训练都有较大幅度的促进作用,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容易对他们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和疾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培育国防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满足他们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防建设高科技、前瞻性及现代化的需要。
一、国防生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结合工作实践,根据对国防生心理状况的综合调查发现,国防生心理呈现如下特点:受大学开放的学习生活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影响,他们专业知识涉及面广、理论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掌握专业技术快,个性突出,思想独立。总体来说,国防生的心理状况是较为乐观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
1.国防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因其人际交往范围较小而较薄弱。原因主要是国防生所具备的大学生和后备军官的双重身份使他们与普通大学生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对国防生基本上都是采用准军事化管理,这就使得他们单独活动时间比较少,交际范围也就相对狭窄。此外,国防生较多的接受着部队文化教育,也导致他们和地方大学生在心理、思想上产生疏离感。
2.对即将面临的艰苦环境存在畏惧心理。在地方高校学习期间,国防生生活丰富多彩,而在军队特别是驻扎在边防、深山大漠的基层连队,生活和工作的条件都相对艰辛。虽然在校学习期间对他们进行了一定军政训练,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素质,但部分人的军人意识与军人品质等内在精神程度还不高,这使他们在面对基层的实际工作时,较容易产生畏难、气馁等消极心理。
3.因自身专业与部队专业需求的差异而导致心理失落。国防生主要来自于地方高校,虽然专业基础功底较扎实,但这些专业素质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和教室的层次上,而实践和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较多国防生在刚刚进入部队时,因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所在岗位并不对口,而觉得自己所学知识得不到发挥,慢慢的便会产生消沉情绪和失落心理。
二、加强培养国防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国防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短板,应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以大力强化国防生心理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2]。
1.科学测评,严格把关,确保国防生整体心理素质高起点。把军人特殊心理素质作为为测评内容的重点,在选拔工作开展时,尝试以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SCL-90症状自评系统等,对量化测评选拔对象的心理素质。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交谈面试、分析国防生志愿书等方法,客观判明其入伍动机、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应激水平等心理素质的综合状况,切实把那些向往军营、热爱国防、从军意志坚定、意志品质优良、心理素质好、人际交往能力强、心理承受和应变能力强的预选对象选拔进来。
2.建立国防生心理教育工作综合体系,着力增强国防生心理素质。国防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等方面的工作,应充分将这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思想政治素质是后备军官素质结构中的灵魂,也是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首要条件。对此,要从我军性质、宗旨和任务着眼,突出培养国防生的政治信念;从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着眼,与军政训练相结合,开展相应的体能训练及野外拉练等活动,使国防生抗疲劳的生理耐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得到较好锻炼,从而帮助国防生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培育合作与奉献精神,从而提高国防生的战场心理素质。
3.关注突出问题,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切实消除国防生困惑心理。“对学习压力的疲于应付、对训练的力不从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忧等”是部分国防生较突出的心理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应用专业的心理知识和工作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讲座等活动,引导国防生了解相关心理知识,并学会自我调整调节。此外,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及时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消除心理困惑,提前化解心理危机。
4.大力营造有利环境,促进国防生心理健康良好发展。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国防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国防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愉悦身心和陶冶情操。同时也通过让国防生在这些活动中轮流担任骨干而帮助他们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培育他们沉着、果断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增强国防生内部以及与普通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真挚战友情、同学情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国防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塑造良好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李骥.国防生心理状况调查[J].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5):33-34.
[2]于航.高校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138-140.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