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纸的文化意识,是新时期一种新的新闻观念,也是报纸属性和功能进一步的拓展。这里所说的报纸文化意识,并不是指报纸的文化报道,而是报纸同文化的关系问题。
首先,报纸具有多属性功能。我们党的报纸,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它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纠正了“左”的错误。胡锦涛同志2002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所以说,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迎接挑战,居安思危,时刻准备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伴随着新闻舆论工作环境的历史性变化,我们的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改革实践的进展和新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报纸的认识,仅停留于此是不够全面的。党性原则,喉舌的作用,是基本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如果把报纸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那么关于它的性质和职能作用,就应该有更为广泛的表述。
如果从多方面去考察报纸和人类生活及社会现象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么报纸是有各种各样的属性和功能的。说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是指它的政治属性,说报纸是“对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工具”,“按新的方式组织劳动的工具”,是指它的经济属性和功能,说报纸是社会舆论工具,是指它的社会方面的属性。那么马克思认为报刊是一个“促进人民文化和智育发展的强大的杠杆”的提法,则应该是它的文化属性了。
其次,报纸应突出文化属性。一般来说,我们是把办报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来看待的。要给报刊列个部门的话,列入文化事业部门,似乎也不会有太多疑问。关于“文化”的定义,由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便有了多种多样的解释。从狭义方面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在意识领域中的反映,从这个含义来讲,报纸正是一种文化事业。因为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思想乃至习惯。所以,报纸既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又是一种文化事业。于光远认为:“在近代社会中,由于信息事业和传播工具的发展,可传播的内容连同传播工具也都成为文化的另一个规定性。”
我们还可以从常讲的报纸的多种功能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是报纸的传播信息功能,这也可以说是交流文化的功能,因为文化的本质内容也可以解释为信息(当然包括可以作为新闻的信息)。二是报纸形成舆论的功能,这正是人们运用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念的创造文化和演变文化的过程。三是传授知识的功能,这也是反映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外来文化流入的一种重要活动。因为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完全是一种文化范畴的东西。至于报纸具有的提供娱乐和推销商品等功能,从大文化的含义来说,饮食文化、游乐文化、商品文化等,这些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活动,都有一定的文化因素,而报纸在这些方面的作用,都是报纸的一种文化使命。
马克思曾经称谓人民的报纸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这里给耳目喉舌的作用赋予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使命,不是可以明显看出报纸应有的文化职责吗!
因此,报纸的文化属性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是毫不含糊的客观存在。办报人就应该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并按照它的规律,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再次,报纸应承担文化使命。当前,报纸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发挥它的传播交流和选择机制的作用,从文化建设上给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一种舆论力量和价值观念,努力抵制新时期的不健康思想和错误倾向。如果从报纸的文化作用等方面分开来讲,在传播文化、选择文化和弘扬文化的功能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报纸在传播文化方面,要坚持开放的方针。中国是个具有悠久而辉煌的传统文化的国家,但这个文化在历史上也并不是在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之外,一条丝绸之路传入过中东的阿拉伯文化,还有隋唐时期的佛教文化、近代的基督教文化所特有的本性,作为已经发展到今天这样效率和规模的大众传播工具,自己应把它的着眼点放到对外先进科学技术和文明的交流上来。这同立足于中国、立足于本地是没有矛盾的。我们不必担心开放之后文化的方向。列宁说过:“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报纸还应该发挥它的文化选择机制作用。报纸作为一种高效率的文化载体,它选择什么、批判什么,这就是一种机制作用。各种文化形态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变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报纸上讲过不少商品经济的观念,也宣传过不少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以及其他现代意识等,这些都是文化选择的结果。当然,正如小平同志说过的“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这个分析、鉴别和批判就是报纸的文化选择功能。现代意识是要培植和输入的,但绝不能把发达国家的文化垃圾当成新思潮;固有的传统文化是要发扬光大,但绝不能把历史的糟粕当成国宝。
报纸应该在弘扬文化精神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报纸是一种精神产品,我们说强化报纸的文化意识,也就是要有一种精神文明建设者的自觉意识。人民的理想、道德、情操应该是报纸议论的经常性主题,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应该是报纸内容必不可少的方面。那种忽视提高人的素质、弘扬文化作用的行为,都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对现实生活中诸种纷纭复杂的现象,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报纸都要有一种明辨是非的态度。报纸作为公众媒体,就应该鞭挞愚昧和落后,讴歌高尚和文明。
