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等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的各类诉求和表达拥有了丰富且易操作的平台,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我国也开始步入公民媒体时代。公民媒体时代的言论具有草根与精英话语共处、真理与谬误同步传播、个人信息与公共信息集散等特点。
关键词:
公民媒体 言论自由 束缚 建议
目前我国处于一个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扎根于普通公众,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公民媒体传播时代。麻省理工大学人文学教授、比较传媒研究计划的创始人——Henry Jenkins认为,能够促进公民民主参与的所有媒介及其运用都是公民媒体。[1]也就是说,要定义公民媒体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本身,二是社会如何对待它。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公民媒体时代:它是指公民可以利用他所拥有的所有媒介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能与大众分享的时代。
科技的发展为公民媒体时代到来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已有网络技术的社会应用趋势来看:一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信息交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以实现。[2]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34.3%,在使用有线(固网)接入互联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达到98.3%。[3]二是智能便携终端的发展提供了网络信息技术多元社会应用的个人平台。数字功能强大的PDA、掌上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可以满足广大用户移动计算方面的应用需要。而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2011年共卖出7000万台。据中怡康最新发布的手机消费趋势报告预测,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将保持104%的增速,总销量有望突破1.4亿台。三是云计算服务的发展将极大推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政府已开始大力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各城市相继发布云计算规划,筹建云计算产业基地。
宽带化、智能化、共享化等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公众的各类诉求和表达提供了丰富且易操作的平台,公众也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公众不仅对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欣然接受,且乐于通过各种途径对公共问题保持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解决。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公众通过微博等媒体不断刷新对陈一冰遭裁判压分、外媒质疑16岁游泳天才叶诗文、中国自行车队申诉失败等事件的个人态度,这意味着公民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社会和个人更加紧密地绑定在一起,草根与精英针对同一事件展开辩驳,公众的言论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草根与精英话语和谐相处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4]微博用户超过3亿,[5]Twitter网站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约为4亿次,[6]公民媒体的兴起和普遍应用,让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信息和观点的发布、传播和定性的权利开始蔓延至普通的公民,而不再掌握在传统媒体、政府乃至专业机构的手中。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实现互动,对自己接受到的讯息,随时发表观点,而且有人倾听、观看。“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主播”,公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度“草根新闻”,找到相关网页约255万个。由“草根平民”做“草根新闻”越来越常态化。
草根言论的活跃当然无法淹没精英的声音。媒介技术的发展,让精英能更充分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成为万众关注的对象。大批名人、名嘴、明星在微博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著名的免费午餐便是由一个媒体人——邓飞,一群知识精英、一个新媒体工具——微博、上百万名捐赠者,在郭美美事件导致传统公益模式备受质疑的当口所成立的民间公益项目。从2011年4月2日项目启动到当年12月31日,免费午餐基金共募集到善款1833万元,这项民间公益活动最终也得到了政府的响应和支持。名人因其个人影响力从现实社会过渡到网络空间,在成为意见领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草根的诉求一经名人转发,便能成为舆论热点;媒体和记者也纷纷开通微博账户,搜集线索、发布消息;政府组织开始借助微博平台,塑造亲民形象,倾听民意。[7]
在这个“全民麦克风”的年代,精英有了更多的听众和观众,草根也有了更多的发声渠道,二者不再孤立于言论的两端,可以通过SNS社交网站、微博等自媒体相互关注、平等对话,共同聚焦和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问题,并积极推动其解决。
二、真理与谬误同步传播
传统媒体由于版面、栏目、发行周期等方面的限制,所传达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网络的巨大存储功能,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化。严肃的政治话题、严谨的科学探讨、轻松的休闲方式和娱乐八卦……公民媒体时代大大弱化了“沉默的螺旋”。但是,传播的互动性、自由化使得传播的权力泛化、“把关”弱化,言论往往真假难辨,让人不知何去何从。
微博、博客、SNS网站等去中心化、个人化、社会化的平台,让公众可以畅所欲言,多元观点和意见的碰撞,不断补充、更新的内容定然有助积聚民智,界定事实,还原真相。如2011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许多当事人和网友从不同角度直击、参与事件的进展,披露遇难场景和救援情况,还原事故背后的真相及细节。“微博举报”“微博打拐”等让很多“暗箱”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把权力运行过程变成社会监管过程,无疑是微博时代新闻传播的公民特性。[8]
然而,由于传统的“把关人”机制缺失,加上公众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有的人为了搏出位,靠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吸引人,甚至虚构事实,而多数人转发消息时又未经核实。由于微博、MSN等媒体具有社交性质,其基于用户关系的裂变式传播特征,很容易导致很多未经思考、情绪化严重的“公开意见”成为“公共意见”,形成网络群体舆论,让事态朝着“人多的一方”倾斜,从而与公众追求真相和公正的初衷相背离。
