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B845.65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锦州市在资源、环境方面面臨严重考验,、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锦州市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区域整体协调;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加强立法和管理,切实保护环境.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人与自然
一 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人与人群和睦协调发展,人自身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思想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三个要素,即人、经济和自然,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要达到“人-经济-自然”为模式的双循环良性发展,必须保持人、经济、自然三者之间的内在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环境由外在对立向内在统一的一种复归演变过程,也就是说,环境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统一的一面,也有相互矛盾的一面。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锦州市作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将直接危及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任何不重视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观念和做法都是十分有害的。
二 锦州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锦州市位于辽宁西南部,有低山丘陵,草原,洼地等多种类型。气候条件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年均降雨量600-660mm。全区有大凌河、小凌河、女儿河、饶阳河等大、小河流。土壤以棕壤、草甸土为主。植被属泛北极植物区,区内现有植物786种。现有矿藏50多种,分布于100多处。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威胁着环境的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1]
锦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7.6亿m3,人均年占有水量为600 m3 ,是全国人均数的25%。水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季节差异大,极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灾害。降水是我市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夏季雨量集中时,河流水满为患,旱时土地龟裂,河川断流。这种水量时空上的巨大变化和差异使水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而且我市的地表水控制工程又不完善,水利工程拦蓄能力为1.15亿m3,仅占地表水资源量的14%。
大、小凌河是我市主要供水资源,由于政府实行了小凌河改造工程,小凌河水质明显好转,“十一五”期间小凌河全段用Ⅳ类标准评价,与入境水质相差无几。但大凌河的现状到使人堪忧。经过近年来的不懈治理,已有明显好转,但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仍是目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2.2近岸海域水质堪忧[1]
锦州海域处于辽东湾西北部,该海域经济型生物资源量丰富,约40余种。全海区海产捕捞量达16.1万吨,滩涂养殖面积比较广阔,这些都是本市发展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是,由于陆源污染物不断排入大海,滩涂养殖业的无序开发,加上锦州沿岸海域特有的地理位置,不利于海水的交换、扩散,造成局部海域水质污染。到目前,虽然只有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但氮、磷正是海洋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养分,一旦条件具备,锦州海域就可能发生赤潮,它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近几年发生在辽东湾的赤潮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3森林、草场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3]
森林、草被覆盖率的高低,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我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但人均占有面积近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3,而且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西部山区荒山秃岭随处可见,况且我市现有草场面积比80年代减少了40%,再加上季节性很强的大雨,造成我市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全区最大河流大凌河,平均含沙量12.8公斤/m3,平均侵蚀指数为1000—2000吨/km2。尽管近年来治理面积在不断增加,但治理水平提高不大,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不足1/2,因此,水土流失仍是本地区生态建设的一个严重问题。
2.4耕地资源的减少与人口的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加重
本市的土地资源尽管较丰富,但耕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人口的逐渐增长的矛盾日趋严重。本市现有耕地面积606万亩(人均占有1.99亩),但其中水浇地只有220万亩,大部分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况且,耕地大部分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占有比例较少。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平均为1.3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再加上工业排污和农药残留等原因,使大片土地受到污染,其范围日益扩大,土地资源不容乐观。
2.5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标适宜度衡量和城市环境综合评价,目前锦州市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1)生态负荷大;(2)城区人口密度大;(3)城市绿化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4)生物产生量偏低,主要表现是市区绿化树木少,且树冠小;(5)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拥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密度过大;(6)工业布局不合理,工厂与居民区混杂;(7)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内经济支柱行业为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等较重工业。这些都严重困扰着锦州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
三 锦州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3.1 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然引起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在污染治理方面应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法律的制定要确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方面,应树立整体环境资源观, 用整体观点去看待自然资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环境执法责任制,理顺各个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和权限。
3.2合理调整城市规划,做到工业布局合理
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地规划进行城市建设,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统一出发,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对城市进行合理功能分区,并实行严格管理,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减少滞留和流失现象。尤其重要的是要保护好水体,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污染较重行业,应迁离市区,使工厂与居民区分开,确保人们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3.3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促进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
我们必须用法律法规调整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资源。锦州市的污染状况,多是由于工业企业技术水平落后,设备陈旧,污染重和资源浪费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和引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技术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和开展“三废”的综合利用等途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以保证锦州市经济的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3.4建设生态文明目标,不断强化生态保护
适时启动生态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综合功能和城市品位。继续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创建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环境优美示范村。加强管理,用法律法规措施制止乱垦、滥伐、滥牧等破坏农林植被的不良现象,做到山区有林,坡地有草,以更好地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被,提高城市的自然净化功能和人工调节功能,使其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5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间顿,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锦州市正加快辽西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全力解决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只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参考文献
1、《锦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0
2、《锦州年鉴》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3、《辽宁植物志》
