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接手四(二)班,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走进教室,因为听领导介绍,这个班的学生素质不错。教室里60个学生整整齐齐地坐着,睁着好奇的眼睛望着我。我心里不禁暗暗高兴起来,庆幸自己接了一个好班,于是,开始讲起新学期的要求。不久,一个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看起来虎头虎脑,很可爱。但没安静五分钟,就开始东张西望,转到后面和别人说话,偶尔才瞟我一眼,全然没把我这个新老师放在眼里。我先用眼睛看着他,他只当没看见,继续说。我又点了他们小组的名,他依然把头转到后面,和后面的同学说笑。最后,我走到他旁边,让他站起来。他很不服气懒洋洋地站起来,把头扭向一旁,放任不羁。我心里一慌:糟糕!怎么遇上一个这样“难缠”的学生?别的同学对新老师不敢太放肆,可他……
下课了,我让他过来。他照样懒洋洋极不情愿地来到我身边,还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脸仰得高高的,头转向旁边,只是偶尔用眼角斜视一下我。我问他上课为什么说话,他一声不出。直到最后,他始终没说一个字,始终一种不屑一顾的眼神。这真是个“特殊的孩子”。
怎么办?才三年级,八、九岁的孩子竟是这种样子。我该怎么办?以后的工作如何开展?想来想去,只好求助于以往的老师,据了解,他是班上的“老大难”,最令人头疼的就是他对什么事、什么人都不在乎。父母工作比较忙,妈妈较溺爱,有时对他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可他左耳进,右耳出,不起一点作用。爸爸对他是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发现问题,就是一顿暴打,之后,便不理不问,他身上经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可身上的伤还没好,他依然我行我素。学习习惯很不好,上课总爱捣乱,下课就惹事,一会儿打同学,一会儿藏别人的东西,还常常讲粗口。班上的同学都不愿和他交朋友,天天都有人告他的状,打架、不交作业、上课违反纪律……
班上出现了一位这样的同学,该怎么教育他呢?我仔细观察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其实,他不是笨,而是学习习惯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基础差,成绩不好,班上的同学瞧不起他,都不喜欢他,他感到孤独,于是,就去惹事、逗乐,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是希望别人注意他、关心他。这也是人的基本需要——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所决定的。我想:作为老师能不能满足他的一些心理需要呢?我便更留心他的每一次作业,每一节课的表现。以朋友的立场和口吻劝说他,鼓励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认真听讲,与同学友好相处,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唉!看来得换一换教育方法。
在又一次谈话后,我把他的座位调到前排,并对他说:“小毅,你调到前排听课会听得更清楚,老师相信以你聪明的头脑,上课时你回答问题会更精彩!”他第一次正眼看了一下我。可能是我的信任打动了他吧!上课时,他稍微收敛一下平时的小动作。终于第一次举起了手,我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请他回答,尽管声音小,毕竟还是个好的开始。以后的课堂上,他举手的次数逐渐多起来,我便及时在班上表扬他,夸他爱动脑,又找他谈话:“其实你很聪明,爱动脑,看!上课老师提的问题你也能积极回答,老师真为你高兴,继续加油!把成绩赶上来,为自己争气,老师会帮助你的,如果你还能友善待人,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我相信,你还会赢得更多的朋友。”他听后,点点头。工作之余,常常和他的家长联系,告诉他们孩子最近取得的进步,并告诉他的父母,在家也要及时表扬、鼓励,从正面进行教育。渐渐的,告他状的同学少了,学习也有了劲头,作业能按时交了,对于他的这些点滴进步,我时常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时常激励他坚持不懈。学习上更常常帮助他。终于,他的成绩由开始的四五十分慢慢升到六七十分。
一次班会课上,我还想再选一位语文课代表,问谁想当,没想到,他竟然举起手,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让他试一试!也让他从正面有表現自己的机会。我就有意表扬他这一段时间进步大,然后,宣布让他担任。他先是一愣,接着,又把头低下去。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吵起来,有的说:“他学习差”,有的说:“他爱打人”。他把头垂到了胸前,脸红红的。我接过其他学生的话说:“他虽然有不少缺点,但他正在进步。而且他心中有集体,老师相信他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好的。同学们愿意给他这个机会吗?”一部分同学无可奈何地说:“好吧!”下课了,我把他找来,拍着他的肩膀问:“有信心吗?”他点点头。我继续说:“老师相信你!加油干!不要让老师失望,更不要让老师和你在同学们面前丢脸哟!”他眼睛里闪出希望的光芒。
这一事件在班上引起轩然大波,一下课,学生就开始议论。我为了树立他的威信,时常在班上表扬他。没想到,他竟然把课代表工作做得很好,总是在第一节课下课后就把作业整整齐齐地放在我的桌面。我也经常夸赞他几句,和他聊聊他的交友、生活等。渐渐的,以往他眼里的不屑一顾不见了。听讲也专心一些了,作业能完成了,有时还露出灿烂的笑容。
学期结束,他的各科成绩有了不小的进步,被同学们评为班上的“进步生”,我心头的这块“大石头”终于渐渐放下了。
那年的教师节,我走进办公室,一下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大束漂亮的花,朵朵玫瑰娇艳无比,上面还洒着露珠,散发着醉人的清香。我正诧异:谁送的呢?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那位“特殊的孩子”,昨天请求他妈妈要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一定要买一束最漂亮的花送给老师。听了家长的话,我内心涌起一阵阵甜甜的滋味,非常甜!