三、个体信息与公共信息的集散 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智能终端大量进入日常生活,不仅大大降低了使用网络的门槛,更为每个社会成员打造个人信息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持。个人可以随时随地传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些内容主要为个人对自身生活状况的记录、对身边或社会事件的思考和评论。个人的表达权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由于微博、BBS论坛等具有匿名性、平等性和表达的无限制性,公众在发布个人信息的同时,更加渴望释放被压制了的社会政治表达。借助微博裂变式的传播特性,个人发布的消息成为与他人共享的公共信息,甚至成为新闻热点,有可能改变事态的发展。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网友在现场进行实时描述,配发图片或视频,现场感强,真实性较高,直接推动了舆情发展。
公众在微博等媒体关心公共事务,是传统媒体在这一领域表达功能巨大缺失所导致的补偿性满足。公民媒体兼具个人信息门户平台和多元社会交往平台特性,个人信息与公共信息在此集散、交互,个体的公民意识被唤醒,同时,个体的自我意识也被社交媒体进一步强化。个人的社会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伸张,公共利益成为凝聚各社会成员的原动力和落脚点。
2012年5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到“十二五”期末要初步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信息服务普惠全民”。在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不管是固定宽带建设还是移动宽带建设,都将得到重点扶持;通信行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终端制造等行业也将得到蓬勃发展。
如此,公民媒体的技术手段定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普及,超过5亿的网民释放出的巨大表达诉求,必然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民言群舞,网罗万象”的局面。在公民媒体时代,公众的自我规范将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随着个人的表达自由与他人权利的不断冲撞、问题的不断滋生与解决,人们也会逐渐趋于理性,摸索到言论自由的平衡点。[9]但是,我们也要警惕陷入“电子乌托邦”: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尽管现在媒介技术的发展,极度释放了公众压抑已久的表达欲望,使很多人对网络形成了依赖,但真正的民主与自由并不是由某项技术决定的。一种理想社会的到来,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更需要更为复杂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合理化以及人自身素质的提高等。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新媒体冲击下湖南广电媒介生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2C0142)
参考文献:
[1] 麻省理工学院.什么是公民媒体[R/OL].网易公开课,2012(04).
[2] 高钢.多网融合趋势下信息集散模式的改变[J].国际新闻界,2011(10):7-8.
[3] 崔保国.传媒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12.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5] 国际在线.中国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 微博应用范围不断拓展[EB/OL].http://gb.cri.cn/27824/2011-12-014865s3456112.htm.
[6] Twitter月活跃用户量过亿[EB/OL].中国信息产业网,2011-09-09.
[7] 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 陈卫星.微博时代的媒体围观[J].今传媒,2011(10).
[9] 王梦婕.方韩之争拷问“自由质疑”边界[N].中国青年报,2012-02-01(03).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
随着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等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的各类诉求和表达拥有了丰富且易操作的平台,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我国也开始步入公民媒体时代。公民媒体时代的言论具有草根与精英话语共处、真理与谬误同步传播、个人信息与公共信息集散等特点。
关键词:
公民媒体 言论自由 束缚 建议
目前我国处于一个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扎根于普通公众,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公民媒体传播时代。麻省理工大学人文学教授、比较传媒研究计划的创始人——Henry Jenkins认为,能够促进公民民主参与的所有媒介及其运用都是公民媒体。[1]也就是说,要定义公民媒体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技本身,二是社会如何对待它。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公民媒体时代:它是指公民可以利用他所拥有的所有媒介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能与大众分享的时代。
科技的发展为公民媒体时代到来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已有网络技术的社会应用趋势来看:一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信息交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以实现。[2]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34.3%,在使用有线(固网)接入互联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达到98.3%。[3]二是智能便携终端的发展提供了网络信息技术多元社会应用的个人平台。数字功能强大的PDA、掌上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可以满足广大用户移动计算方面的应用需要。而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2011年共卖出7000万台。据中怡康最新发布的手机消费趋势报告预测,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将保持104%的增速,总销量有望突破1.4亿台。三是云计算服务的发展将极大推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政府已开始大力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各城市相继发布云计算规划,筹建云计算产业基地。
宽带化、智能化、共享化等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公众的各类诉求和表达提供了丰富且易操作的平台,公众也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公众不仅对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欣然接受,且乐于通过各种途径对公共问题保持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解决。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公众通过微博等媒体不断刷新对陈一冰遭裁判压分、外媒质疑16岁游泳天才叶诗文、中国自行车队申诉失败等事件的个人态度,这意味着公民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社会和个人更加紧密地绑定在一起,草根与精英针对同一事件展开辩驳,公众的言论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草根与精英话语和谐相处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4]微博用户超过3亿,[5]Twitter网站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约为4亿次,[6]公民媒体的兴起和普遍应用,让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信息和观点的发布、传播和定性的权利开始蔓延至普通的公民,而不再掌握在传统媒体、政府乃至专业机构的手中。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实现互动,对自己接受到的讯息,随时发表观点,而且有人倾听、观看。“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主播”,公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度“草根新闻”,找到相关网页约255万个。由“草根平民”做“草根新闻”越来越常态化。