(作者为河南科技报社总编辑)
编校:张红玲
首先,报纸具有多属性功能。我们党的报纸,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它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纠正了“左”的错误。胡锦涛同志2002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所以说,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迎接挑战,居安思危,时刻准备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伴随着新闻舆论工作环境的历史性变化,我们的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改革实践的进展和新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报纸的认识,仅停留于此是不够全面的。党性原则,喉舌的作用,是基本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如果把报纸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那么关于它的性质和职能作用,就应该有更为广泛的表述。
如果从多方面去考察报纸和人类生活及社会现象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么报纸是有各种各样的属性和功能的。说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是指它的政治属性,说报纸是“对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工具”,“按新的方式组织劳动的工具”,是指它的经济属性和功能,说报纸是社会舆论工具,是指它的社会方面的属性。那么马克思认为报刊是一个“促进人民文化和智育发展的强大的杠杆”的提法,则应该是它的文化属性了。
其次,报纸应突出文化属性。一般来说,我们是把办报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来看待的。要给报刊列个部门的话,列入文化事业部门,似乎也不会有太多疑问。关于“文化”的定义,由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便有了多种多样的解释。从狭义方面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在意识领域中的反映,从这个含义来讲,报纸正是一种文化事业。因为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思想乃至习惯。所以,报纸既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又是一种文化事业。于光远认为:“在近代社会中,由于信息事业和传播工具的发展,可传播的内容连同传播工具也都成为文化的另一个规定性。”
我们还可以从常讲的报纸的多种功能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是报纸的传播信息功能,这也可以说是交流文化的功能,因为文化的本质内容也可以解释为信息(当然包括可以作为新闻的信息)。二是报纸形成舆论的功能,这正是人们运用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念的创造文化和演变文化的过程。三是传授知识的功能,这也是反映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外来文化流入的一种重要活动。因为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完全是一种文化范畴的东西。至于报纸具有的提供娱乐和推销商品等功能,从大文化的含义来说,饮食文化、游乐文化、商品文化等,这些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活动,都有一定的文化因素,而报纸在这些方面的作用,都是报纸的一种文化使命。
马克思曾经称谓人民的报纸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这里给耳目喉舌的作用赋予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使命,不是可以明显看出报纸应有的文化职责吗!
因此,报纸的文化属性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是毫不含糊的客观存在。办报人就应该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并按照它的规律,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再次,报纸应承担文化使命。当前,报纸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发挥它的传播交流和选择机制的作用,从文化建设上给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一种舆论力量和价值观念,努力抵制新时期的不健康思想和错误倾向。如果从报纸的文化作用等方面分开来讲,在传播文化、选择文化和弘扬文化的功能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报纸在传播文化方面,要坚持开放的方针。中国是个具有悠久而辉煌的传统文化的国家,但这个文化在历史上也并不是在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之外,一条丝绸之路传入过中东的阿拉伯文化,还有隋唐时期的佛教文化、近代的基督教文化所特有的本性,作为已经发展到今天这样效率和规模的大众传播工具,自己应把它的着眼点放到对外先进科学技术和文明的交流上来。这同立足于中国、立足于本地是没有矛盾的。我们不必担心开放之后文化的方向。列宁说过:“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报纸还应该发挥它的文化选择机制作用。报纸作为一种高效率的文化载体,它选择什么、批判什么,这就是一种机制作用。各种文化形态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变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报纸上讲过不少商品经济的观念,也宣传过不少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以及其他现代意识等,这些都是文化选择的结果。当然,正如小平同志说过的“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这个分析、鉴别和批判就是报纸的文化选择功能。现代意识是要培植和输入的,但绝不能把发达国家的文化垃圾当成新思潮;固有的传统文化是要发扬光大,但绝不能把历史的糟粕当成国宝。
报纸应该在弘扬文化精神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报纸是一种精神产品,我们说强化报纸的文化意识,也就是要有一种精神文明建设者的自觉意识。人民的理想、道德、情操应该是报纸议论的经常性主题,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应该是报纸内容必不可少的方面。那种忽视提高人的素质、弘扬文化作用的行为,都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对现实生活中诸种纷纭复杂的现象,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报纸都要有一种明辨是非的态度。报纸作为公众媒体,就应该鞭挞愚昧和落后,讴歌高尚和文明。
(作者为河南科技报社总编辑)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