孔瑾:女,1977年生,籍贯:辽宁北镇市,工程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分析工作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锦州市在资源、环境方面面臨严重考验,、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锦州市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区域整体协调;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加强立法和管理,切实保护环境.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人与自然
一 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人与人群和睦协调发展,人自身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思想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三个要素,即人、经济和自然,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要达到“人-经济-自然”为模式的双循环良性发展,必须保持人、经济、自然三者之间的内在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环境由外在对立向内在统一的一种复归演变过程,也就是说,环境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统一的一面,也有相互矛盾的一面。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锦州市作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将直接危及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任何不重视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观念和做法都是十分有害的。
二 锦州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锦州市位于辽宁西南部,有低山丘陵,草原,洼地等多种类型。气候条件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年均降雨量600-660mm。全区有大凌河、小凌河、女儿河、饶阳河等大、小河流。土壤以棕壤、草甸土为主。植被属泛北极植物区,区内现有植物786种。现有矿藏50多种,分布于100多处。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威胁着环境的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1]
锦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7.6亿m3,人均年占有水量为600 m3 ,是全国人均数的25%。水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季节差异大,极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灾害。降水是我市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夏季雨量集中时,河流水满为患,旱时土地龟裂,河川断流。这种水量时空上的巨大变化和差异使水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而且我市的地表水控制工程又不完善,水利工程拦蓄能力为1.15亿m3,仅占地表水资源量的14%。
大、小凌河是我市主要供水资源,由于政府实行了小凌河改造工程,小凌河水质明显好转,“十一五”期间小凌河全段用Ⅳ类标准评价,与入境水质相差无几。但大凌河的现状到使人堪忧。经过近年来的不懈治理,已有明显好转,但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仍是目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2.2近岸海域水质堪忧[1]
锦州海域处于辽东湾西北部,该海域经济型生物资源量丰富,约40余种。全海区海产捕捞量达16.1万吨,滩涂养殖面积比较广阔,这些都是本市发展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是,由于陆源污染物不断排入大海,滩涂养殖业的无序开发,加上锦州沿岸海域特有的地理位置,不利于海水的交换、扩散,造成局部海域水质污染。到目前,虽然只有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但氮、磷正是海洋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养分,一旦条件具备,锦州海域就可能发生赤潮,它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近几年发生在辽东湾的赤潮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3森林、草场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3]
森林、草被覆盖率的高低,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我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但人均占有面积近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3,而且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西部山区荒山秃岭随处可见,况且我市现有草场面积比80年代减少了40%,再加上季节性很强的大雨,造成我市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全区最大河流大凌河,平均含沙量12.8公斤/m3,平均侵蚀指数为1000—2000吨/km2。尽管近年来治理面积在不断增加,但治理水平提高不大,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不足1/2,因此,水土流失仍是本地区生态建设的一个严重问题。
2.4耕地资源的减少与人口的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加重
本市的土地资源尽管较丰富,但耕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人口的逐渐增长的矛盾日趋严重。本市现有耕地面积606万亩(人均占有1.99亩),但其中水浇地只有220万亩,大部分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况且,耕地大部分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占有比例较少。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平均为1.3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再加上工业排污和农药残留等原因,使大片土地受到污染,其范围日益扩大,土地资源不容乐观。
2.5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标适宜度衡量和城市环境综合评价,目前锦州市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1)生态负荷大;(2)城区人口密度大;(3)城市绿化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4)生物产生量偏低,主要表现是市区绿化树木少,且树冠小;(5)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拥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密度过大;(6)工业布局不合理,工厂与居民区混杂;(7)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内经济支柱行业为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等较重工业。这些都严重困扰着锦州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
三 锦州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3.1 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然引起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在污染治理方面应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法律的制定要确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方面,应树立整体环境资源观, 用整体观点去看待自然资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环境执法责任制,理顺各个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和权限。
3.2合理调整城市规划,做到工业布局合理
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地规划进行城市建设,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统一出发,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对城市进行合理功能分区,并实行严格管理,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减少滞留和流失现象。尤其重要的是要保护好水体,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污染较重行业,应迁离市区,使工厂与居民区分开,确保人们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3.3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促进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
我们必须用法律法规调整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资源。锦州市的污染状况,多是由于工业企业技术水平落后,设备陈旧,污染重和资源浪费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和引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技术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和开展“三废”的综合利用等途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以保证锦州市经济的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3.4建设生态文明目标,不断强化生态保护
适时启动生态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综合功能和城市品位。继续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创建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环境优美示范村。加强管理,用法律法规措施制止乱垦、滥伐、滥牧等破坏农林植被的不良现象,做到山区有林,坡地有草,以更好地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被,提高城市的自然净化功能和人工调节功能,使其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5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间顿,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锦州市正加快辽西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全力解决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只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参考文献
1、《锦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0
2、《锦州年鉴》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3、《辽宁植物志》
孔瑾:女,1977年生,籍贯:辽宁北镇市,工程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