草根言论的活跃当然无法淹没精英的声音。媒介技术的发展,让精英能更充分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成为万众关注的对象。大批名人、名嘴、明星在微博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著名的免费午餐便是由一个媒体人——邓飞,一群知识精英、一个新媒体工具——微博、上百万名捐赠者,在郭美美事件导致传统公益模式备受质疑的当口所成立的民间公益项目。从2011年4月2日项目启动到当年12月31日,免费午餐基金共募集到善款1833万元,这项民间公益活动最终也得到了政府的响应和支持。名人因其个人影响力从现实社会过渡到网络空间,在成为意见领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草根的诉求一经名人转发,便能成为舆论热点;媒体和记者也纷纷开通微博账户,搜集线索、发布消息;政府组织开始借助微博平台,塑造亲民形象,倾听民意。[7]
在这个“全民麦克风”的年代,精英有了更多的听众和观众,草根也有了更多的发声渠道,二者不再孤立于言论的两端,可以通过SNS社交网站、微博等自媒体相互关注、平等对话,共同聚焦和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问题,并积极推动其解决。
二、真理与谬误同步传播
传统媒体由于版面、栏目、发行周期等方面的限制,所传达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网络的巨大存储功能,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化。严肃的政治话题、严谨的科学探讨、轻松的休闲方式和娱乐八卦……公民媒体时代大大弱化了“沉默的螺旋”。但是,传播的互动性、自由化使得传播的权力泛化、“把关”弱化,言论往往真假难辨,让人不知何去何从。
微博、博客、SNS网站等去中心化、个人化、社会化的平台,让公众可以畅所欲言,多元观点和意见的碰撞,不断补充、更新的内容定然有助积聚民智,界定事实,还原真相。如2011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许多当事人和网友从不同角度直击、参与事件的进展,披露遇难场景和救援情况,还原事故背后的真相及细节。“微博举报”“微博打拐”等让很多“暗箱”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把权力运行过程变成社会监管过程,无疑是微博时代新闻传播的公民特性。[8]
然而,由于传统的“把关人”机制缺失,加上公众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有的人为了搏出位,靠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吸引人,甚至虚构事实,而多数人转发消息时又未经核实。由于微博、MSN等媒体具有社交性质,其基于用户关系的裂变式传播特征,很容易导致很多未经思考、情绪化严重的“公开意见”成为“公共意见”,形成网络群体舆论,让事态朝着“人多的一方”倾斜,从而与公众追求真相和公正的初衷相背离。
三、个体信息与公共信息的集散 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智能终端大量进入日常生活,不仅大大降低了使用网络的门槛,更为每个社会成员打造个人信息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持。个人可以随时随地传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些内容主要为个人对自身生活状况的记录、对身边或社会事件的思考和评论。个人的表达权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由于微博、BBS论坛等具有匿名性、平等性和表达的无限制性,公众在发布个人信息的同时,更加渴望释放被压制了的社会政治表达。借助微博裂变式的传播特性,个人发布的消息成为与他人共享的公共信息,甚至成为新闻热点,有可能改变事态的发展。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网友在现场进行实时描述,配发图片或视频,现场感强,真实性较高,直接推动了舆情发展。
公众在微博等媒体关心公共事务,是传统媒体在这一领域表达功能巨大缺失所导致的补偿性满足。公民媒体兼具个人信息门户平台和多元社会交往平台特性,个人信息与公共信息在此集散、交互,个体的公民意识被唤醒,同时,个体的自我意识也被社交媒体进一步强化。个人的社会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伸张,公共利益成为凝聚各社会成员的原动力和落脚点。
2012年5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到“十二五”期末要初步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信息服务普惠全民”。在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不管是固定宽带建设还是移动宽带建设,都将得到重点扶持;通信行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终端制造等行业也将得到蓬勃发展。
如此,公民媒体的技术手段定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普及,超过5亿的网民释放出的巨大表达诉求,必然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民言群舞,网罗万象”的局面。在公民媒体时代,公众的自我规范将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随着个人的表达自由与他人权利的不断冲撞、问题的不断滋生与解决,人们也会逐渐趋于理性,摸索到言论自由的平衡点。[9]但是,我们也要警惕陷入“电子乌托邦”: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尽管现在媒介技术的发展,极度释放了公众压抑已久的表达欲望,使很多人对网络形成了依赖,但真正的民主与自由并不是由某项技术决定的。一种理想社会的到来,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更需要更为复杂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合理化以及人自身素质的提高等。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新媒体冲击下湖南广电媒介生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2C0142)
参考文献:
[1] 麻省理工学院.什么是公民媒体[R/OL].网易公开课,2012(04).
[2] 高钢.多网融合趋势下信息集散模式的改变[J].国际新闻界,2011(10):7-8.
[3] 崔保国.传媒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12.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5] 国际在线.中国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 微博应用范围不断拓展[EB/OL].http://gb.cri.cn/27824/2011-12-014865s3456112.htm.
[6] Twitter月活跃用户量过亿[EB/OL].中国信息产业网,2011-09-09.
[7] 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 陈卫星.微博时代的媒体围观[J].今传媒,2011(10).
[9] 王梦婕.方韩之争拷问“自由质疑”边界[N].中国青年报,2012-02-01(03).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