其实有些特殊的学生并不笨,只是暂时的落后,他们受人歧视、缺乏自信心、自暴自弃,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其实他们比别的同学更需要别人的信任、尊重,给他一些发自内心的爱,再给他创造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会昂起头,奋起直追,赶上别人的。
下课了,我让他过来。他照样懒洋洋极不情愿地来到我身边,还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脸仰得高高的,头转向旁边,只是偶尔用眼角斜视一下我。我问他上课为什么说话,他一声不出。直到最后,他始终没说一个字,始终一种不屑一顾的眼神。这真是个“特殊的孩子”。
怎么办?才三年级,八、九岁的孩子竟是这种样子。我该怎么办?以后的工作如何开展?想来想去,只好求助于以往的老师,据了解,他是班上的“老大难”,最令人头疼的就是他对什么事、什么人都不在乎。父母工作比较忙,妈妈较溺爱,有时对他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可他左耳进,右耳出,不起一点作用。爸爸对他是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发现问题,就是一顿暴打,之后,便不理不问,他身上经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可身上的伤还没好,他依然我行我素。学习习惯很不好,上课总爱捣乱,下课就惹事,一会儿打同学,一会儿藏别人的东西,还常常讲粗口。班上的同学都不愿和他交朋友,天天都有人告他的状,打架、不交作业、上课违反纪律……
班上出现了一位这样的同学,该怎么教育他呢?我仔细观察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其实,他不是笨,而是学习习惯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基础差,成绩不好,班上的同学瞧不起他,都不喜欢他,他感到孤独,于是,就去惹事、逗乐,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是希望别人注意他、关心他。这也是人的基本需要——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所决定的。我想:作为老师能不能满足他的一些心理需要呢?我便更留心他的每一次作业,每一节课的表现。以朋友的立场和口吻劝说他,鼓励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认真听讲,与同学友好相处,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唉!看来得换一换教育方法。
在又一次谈话后,我把他的座位调到前排,并对他说:“小毅,你调到前排听课会听得更清楚,老师相信以你聪明的头脑,上课时你回答问题会更精彩!”他第一次正眼看了一下我。可能是我的信任打动了他吧!上课时,他稍微收敛一下平时的小动作。终于第一次举起了手,我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请他回答,尽管声音小,毕竟还是个好的开始。以后的课堂上,他举手的次数逐渐多起来,我便及时在班上表扬他,夸他爱动脑,又找他谈话:“其实你很聪明,爱动脑,看!上课老师提的问题你也能积极回答,老师真为你高兴,继续加油!把成绩赶上来,为自己争气,老师会帮助你的,如果你还能友善待人,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我相信,你还会赢得更多的朋友。”他听后,点点头。工作之余,常常和他的家长联系,告诉他们孩子最近取得的进步,并告诉他的父母,在家也要及时表扬、鼓励,从正面进行教育。渐渐的,告他状的同学少了,学习也有了劲头,作业能按时交了,对于他的这些点滴进步,我时常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时常激励他坚持不懈。学习上更常常帮助他。终于,他的成绩由开始的四五十分慢慢升到六七十分。
一次班会课上,我还想再选一位语文课代表,问谁想当,没想到,他竟然举起手,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让他试一试!也让他从正面有表現自己的机会。我就有意表扬他这一段时间进步大,然后,宣布让他担任。他先是一愣,接着,又把头低下去。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吵起来,有的说:“他学习差”,有的说:“他爱打人”。他把头垂到了胸前,脸红红的。我接过其他学生的话说:“他虽然有不少缺点,但他正在进步。而且他心中有集体,老师相信他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好的。同学们愿意给他这个机会吗?”一部分同学无可奈何地说:“好吧!”下课了,我把他找来,拍着他的肩膀问:“有信心吗?”他点点头。我继续说:“老师相信你!加油干!不要让老师失望,更不要让老师和你在同学们面前丢脸哟!”他眼睛里闪出希望的光芒。
这一事件在班上引起轩然大波,一下课,学生就开始议论。我为了树立他的威信,时常在班上表扬他。没想到,他竟然把课代表工作做得很好,总是在第一节课下课后就把作业整整齐齐地放在我的桌面。我也经常夸赞他几句,和他聊聊他的交友、生活等。渐渐的,以往他眼里的不屑一顾不见了。听讲也专心一些了,作业能完成了,有时还露出灿烂的笑容。
学期结束,他的各科成绩有了不小的进步,被同学们评为班上的“进步生”,我心头的这块“大石头”终于渐渐放下了。
那年的教师节,我走进办公室,一下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大束漂亮的花,朵朵玫瑰娇艳无比,上面还洒着露珠,散发着醉人的清香。我正诧异:谁送的呢?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那位“特殊的孩子”,昨天请求他妈妈要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一定要买一束最漂亮的花送给老师。听了家长的话,我内心涌起一阵阵甜甜的滋味,非常甜!
其实有些特殊的学生并不笨,只是暂时的落后,他们受人歧视、缺乏自信心、自暴自弃,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其实他们比别的同学更需要别人的信任、尊重,给他一些发自内心的爱,再给他创造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会昂起头,奋起直追,赶上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