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经济得以讯速发展,农民工如潮水般涌入城市,不少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在家由老人照看,他们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的10% ,平均每班5 人,有的班甚至达到1/6,这还没有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60%。并且这个趋势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持续上升。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教育方式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我本人一直从事政教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我校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 ,平均每班5 人,有的班甚至达到1/6,这还没有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60%。并且这个趋势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持续上升。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学习。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2.“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二、解决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方法
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是对社会和学校工作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而言,是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那么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就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探索教育新路
把握和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重心,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首先,应平等对待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其次,应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生活、自我管理、自我保护;最后,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2.善于与留守儿童交朋友,给他们亲情般的温暖
留守儿童大都缺少父爱母爱,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家庭生活不完美,老师和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在班里好像是多余的,所以他们就我行我素、自暴自弃。教师应主动与他们接触,并交流感情,发现他们的特长,并给他们发挥机会,他们就会改变自己的不足。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多与孩子们交流,给他们母爱般的温暖,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使他们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管理自己。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临时监护人的培训,提高监护水平
针对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监护责任不明确,教育能力不足的问题,应采取多种形式更新他们的监护观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监护水平。
4.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如果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对子女影响最大,单亲外出打工,则影响相对就要小些。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谈话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在沟通内容上,注意全面性;在沟通方式上,注意多样性。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临时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教育方式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我本人一直从事政教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我校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 ,平均每班5 人,有的班甚至达到1/6,这还没有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60%。并且这个趋势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持续上升。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学习。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2.“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二、解决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方法
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是对社会和学校工作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而言,是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那么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就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探索教育新路
把握和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重心,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首先,应平等对待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其次,应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生活、自我管理、自我保护;最后,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2.善于与留守儿童交朋友,给他们亲情般的温暖
留守儿童大都缺少父爱母爱,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家庭生活不完美,老师和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在班里好像是多余的,所以他们就我行我素、自暴自弃。教师应主动与他们接触,并交流感情,发现他们的特长,并给他们发挥机会,他们就会改变自己的不足。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多与孩子们交流,给他们母爱般的温暖,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使他们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管理自己。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临时监护人的培训,提高监护水平
针对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监护责任不明确,教育能力不足的问题,应采取多种形式更新他们的监护观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监护水平。
4.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如果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对子女影响最大,单亲外出打工,则影响相对就要小些。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谈话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在沟通内容上,注意全面性;在沟通方式上,注意多样性。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临时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