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村韩国餐厅,职场中难得的温馨场所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年时间里,报社从市中心到御营坝再到群文村,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扩张发展将每一块可以换成现金的土地都变现了。现在我们上班,得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而当年我从床上到办公室,只要5分钟。嗯,是的,我的房子就买在老报社对面。
  好在是记者,不用坐班,基本上报社也不去的——除了每月一次的编采例会。例会形式既单调又有趣:上月工作总结,本月报道重点,最后是可爱的摄影专家逐一品评报纸上的各种图片。每个月的第一个礼拜一的例会都是晚上8点才开始,每每结束,多半要到深夜。
  之前市领导体恤民情,要报社领导照顾好职工,所以引进了有补贴的私人来办职工食堂。估计是吃食堂的人终究容易腻食堂特色且饭间言语不自由,也可能是私人的欲望越来越没法控制导致水准走弱,食堂火爆不到半年,大家的眼光都瞄到了报社对面居民区里的各间小吃店。
  “走,去韩国餐厅 !”于是,每次会毕,便有人邀约。同事们倒是很有默契般,三五成群,走到大路对面的安置房区域,在韩国餐厅坐下,各自组桌坐下点菜闲聊。
  实际上这是个无名餐厅,只是因为里面有很多韩国人就餐,报人们便顺口起了这个名字。而我们吃的,却不是韩国料理,依然是川菜。老板体贴,给那些粗壮的韩国人端上看起来颇为精致的小盘韩国料理,而对我们,不管多忙,总是一个菜一锅,做菜态度端正,绝不马虎。所以,受到这两三百报人的喜爱。
  难得去趟报社,这每月的一餐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了。要么是几个女人在一起,要么男女搭配,话题总是因为人不同而有了很多差异。相同的是,领导们肯定不在,交谈随意无顾忌;都是同事在邻桌,一进去总要每桌点点头或者寒暄几句的。默契在于,绝对不会给邻桌买单。
  那些天天坐班的办公室、热线和后勤人员,自然养成了AA制的习惯。据说在这样还算有品质的家常菜馆里,AA下来,每人也不会超过12元。而在那享受报社补贴的食堂,除了品质无从谈起外,每人消费还必须10元。所以在他们看来,韩国餐厅的性价比是很高的。
  友好的同事们在这样难得的相聚里,了解谁的孩子成长情况,谁的理财效果甚佳,谁旅游有了特别的感受,连谁跟谁又因为见地不同发生争论……时间不长,话却很多,算是每月一次例会的延伸。吃完饭,这些都市夜归人愉悦潇洒地挥手再见。
  一个村上的韩国餐厅,没有洋味,没有乡土味,却是职场中难得的温馨场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