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如何才能满足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除了完备的硬件设施、正确的办学思想、强有力的学校管理等因素外,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政治业务素质优良、能理论联系实践、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225-01
无数事实证明,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教育素质,特别是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中等职业学校不但从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而这一过程中重要的因素是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增强作为教师的优秀素质。那末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呢?
1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热爱教育事业,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关爱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塑造学生,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以优良的作风感染学生。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但有时教师的满腔热情,却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反应。随着現代思想观念与专统文化的冲突与震荡,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纷纷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学生难管,书难教,问题较多,教师感到焦虑、烦恼,又较少得到社会的理解,自我价值未能得到较好体现,教师常有角色紧张,出现焦虑困惑甚至无奈等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有一个平和心态,喜不狂,忧不愁,烦不躁,悲不伤,保持健康的心理和从容舒展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要有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文化课成绩差,往往非智力素质也较差,不排除心理障碍者和人格障碍者。这就要求教师利用适宜的方式和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帮助和辅导。
2 应有积极更新知识的素质
对于教的主体—— 教师,必须使其不断增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实践能力。否则,教师就不能及时跟进科技的进步,就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在课堂上的执教,就犹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快知识更新节奏,增加自身知识含量,不断掌握和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教科书的知识相对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书中有些知识陈旧或对现代生产不适用,而现在生产中普遍应用的一些技术、方法、工艺很少介绍。作为教师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要跟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经常深入对口企业和技术部门,生产现场及一些高校科研部门了解新知识和信息,补充教学内容,弥补教学中缺陷和不足,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熟知本专业岗位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教学跟上时代步伐,跟上现代生产的需要,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发生。
3 应有全面教学能力的素质
全面的教学能力,反映在课前、课堂、课后、检测四个过程。课前准备要熟知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把握教材整体结构,重点、难点,确定教法,规范教案。课堂教学教师应能在敏捷思维中组织动态口头语言的输出,洋溢情感和智慧,体现出重点、难点和思维曲线。教态自然大方,板书板图简明规整,以观察、讨论、提问等方式以学生的声、情、动作、应答四个方面反馈。以便教师从容驾驭课堂。课后要辅导答疑准确,重在难疑点的解决和后进生的帮助。检测要善于选择时机和方式,关键是测试题目的难度、效度、信度达到标准化要求。以保对教学的科学评价和宏观导向。作为一名基础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自身专业基础知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递,授业,解惑,启迪。这就要求自身专业知识必须更加完整,更加系统,更加扎实。一方面应当掌握自身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深入浅出,真正消化理解,使之转化为职能,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应当了解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一般情况,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4 应有主动练好实践本领的素质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有过硬的实践本领,不能光有嘴巴功夫,教学中要体现职业学校的本质特征。大部分专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讲课头头是道,实践往往心里发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本身就要下功夫。通过培训后到生产第一线实践,参加技能比武,以具有实践经验和技术人员为师等各种途径,练好实践本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努力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使专业课教师走上讲台能上课,走出教室能生产。再完整,再系统,再科学的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联系,不与具体应用相结合,使人听起来也会很被动,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因此,基础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要有善于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也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必备素质。
5 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教师身处多重角色,既是理论课上的施教者,也是学生实验实习课上的指导者,又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由于职业学校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和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显得特别重要。首先,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起码具备包括课堂常规、就餐常规、寝室常规、晚自习常规、图书阅览常规、电脑室常规、劳动常规,以及礼貌常规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更不能以罚代管。要防止死抠规章制度、管得太死,不是从教育实际出发的表现。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既要善于管,又要敢于放。很多情况可通过学生自己来进行。因为同辈群体的影响力有时会超过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力。班干队伍是管理学生的重要力量。通过学生来管理学生,更能体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从而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当然,通过学生来管理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放手并不等于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
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以学生为核心,学着站在一个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是当代乃至更远的未来老师们都应该要重视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未来的优秀的中职老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去提升自己,更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225-01
无数事实证明,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教育素质,特别是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中等职业学校不但从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而这一过程中重要的因素是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增强作为教师的优秀素质。那末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呢?
1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热爱教育事业,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关爱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塑造学生,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以优良的作风感染学生。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但有时教师的满腔热情,却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反应。随着現代思想观念与专统文化的冲突与震荡,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纷纷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学生难管,书难教,问题较多,教师感到焦虑、烦恼,又较少得到社会的理解,自我价值未能得到较好体现,教师常有角色紧张,出现焦虑困惑甚至无奈等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有一个平和心态,喜不狂,忧不愁,烦不躁,悲不伤,保持健康的心理和从容舒展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要有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文化课成绩差,往往非智力素质也较差,不排除心理障碍者和人格障碍者。这就要求教师利用适宜的方式和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帮助和辅导。
2 应有积极更新知识的素质
对于教的主体—— 教师,必须使其不断增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实践能力。否则,教师就不能及时跟进科技的进步,就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在课堂上的执教,就犹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快知识更新节奏,增加自身知识含量,不断掌握和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教科书的知识相对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书中有些知识陈旧或对现代生产不适用,而现在生产中普遍应用的一些技术、方法、工艺很少介绍。作为教师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要跟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经常深入对口企业和技术部门,生产现场及一些高校科研部门了解新知识和信息,补充教学内容,弥补教学中缺陷和不足,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熟知本专业岗位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教学跟上时代步伐,跟上现代生产的需要,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发生。
3 应有全面教学能力的素质
全面的教学能力,反映在课前、课堂、课后、检测四个过程。课前准备要熟知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把握教材整体结构,重点、难点,确定教法,规范教案。课堂教学教师应能在敏捷思维中组织动态口头语言的输出,洋溢情感和智慧,体现出重点、难点和思维曲线。教态自然大方,板书板图简明规整,以观察、讨论、提问等方式以学生的声、情、动作、应答四个方面反馈。以便教师从容驾驭课堂。课后要辅导答疑准确,重在难疑点的解决和后进生的帮助。检测要善于选择时机和方式,关键是测试题目的难度、效度、信度达到标准化要求。以保对教学的科学评价和宏观导向。作为一名基础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自身专业基础知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递,授业,解惑,启迪。这就要求自身专业知识必须更加完整,更加系统,更加扎实。一方面应当掌握自身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深入浅出,真正消化理解,使之转化为职能,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应当了解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一般情况,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4 应有主动练好实践本领的素质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有过硬的实践本领,不能光有嘴巴功夫,教学中要体现职业学校的本质特征。大部分专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讲课头头是道,实践往往心里发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本身就要下功夫。通过培训后到生产第一线实践,参加技能比武,以具有实践经验和技术人员为师等各种途径,练好实践本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努力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使专业课教师走上讲台能上课,走出教室能生产。再完整,再系统,再科学的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联系,不与具体应用相结合,使人听起来也会很被动,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因此,基础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要有善于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也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必备素质。
5 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教师身处多重角色,既是理论课上的施教者,也是学生实验实习课上的指导者,又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由于职业学校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和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显得特别重要。首先,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起码具备包括课堂常规、就餐常规、寝室常规、晚自习常规、图书阅览常规、电脑室常规、劳动常规,以及礼貌常规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更不能以罚代管。要防止死抠规章制度、管得太死,不是从教育实际出发的表现。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既要善于管,又要敢于放。很多情况可通过学生自己来进行。因为同辈群体的影响力有时会超过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力。班干队伍是管理学生的重要力量。通过学生来管理学生,更能体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从而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当然,通过学生来管理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放手并不等于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
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以学生为核心,学着站在一个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是当代乃至更远的未来老师们都应该要重视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未来的优秀的中职老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去提升自己,更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